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例外水平采用例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
“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崇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结壮,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基础和智力大凡,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调和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
康健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各个环节的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但可喜的是,学生们都处在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情景中,教师按照学生例外的差异,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每位学生各得其所,循序渐进。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盛行三百多年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
佳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之欲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用体现。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早期的教育家也为“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
行的办法和理论:如“同级学生根据程度例外可分几班,同一班级可分几组,实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有别,有合有分”。

它就是让教师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设计和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学生的生理发展上还是心理特征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台前工作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而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要在这无限的教学时间内真正做到“分层递进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

结合这三年的教学实践,就笔者自己觉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层是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和学生建立调和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等细节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调和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如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胜利和怡悦。

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

而是要认同学生的大胆发言,欣赏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这样,
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调和同步状态。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天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同时,对学生进行分层也是非常严重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层时觉得自己是优良的或者是差劲的,以激起他们的不良情绪,而要让他们明白到能不断地进步,能在“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并向更高一层奋进,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详尽做法
首先,向学生宣传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目的,让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提高整体参与水平,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力、接受能力例外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及教学实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即(A)层——优等生、(B)层——中等生、(C)层——后进生。

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笔者在分层时这样述说,(C)层为基础组,(B)层为提高组,(A)层为竞赛组,同时还鼓励
学生,(C)层为铜牌组,(B)层为银牌组,(A)层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层也不会有自卑感。

对处在(A)层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使他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能力、毅力等;对处在(B)层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科学有用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标,增强自信心、恒心、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欢乐;对处在(C)层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克服懒散、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什么是胜利。

更严重的是这种分层不是不变不变的,三个层次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自行要求由(C)层调到(B)层,或由(B)层调到(A)层,但前提条件是他(她)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层的学习任务。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例外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例外的教学目标,运用例外的教学方法,实施例外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实现整体的进步。

详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备课,确定各层目标
殊不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

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例外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详尽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为第一阶梯,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层学生“吃得饱”。

例如,北师大版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学的三个梯级可定为:(C)层学生着眼于实记判别方法,会判断、选择,能模仿,让他们找到兴趣与信心;(B)组学生着眼于实记并理解判别方法,会述说三角形相似的理由,举一反三,让他们享受欢乐,增加信心、恒心;(A)组学生着眼于运用判别方法,熟练掌握逻辑推理能力,并将题目拓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作业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1)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大凡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

在知识安排上,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合适的引导、点拨。

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
大凡25至30分钟,这样能让他们听懂吃透。

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大凡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2)在分层指导上以落实(C)层、(B)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
(A)层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总的来说,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调和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同时尽量把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让给他们;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3)在课堂及课后作业选择中,教师也应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

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复习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复习题,选做B组题、尝试C组题;(A)层学生在全部掌握之外,另增变式题和综合题。

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
了”的矛盾。

3.分层测试、及时反馈
胜利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严重因素,学习也是如此。

在以上分层授课、指导、作业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到了胜利的欢乐。

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即进行分层测试。

分层测试中要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4.分层评价、体验胜利
分层测试后,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案,对各层的学生会起到激励的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自己通常采取如下考核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拓深题占40分,其计分方法是:(A)层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C)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

考核成绩90分以上者
为该层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评价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把他们的点滴表现全都记录下来,对进步明明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
立信心。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够,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又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扶摇直上。

五、“分层递进教学”的成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漠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漠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以求得更好的发展。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但为每位学生都找到了适合的位置,前进的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清晰地认清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

自从实施分层教学以来,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赫的提高,不管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新课改不再是一种形式,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

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广漠师生欢迎的胜利教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