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及改造提升工作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及改造提升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五次、七次全会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关于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9〕23号)中的《贵阳市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加快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建设目标,对标国内外著名商业步行街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全面加强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建设,提升和完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切实把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打造成为我市促进消费升级、振兴商贸业的重要抓手、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城市繁荣繁华的靓丽名片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定位。
编制《贵阳市步行街及特色商
业街区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全市步行街及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明确各街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按照一个街区一个详细规划和街区环境、业态布局、交通网络等若干个配套规划的要求,形成“1+N”规划体系,做好空间结构布局、动线衔接以及与周边商圈的连接。
(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优化环境、提供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不断提升街区的知名度和拉动作用,促进街区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搭建推进特色街区建设、运营管理的平台,为街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坚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结合全市特色商业街区发展现状,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在现有街区中选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进行改造提升,盘活存量;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
(四)坚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充分整合我市旅游文化、商贸物流、产业特色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商贸、餐饮、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的特色街区,引导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街区,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的消费品牌。
三、工作目标
通过3—5年时间,重点规划建设、改造提升1条达到国家标准的全国示范步行街、10条省级商贸特色步行街和一批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文化浓厚、管理规范的特色商业街区。
——打造一条全国示范步行街。
按照国家示范步行街标准,结合人民大道及核心商圈的打造,围绕省府路、文昌阁、甲秀楼、阳明祠、电台街、王家巷等历史遗承、文化遗产,聚集传统人脉、商脉、文脉,整合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条达到国家级示范标准的步行街,充分展现贵阳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商业品牌,将其打造成为既传统又时尚、既国际又贵阳的新消费示范街区,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名片”、“会客厅”和市民、旅客休闲购物、消费娱乐“天堂”和“可遗传的精神家园”。
——打造10条省级商贸特色步行街。
根据贵州省商贸特色步行街建设标准,按照错位发展、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每个区(市、县)各规划建设、改造提升1条省级商贸特色步行街,重点围绕未来方舟文化时尚街、花果园贵阳街、梵华里、新光里、CCPARK、市西滨河商业街、时光贵州等一批区域性消费街区,进一步突出特色、引进品牌、完善功能、持续打造,形成吸引外来消费和市民消费的重点区域及步行街发展的后备集群。
——打造一批主题型特色商业街区。
结合夜间经济、新兴消费场景发展,围绕南明河滨河商业带、花溪青岩古镇、清镇“特色贵州”
旅游产品及屯堡文化、修文阳明文化、息烽红色及温泉文化、开阳富硒产品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商旅文融合、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后街经济”特色街区,成为全市步行街发展的后备梯队。
四、主攻方向
(一)优化街区环境。
围绕交通路网、立面地面、设施设备、绿化亮化等要素,加强街区环境改造整治。
延续老街区建筑风格和文化脉络,提高立面、地面等环境卫生标准,增加绿地、休闲空间和设备设施,打造美观舒适、富有特色、便利安全的街区风貌环境;按照“顺畅高效、规范有序”的原则,优化周边路网和交通设施,提升道路慢行系统,进一步完善内部车行交通网络,合理组织地面车行流向,优化交通组织管理,确保路面交通顺畅高效;按国际规范完善区内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识及安全警示标识,实施道路多杆合一试点,强化路网配套设施建设,让消费者“进得来、停得下、留得住、出得去”。
(二)提升商业品质。
根据街区定位,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消费供给体系。
一是引入中高端业态。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零售、餐饮、休闲、文化、娱乐品牌,满足高端商务人士消费需求;二是培育新兴业态。
紧抓现代消费者个性、时尚、潮流购物心理,积极引进集合店、买手店、综合店;鼓励零售企业跨界转型,增添室内动物园、主题体验馆等新兴业态,扩大沉浸式情景商业业态比例;三是积极发展特色、颜值小店。
增加离境退税商店布点,结合口岸建设,打造“离境退税
一条街”,优化消费供给,提升“进店率”“提袋率”,让“旅游、网红流量”变现“经济产量”。
(三)打造智慧街区。
加强5G应用,推进通信基站和传输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应用5G网络新技术,积极整合5G以及IOT(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优化全区公共资源,打造5G应用示范场景;支持有条件的街区完成AP上杆及柱状Wi—Fi亭、红色复古电话亭建设,实现公共Wi—Fi全覆盖,形成以公共Wi—Fi网络架构为基础,以商场商店Wi—Fi网络为延伸的无线局域网络应用格局;开展智慧停车系统建设。
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库)电子收费系统联网改造,合理设置信息发布诱导屏、诱导牌,推广应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智能服务,实现街区智慧停车系统全面升级。
(四)增强文化底蕴。
坚持以商承文、以文促旅、以旅兴商,推进文商旅联动。
一是大力聚集酒、烟、茶、中草药、特色食品等本省特色产品、特色文化、特色品牌IP(知识产权)资源,将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成为展示多彩贵州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和交易贵州特色产品的重要平台、带动全省产业发展和大扶贫的重要载体;二是突出文脉传承、风貌保护、功能提升、产业发展。
充分挖掘街区历史遗迹和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培育南明河沿河风貌区、汉湘街等一批沉浸式主题消费街区,让“老街巷”成为“新商业”的承载空间。
实施王家巷、电台街等一批后街支巷恢复活化,积极发展“后街经济”;
三是支持本土“老字号”做精做强,积极引导“老字号”餐饮品牌提升运营服务水平,让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成为贵阳老字号集中展示地、承载体;四是多形式组织品牌文化节会活动。
依托步行街及特色商业街区,广泛举办美食节、酒吧文化节、网红打卡节、潮流时尚节,打好“文化牌”,组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消费促进活动,扩大贵阳步行街及特色商业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规范管理运营。
创新街区管理模式,组建街区商户自律组织,形成“市统筹推进、区具体落实、街区日常管理、商户共同参与”的共治机制;积极探索实施临街业态管控机制,制订商业业态发展规划和特色风貌区业态导则,梳理归类应该保留、可以保留、必须迁出三种业态类型,根据街区规划定位,动态更新和调整业态及配比,对应该保留类给予扶持,对可以保留类动态调整,严把新进业态准入关;强化政府对资源的主导作用,引导和约束产权人的出租行为,通过国有产权门面供给、店招设置、休闲外摆、挂牌认证、简化审批、融资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大优质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围绕机构、安全、诚信等方面,加强组织保障和规范管理。
四、实施步骤
(一)摸清底数(2019年11月15日前)。
由市步行街打造工作专班各组长分别牵头、市直相关部门配合,属地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对本辖区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现状、未来建设规划进行全面摸底,切实摸清底数,建立工作台账。
(二)确定选址(2019年11月30日前)。
根据摸底调研掌握的情况,对照国家级、省级步行街及市特色商业街区创建标准、要求,结合本辖区城市、交通及商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开展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出国家级、省级步行街及市特色商业街区选址方案,报市委对外开放委员会商贸业发展组(市商务局)批准。
(三)编制规划(2019年12月31日前)。
按照一条街区一个建设或改造规划+街区环境、业态布局、交通网络等若干配套规划的要求,由属地政府委托高水平的专业机构编制街区建设或改造规划,明确本辖区步行街及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或改造数量、四至范围、功能定位、业态布局、交通组织等重点。
(四)制定方案(2019年12月31日前)。
由属地政府制定本辖区步行街、特色街区建设或改造工作方案,明确项目实施主体、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梳理重点项目和控制性工程清单,形成时间节点,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时有序推进。
(五)启动建设或改造(2020年6月底前)。
属地政府要结合实际,完成本辖区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或改造项目立项、征拆、规划建设审批手续,开展招标,启动项目建设或改造;制定宣传推介和招商引业工作方案,同步开展宣传推介和招商引业工作。
(六)开街运营(2023年12月底前)。
组建运营管理团队,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成项目开业前验收及招商工作并正式启动运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委对外开放委员会商贸业发展组统筹领导下,由市商务局具体牵头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的组织实施。
按照筑党发〔2019〕23号文件中《市领导领衔推进五大商圈和十一条步行街分工表》的要求,落实任务分工,定期组织工作会商,牵头协调推进工作开展,落实督导和考核等日常工作。
各区(市、县)政府要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本辖区的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
将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建设、改造提升纳入《贵阳市关于支持“百场千店万铺”建设促进消费升级若干措施(试行)》,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政策和资金支持。
各区(市、县)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推动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
(三)加强督促检查。
加强对国家级、省级步行街创建工作的指导;制定出台《贵阳市特色商业街区认定程序和认定标准》,按照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明确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的要求,建立街区消费行业统计制度,为评价改造提升效果提供依据。
围绕步行街及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的重点项目、重要活动和重大举措,建立可监督、
可考核、可量化的工作台账。
按照工作台账定期对街区建设开展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反馈意见、督促整改,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国家级标准《步行街改造提升评价指标(2019版)》、省级商贸特色步行街创建标准、《贵阳市特色商业街区认定程序和认定标准》,由市商务局另行发送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