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应考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级历史班中国历史地理应考复习
一名词解释
1. 《禹贡》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地理著作,是中国地理学的源头。我国古代经典《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记述了传说中夏禹时代的我国地理、水利和贡赋等方面的情况。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导山、导水、五服四个部分,即兖、青、徐、扬等九州的疆界地域,山川治理过程,土质肥瘠,物产丰富状况以及按距离而确定的五服制度。虽有欠缺部分,但《禹贡》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对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后来,顾颉刚先生等人还创办了《禹贡》半月刊,登载历史地理学研究论文,吸引更多学者从事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
2《水经注》北魏时期综合性的地理著作。作者郦道元,成书于518年,他以《水经》为基础作了补充和发展,记河流水道1252条,《水经注》一书集中国六世纪以前的地理学著作之大成,为历史地理、水文地理、经济地理学、水利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也是魏晋南北朝山水散文的佳作。《水经注》研究历来受到重视,在清朝已经成为一门专门学问——郦学。
3菏水吴王夫差在商鲁之间所挖的连接泗水和济水之间的人工水道。菏水又名深沟,菏水的开凿使原来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济四渎得以贯通,成为中原地区东西往来的主要航道。菏水沟通了淮河的支流泗水和其上游紧邻黄河的济水。菏水的开辟,首次将淮河流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发挥过航运、灌溉、排水等重要作用,孕育了鲁西南灿烂的文化。在沟通中原与东南地区、发展经济、繁荣文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鸿沟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位于今河南省郑州荥阳,东周末期战国魏惠王十年开始修建,把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汴、汝、菏等主要河道连接起来,构成了鸿沟水系,鸿沟使河南成为全国水路交通的核心地区。开凿为后来南北运河的开通创造了条件,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鸿沟一直是黄淮之间中原地区主要的水运交通线路之一。鸿沟一带也因水量充沛、交通便利成为历代兵家兴师动众、兵家必争的古战场。
5历史地理学它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发展演变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发展;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的演变;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历史地理学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上的地理、改造自然和合理开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6《徐霞客游记》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是明代徐霞客所作,用30年的时间从事旅游,途径16个省区,考察了沿途的地理形势、山川风貌乃至风土人情、矿石物产等,以日记形式逐日记载,开创了地理学系统地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病逝后,由季会明等人整理成书,共62万字,包括名山游记、西南游记等,内容以地貌、水文、植物居多,也是最富有地理学价值的部分。
7皇木采办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都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2分)主要采办的对象是南方山区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主要采办地区多在湖广西部、四川、贵州地区。(2分)此举不仅使各地野生天然楠木林等珍稀树种多荡然无存,而且使南方山区的森林资源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8侨置郡县中国东晋南朝为流寓百姓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由于它是寄治在别的州郡境内,故称侨。其后经过土断,许多寄治州郡获得实土。但因本是外地迁来,故继续称为侨州、侨郡、侨县。侨州郡县的名称始于东晋。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南迁,成为侨人,聚族而居形成大族,东晋政权建立后,对北方大族实行优惠政策,满足其以旧壤之名建立原籍政府的要求,即侨州郡。侨人在官府入册后保持原来户籍,不纳税、不服役,后来仅交小部分,最初,起了安定社会的作用,后来,乔治州郡的增多,影响了社会秩序,减少了财政收入,也影响了侨人与江南土著人的关系。
9改土归流它指的是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统治,而改任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最初往往利用土官犯罪、绝嗣等时机将其辖地划并其他州县而取消土司统治权力,到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平定贵州思州、思南两宣慰使之乱后,废除土司制度,设立贵州布政使司。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更加紧在云南、贵州等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废弃土司的地区实行和内地相同的政治制度,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织乡丁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边远地区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发展以及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10道路制它是唐的道制与宋时的路制的并称。道是唐在行政区划上的一个重要改动,唐太宗贞观元年开始设立,玄宗时期完善。北宋初年,承唐代的道制而设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两者合称为道路制,对我国的行政区划作出了重大贡献。
11双头州郡双头州郡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州、两郡同治一地,一人带两州刺史、两郡太守。这种状况主要起源于侨寄制度,即某州、郡失去了自身的土地,只能将自己寄治于其他州郡,双头州郡实际上是州直接领导县,郡形同虚设。这是战乱时期一种较混乱的区划制度。
12土断
东晋南朝撤消侨州郡县,将侨人编入所在郡县户籍,谓之土断。侨州郡县无定界,侨人皆免调役。侨姓士族广占田园,隐匿人口,朝廷赋役日削。东晋成帝咸和中始行此法,核实编户,令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哀帝兴宁二年,桓温厉行土断,检括户口,称「庚戌土断」。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再申前令,取消白籍,裁并侨州郡县。此后南朝各代,亦数度土断。不论侨人土著,悉令著籍同土断之例。该制度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扩大了兵员,促进了南北人民的融合。
13 制图六体这是我国西进地图学家裴秀在他的著作《禹贡地域图》中首次提出来的。制图六体指的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制图中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原则,为明代以前中国地图制图者所遵循,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对我国古代地图绘制产生深远影响。
二.1试述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一)自然原因(1)地势高低悬殊,极易造成河流的溯源侵蚀
(2)流经黄土高原,多为黄土,颗粒大、缝隙多,土质疏松,耐冲性差
(3)黄河流域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容易造成泥沙淤积(二)人为原因(1)黄河中游森林砍伐严重,加快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河床的於升和河道的变迁(2)军事需要,开挖河堤
影响: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改变了自然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