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数学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通过师生的互动,不仅有利于内容的传授,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核心。因此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思维,也成为了数学老师的一个教学重点。

关键词:数学思维创新教学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知识与挑战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悬疑和宝藏的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不能仅仅将内容教授完毕就算完成任务,更重要的任务是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的过程与结果,要相辅相成。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老师应该把握好其中的玄妙所在。

数学课堂,不仅属于数学教师,同样属于所有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此,教师身上的责任与使命促使我们,要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完成每一天的计划,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既是对学生与家长负责任,也是民族与国家给予的使命。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提问的技巧与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述,虽然课程进展顺利,但是效果很差。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应该掌握好具体的时机与策略。比如设疑式的提问、

观察式的提问、类比式的提问等方法,都可以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问“明白了吗”“不明白的举手”诸如此类的话,不仅不能得到学生的有效反馈,反而会使学生变得敷衍了事。这样课堂将会变得愈加死气沉沉,没有生气。教师在自己问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通过角色的转变、心态的转换,学生的学习意愿得到了增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老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问题,也通过让学生主动提问,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于此类问题的印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概念的引入要清楚准确地讲解,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充分地解释。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准确、恰当地应用概念。而学生逐渐接触的公式,首先要牢记清楚。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活学活用。数学是一个严谨缜密的学科,但是在此范围内有无穷的操作空间。对于概念的理解与公式的运用,一定要做到活学活用,否则只是一个死概念。数学对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有极强的功效。如果用心做一道题,可能效果比做一百道同类型的题效果还好。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对一道题目分析整理,得出此类题的方法,通过变形,了解其他情况。这样学生才能摆脱题海的困扰,轻轻松松地学会做题。而且在分析的时候,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这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同样充满好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说明数学的创造性极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的是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数学正是培养创造力最好的试验场。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局面下,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作为教师是义不容辞的。然而现在我们不仅没有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反而将学生的创造性扼杀在标准答案中。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们接受同一的标准答案,不仅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反而将现在的教育变成了新式“八股”。

对于学生养成的思维定势,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不断改变原有的思维惰性,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起新的思维习惯。课改的目的,就是希望摒除过去教材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建立适宜新时代的教育体系。教师自身也应该在这个浪潮中首先进行洗礼,完成自身的进步。这样才能将教学有序地开展下去。教师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是改革的践行者。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教书育人,起到老师应有的作用。中国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教育的进步同样离不开改革。正是在改革中,我们不断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并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得我们的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数学教学,应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而且初中数学,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的基础。作为理科的基础,数学课应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既要着眼发展,也要重视基础;既要着眼理论,也要重视实际;既要着眼创新,也要重视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

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地符合国家要求、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因此在现阶段,作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与方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教学水平,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窦平,沈小萍,王颖,段娟,纪艳丽.打造智慧课堂,激发学生智慧——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部分教师“建构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的感悟.江苏教育研究,2010(5).

[2]姚蕊.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发散”与“聚焦”.教育科研论坛,200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