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

题目: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姓名:

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目录

摘要………………………………………………………………………………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目标 (1)

二、发病阶段及康复计划 (1)

(一)迟缓阶段 (1)

(二)痉挛阶段 (1)

(三)痉挛减轻恢复阶段 (1)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 (1)

(一)迟缓阶段的康复训练 (2)

(二)坐位训练 (3)

(三)痉挛阶段的康复训练 (3)

(四)痉挛减轻恢复阶段的康复训练 (4)

四、小结 (4)

参考文献 (5)

结束语……………………………………………………………………………

指导老师论文评审表……………………………………………………………

摘要

所谓心脑血管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尽早介入康复训练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负担。因此,康复训练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不同发病阶段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训练心脑血管疾病功能障碍偏瘫

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方法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近3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患者应在神志清楚病情稳定,血压呼吸脉搏平稳两日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

一、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的目标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预防发病后可能的残疾和并发症(如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吸入性肺炎等),改善受损功能(如感觉、运动、语言、认知和心理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大限度恢复正常人的水平,实现生活自理,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

二、发病阶段及康复计划

(一)迟缓阶段

急性期发作后,患侧肢体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称为迟缓阶段。迟缓阶段的康复计划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使偏瘫患者恢复知觉,防止出现肌肉萎缩。迟缓阶段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决定患者恢复正常功能的程度。

(二)痉挛阶段

随着病情的控制,患肢开始出现运动,而这种运动伴随着痉挛、联合反应和联带运动的特点,称为痉挛阶段。痉挛阶段的康复计划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使患者能独立坐起、站立、使用轮椅、独立行走等。并且能够自己穿衣吃饭。

(三)痉挛减轻恢复阶段

患者可以完成随意运动,但是由于肌肉无力,细微动作无法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康复计划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使患者能完成细微的动作,恢复正常人的水平,实现生活能够完全自理[2]。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

(一)迟缓阶段的康复训练

迟缓阶段即为软瘫阶段,多见于脑血管病的早期。如果病人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血压呼吸脉搏平稳两日后即可开始训练。训练内容以患者被动训练为主,要合理使用床垫,床垫太硬容易产生压疮,太软使臀部下沉髋关节挛缩。应注意保持良肢位,即有利于功能恢复的体位。目的是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和肢体肌张力增高。

1.良肢位的设计

患侧卧位与健侧卧位应交替进行,鼓励患者耐受两种体位,要让患者适当多采取侧卧位,因为仰卧位易使患侧肌张力增高发生痉挛

(1) 仰卧位时的良肢位:头部保持正中位或偏向患侧。患侧的肩胛带尽量上抬前伸,肩关节外展外旋,在上臂与躯干之间放置软枕,肘关节保持伸展位,上肢放置软枕上,手的高

度超过心脏的位置,以预防首部水肿。腕关节略背曲,手指握一毛巾卷,防止手指屈曲挛缩。下肢患侧的髋腰部放置软枕,大腿稍向内,防止髋关节外旋。膝下垫上毛巾卷保持微曲。保持下肢稍屈曲的状态。踝关节保持背曲,足尖向上,足底部放置软垫防止足下垂。

(2)健侧卧位:即健侧在上的侧卧位。患侧上肢自然弯曲或神放于软枕上。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保持舒适性。踝关节尽量背屈。健侧自然放置。

(3)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时的侧卧位。先将患侧肩前伸放置一枕垫上,肘伸直前臂旋后,将患侧肩拖出避免受压和后缩。患侧退在后,避免受健侧腿的压迫。健侧腿下放置软枕,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度,后方放一软枕重心向后。

2.良肢位下的被动运动

良肢位下的被动运动,从发病当日起除血压脉搏呼吸不稳定的重症患者除外,应做患肢的被动运动。由于在急性期时担心早期活动有危险而长期卧床,这样限制了主动性运动的结果,致使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的控制训练有助于患者早期正确的坐起和站立。

(1)上肢被动运动:训练动作要轻柔,顺序是肩关节上、内收、外展、旋前、旋后,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曲、背伸,五指外展。

(2)下肢被动运动:髋关节屈曲、外旋、内收、外展,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背曲。

(二)坐位训练

从发病5日即可进行。患者在病床上患侧后背肩部下肢用软枕垫起,下肢稍屈曲的舒适体位,长期卧床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早期使用靠物或摇床坐起,两周左右可以完全坐起30度。上下午各5分钟,每隔一两天加10度,5分钟。为防止腘肌疼痛,膝下放软枕,达到能维持80-90度持续30分钟后,即可进行作为平衡训练。

(三)痉挛阶段的康复训练

痉挛阶段的训练内容是针对患者肌张力增高及肢体僵硬痉挛和不随意运动而制定的。通过训练诱发患者产生主动运动,同时缓解痉挛,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

1.翻身动作(是偏瘫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

(1)帮助向健侧翻身:将患侧下肢放于健侧下肢上,翻身时健肢带动肢体一起翻身。由健侧将患手拉向健侧。治疗师于患侧帮助抬起患者肩胛、骨盆翻身至健侧。

(2)自主向健侧翻身:将健腿伸至患腿下方,患者双手交叉,注意患侧手拇指在上,健侧手拇指在下,握紧双手,肘伸展至头上方,健侧手带动患手将头转至一侧,带动骨盆运动,健腿带动患腿翻身向健侧。

(3)借助向患侧翻身:将患侧上肢外展,防止受压,曲起健侧下肢,头转向患侧。健侧肩上抬,上肢向患侧转,健侧下肢用力蹬创,将身体转至患侧。

2.坐起训练(是偏瘫患者保持坐位,以成站立前必要的训练)

(1)辅助坐起:训练者站于床侧,让患者的健侧脚插到患侧退下,训练者一手借助患者的肩关节,另一手借助患者的髋关节,同时患者用健侧肘撑起上身,将双下肢放到床下,伸展肘关节,坐起并保持坐位。

(2)独立坐起训练:将健侧腿放置患腿下方,将患腿移至床边,患者转至侧卧位,并以健侧前臂支撑躯干,将头抬起用健侧臂支撑躯干于床边坐起。

(3)床上直接坐起:让患者的健侧腿插到患侧腿下,健侧肘支撑身体旋转,肘伸直身体成坐位,患侧腿拿出后靠被褥[3]。

3.坐位训练(偏瘫患者多采用端坐位进行平衡训练,患者是否能独立保持坐位,是将来能否不行的判断标准)

(1)辅助下坐位训练:辅助者一手借助患侧上肢,一手辅助患者的腰部,保持髋、膝、踝关节屈曲90度,增加坐位的稳定性,反复练习保持一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