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_基于2015年股灾的分析_张东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居于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包括对项目市场的调 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来保证在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发
查与项目企业自身实力的调查,在项目市场的调查中,要对市场环 挥更大的作用。
境、项目潜在的市场价值以及市场风险、社会评价做出具体的调查
参考文献
与分析,对于项目企业自身实力的调查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的资金实 力、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品牌效应的调查与分析,尽管在项目投资决 策中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基本的理论数据完全来自于项目的 财务分析与评价,其内容同时也是项目投资决策作用中最为明显的 体现。如果在项目的投资决策中没有财务分析与评价环节,就不能 进行项目投资决策,也就无从谈起项目的实施与规划。
(下转第 185 页) Times Finance 179
2要0是16针年对于第项7目期的资下金旬时刊间上的价值,需要用到的基本财务时报表代中 金 财融务分析与评价对于确定项目投资估算具有重要N的O作.用7,,2因0为16
的(数总据第有内63部1收期益)率、净现值等。静态指标主要是考虑资T本i的m回e收s Fi根n据an现c代e化企业投资的要求,投资估(算C的u误m差u不la得tiv超e过ty百N分O之.二63十1),
【关键词】2015 年股灾 证券监管 监管体系
一、2015 年股灾介绍 从 2015 年 6 月 15 日到 2015 年 8 月末的股灾行情暂告结束, 上证指数从 5178 点跌到 2850 点,之后在救市的呼声中有所回缓, 直到 2016 年开年熔断机制的实行,指数继续连日下跌,1 月底达到 2638 点新低。 (一)股灾的起因 本文选取 2015 年 6 月 15 日至 2015 年 8 月底这段时间的股灾 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此次股灾的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造牛市不长久。上证指数从 2014 年 7 月份 2000 点起动到 2015 年 6 月达到 5178 点,涨幅达 159%,反观此轮行情产生于宏观 经济低迷的背景,股市企稳回升源于证监会 2014 年下半年推出的 百家发行计划,市场对 IPO 的担忧被消除。同时管理层对市场借机 炒作的行为并未打压,连续涨停的情形激活了市场做多情绪。但股 价上涨并未得到企业业绩支撑,所以泡沫逃不掉破灭的结局。 2.杠杆加剧了股市风险。如下图杠杆交易金额与股市行情高度 正相关。很多投资者借用伞型信托和融资融券以及场外配资的方式 加杠杆,而在股市高位时监管层突然去杠杆,导致市场抛压重,股价 集中下跌,触及配资警戒线,引起连续强制平仓。
(三)合理分配监管权及改善监管结构 我国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既要求独立的监管主体,也要 求统一的监管结构。如上述证监会和银监会虽分管不同的领域,但 由于资本的流动性不是单一的,需要各部门在分散专职监管的基础 上加强沟通和协调,统一于以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的目标上。
(四)净化信息传播渠道,强化自媒体信息责任归属意识 监管部门有责任净化证券市场相关信息的传播渠道,对不当报 道造成的市场波动应追究其责任。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成熟度尚且 不够,自媒体的误导性言论会导致中小散户遭受损失,不利于证券 市场的良性发展。因此强化自媒体的信息责任归属意识在现阶段不 成熟的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上接第 180 页)
是,发行证券时,公司管理层都考虑了上市时机,由于投资者与经营 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会选择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前景 感到乐观,其股价被高估时增发新股,因此会导致证券发行中的“热 市”现象。
(三)长期业绩不佳 产生长期业绩不佳的原因与热卖市场有关。根据机会窗口理论, 公司在进行 IPO 时会选择市场时机,当投资者对股票感到乐观时,大 规模 IPO 得以出现(热市场)。一旦获得关于股票的利好消息,投资者 就会反应过度并高估股票价值,导致接下来的长期收益会偏低。
2016 年第 7 期下旬刊 (总第 631 期)
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 7,2016 (CumulativetyNO. 63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 —基于 2015 年股灾的分析
张东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 100070)
【摘要】2014 年下半年开始的大牛市在 2015 年 6 月份出现断崖式夭折,分析其原因发现此轮牛市兴起的背后隐藏着可见风险,人造牛、 杠杆牛的最终归宿是惨痛的结果—股灾。反思其中暴露的监管问题,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对于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提出相应 的建议。
(上接第 179 页)
基本法律,以及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法则,明确实施要则,让监 管部门在执行时有典可据,有法可依。证券部门有责任辅助立法机 参照《证券法》来修改《公司法》,同时制定和修改符合我国证券市场 现状的相关法律法规。便于监管和规范市场,加大市场扰乱者的惩 治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只有将市场扰乱行为配以犯罪层次的处罚 力度,才能引起市场参与者的重视,减少扰乱市场的恶劣行为。
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尤其是经济分析,另外还需要综合资源、安全、环
(一)财务分析与评价是项目投资决策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
保等多方面因素,才能保证结论更加具有准确性,同时还要考虑到项
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可行性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前提, 目投资财务在社会中的影响,以及需要投入的相关成本等。另外,若
而只有在财务分析与评价中才能完整的体现出项目的可行性,项目 要将财务分析与评价提升至更高的层次,相关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
图 1 融资余额与上证指数收盘点位图 注:左轴为融资余额 (亿元),右轴为上证指数每日收盘点位 (点);数据来源于 wind 资讯。 3.媒体言论助长疯牛行情。当上证指数走上 4000 点时,有媒体 称牛市刚起步,5000 点时,证监会有人称改革牛成立,在当今信息传 播高效且影响范围广泛的情况下,如此言论最终促成了全民炒股的 局面。 4.股指期货加大了股市暴跌的幅度。股指期货合约连续的跌停 倒逼股票市场的暴跌,形成短时间内投机者获取暴利的手段。 (二)股灾造成的后果 2015 年的股灾对于每个市场参与者来说都是一场噩梦,我们经 历了:A 股累计 11 天出现“千股跌停”;上市公司先后进入停牌潮; 市场交易总额迅速缩减;沪深两市总市值蒸发近 33 万亿;投资者损 失巨大,多数中产阶级破产;新股被迫停发 4 个月,直接融资被中 断,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大了局部性的金融风险,甚至危及中
国整体经济及市场经济。 二、股灾中暴露出的监管问题分析 (一)股灾中暴露出的主要监管问题 此次股灾充分反映了证监会监管有漏洞、监管不适应、监管不
得力等问题。根据牛市发展至股灾爆发的路径来看,主要体现了以 下几点监管问题:
1.监管者敏感度不高。从人造牛市的起点开始,监管机构未及 时察觉股价走高与经济基本面相背离的状况,对当时违背股市规律 的现状未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圣平,熊德华,张峥,刘力.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与行为 金融学的崛起[J].金融研究.2003(4).
参考文献
[1]谢卫.整治金融乱象重在加强金融监管[J].群言,2016,01:22-24. [2]林采宜.制度之殇:2015 年股灾反思[J].金融客,2016,01:26-27. [3]赫凤杰.A 股市场杠杆交易与监管[J].财经科学,2015,11:12-22. [4]蒋岩波.股灾及防范对策研究[J].当代财经,2001,11:45-47.
(二)财务分析与评价可以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直接关系着项目投资决策结论,只有保证了财 务分析与评价的准确性才能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8]。对于在财 务分析与评价的准确性要求上,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对工作态度上的 要求,只有在基于项目投资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准备过程中,不断 的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同时采用先进 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方法,对项目的市场外环境及内部管理因 素做出准确科学的调查,否则在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容易与实际
3.监管者自律意识薄弱。当股指站上 4000 点时,证监会对于各 种媒体舆论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制,反而证监会的工作人员轻 言轻行,不负责任的妄加议论“改革牛”更是监管者自律监督意识薄 弱的体现。
4.监管方式缺乏专业度。监管部门在股市高位时突然对场外配 资一刀切的举措直接引发股灾,直接体现了监管调控手段专业度不 足,风险意识薄弱。另外,当做空者在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市场持续 套利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并未及时作出有效的管制方案。
2.监管力度松懈。很多个股在没有业绩支撑的情况下多种利好 配合庄家作势的行为未受到管制,造成 A 股遍地开红花,因重大事 项等利好复牌后惯性几连板,助长了市场投机者的跟风行为。另外, 监管机构在杠杆资金加入股市时并未对其有效干预,甚至场外配资 达到 1: 10 时也未及时加以限制,监管的松懈纵容了短期的炒作,加 剧了投资风险。
[4]李梅英.浅谈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01):79-82.
[5]朱新龙,刘哲,王虹.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评价方法的比较分 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 F 计分模型[J].会计之友,2012,11(33):50-51.
[6]陈武.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综述—— —兼论四维决策框架体 系[J].工业技术经济,2011,(05)01:150-156.
[1]李振寰.浅谈财务报告分析在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中的作 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05(07):128+130.
[2]康新春.西方财务分析体系评价及我国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 [J].商业会计,2016,06(10):40-41.
[3]王利.浅谈财务分析与评价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决定性作用[J]. 经营管理者,2015,02(26):32.
及增值,需要用到的基本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有资产负债率、投资利 一旦项目进入了正式的实施阶段,就必要要通过项目投资估算来进
润率等。在评价财务指标中,要注重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相结合, 行融资方式的研究,因此,只有保证了财务分析与评价数据的真实有
尽管动态指标比静态指标在项目投资决策中更为可靠,但是静态指 效,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项目投资估算的误差,才能使项目的可行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管体系不完善。 比如监管体系中证监会与银监会的分家,场外配资、H OMES 系统 及信托属于银监会管辖范围,而银监会与证监会在监管上不能相互 配合导致监管敞口风险加大。 三、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改进建议 我国现处于大国经济地位的巩固期,证券市场的稳定直接影响 着我国国际地位的稳定和提升。所以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是当 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此次股灾暴露出的监管问题,特 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严控监管人员的选拔 严加把控监管部门的人员选拔,提高监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 强化专业度与职业操守的要求。监管从业人员在选拔时要特别注意 对其证券市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考核,既要有务实的作业之 风,又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树立证券市场的公平与公正基本观,夯 实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二)加强监管的法制环境建设 我国证券市场法制体系尚不完备,需要进一步完善《证券法》等
标著有简便易行的优势,在较为大型的项目决策中,科学合理的运 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顺利的保证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顺利进行。
用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才能得出最为可靠的数据评价,才能为项目
五、结语
的投资与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综上所述,在开展项目投资财务的分析与评价工作时,必须要从
四、财务分析与评价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7]王治.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及其应用评价[J].长沙理 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02):23-27.
情况产生偏差,导致项目产能供过于求,增大项目市场风险。 (三)财务分析与评价可以确定项目投资估算
[8]贺小社,柯大纲.基于实物期权的高科技项目投资机会价值 和投资决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1(02):78-7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