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

对策

学生:王盼

学院:土木学院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122 学号:201204043

摘要: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但处于成长阶段的

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使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我们应充分重视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纠正这些社会认知偏差。

关键词:社会认知偏差;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对策

前言:作为社会人,我们总是在与其他人或其他群体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着互动,在互动中完成社会任务。而人际关系认知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认知者的情感成分参与其中,人们在认知人际关系时,总带有各种情绪色彩。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社会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一)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

大学生对自我评价的失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高的评价自己,一种是过低的评价自己。前者会产生骄傲心理,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优于他人,在与同学交往中以居高临下的心态与人交流,有极强的权利欲与自尊心,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体会别人的感受。因此,常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了他人,造成人际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后者会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低人一等,在人际

交往中,往往自惭形秽,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流,进而封闭自我,缩小人际交往的圈子。

(二)对他人评价的认知失调

人际关系认知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认知者的情感成分参与其中,人们在认知人际关系时,总带有各种情绪色彩。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根据他人的意见、态度、表情来推测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以偏概全,使我们对他人评价的认知失调。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过度理想化

很多学生对校园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接触到大学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或不足,就感到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产生了失望与不满的情绪。有些大学生认为:一个人际关系好的人,一定与周围任何人没有任何隔膜。也有些学生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自己对周围人喜欢的基础上。一旦发现自己周围的人都是讨厌的人,就离群索居,孤芳自赏。这些人都是缺乏对良好人际关系的科学认知,一旦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时,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

(一)首因效应及其影响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整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先获得的信息即形成的第一印象对社会认知产生的重要影响。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它会使人际认知具有表面性:第一印象常常是对一个人表面特征的认知,素不相识的人初次

接触,彼此会根据对方的外貌、表情、姿态、谈吐,作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与评价,形成某种印象,这就容易以貌取人,使认知具有表面性。其次,首因效应使人际认知产生片面性。(二)近因效应及其影响

与首因效应相对,近因效应是指最后输入的信息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人们既受首因效应又受近因效应的影响,但是二者起作用的机制是不相同的。社会心理学家卢钦斯认为,当关于人的两种信息被连续感知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利用它来进行分析解释,这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应;而如果这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则最新即最后的信息会影响人们的判断,这时起作用的是近因效应。此外,认知者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作用较大,而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的作用较为明显。

近因效应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是常见的。近因效应影响着在人际交往中对人和事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妨碍着我们客观地看待人和事实,常常造成人际冲突。

(三)晕轮效应及其影响

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认知者一旦对他人形成好的或不好的总体评价之后,会影响到对他人目前或将来其他方面的特征进行的推论。晕轮效应是一种将信息泛化、扩张的心理认知方式,是一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思想方法。

晕轮效应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在认识和了解一个学生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种突出的品质,并因这种品质

的影响,使人们看不到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从而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当一个人某一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好”时,他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他的品质都是好的,即“一俊遮百丑”。当一个人某一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坏”时,他就被一种消极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他的品质都是坏的,即“一丑遮百俊”。

由此可见,晕轮效应的消极作用妨碍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去全面地观察、评价人,使我们不能从消极品质突出的人身上发现其积极的品质和优点,也不能在积极品质突出的人身上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四)刻板印象及其影响

刻板印象是个体对某一类人或群体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简单的印象,并据此来形成对该类型或群体中缺乏深入了解的个人的认知。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指对一个群体的认知偏差作用。当人们认知时,并不是把认知对象作为孤立的个体来认识,而总是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他既具有个性,又带有他所属的那一类人的共性。

刻板印象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看,可以简化学生们的认识过程,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和应对工作环境的变化。如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从消极的方面看,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如大学中流传的南方同学精明,北方同学直率。这种刻板印象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定式效应,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五)投射效应及其影响

投射效应是指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投射效应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是情感投射。以为别人与自己的好恶相同。其问题在于忽视了自己与交往对方的差别,对对方进行自我同化,导致对他人认知障碍。二是对自己喜欢的人越看越喜欢,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越看越讨厌,缺点越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对象身上,美化或丑化对方,使认知失去客观性。三是愿望投射,是把自己的客观愿望投射于他人,认为他人也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把希望当成现实。愿望投射造成把主观意向强加于他人,出现对他人认知的偏差,带来交往问题。

三、正确应对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影响(一)克服认知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难免会带来认知偏差。例如首因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要想克服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不利,须遵循它的规律,在与人初次交往中,能够意识到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消极作用,正确地认知他人。同时,利用首因效应,在与他人交往中,加强自己的个性表现力,给人良好印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成功基础。

克服这种消极影响,首先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交往对象及其行为,把对人、事的每一次感知, 都当做我们认知事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避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其次用全面的观点来观察交往对象及其行为,例如在克服晕轮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时,可以多了解对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