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欣赏14706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锣鼓点,烘托场上的气氛。如《穆桂英挂帅》 中的穆桂英。
4、 老旦
“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 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 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颜色,演唱用真声表 现。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
(四)、净的分类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 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净”因面部 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 “大花脸”。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 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 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 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 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7、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 隆的八十寿辰,以高朗亭为台柱的徽班 “三庆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 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即徽调,给京城观众 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春台、和 春等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 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 下了根。
2.形成过程 1)发端的契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
的三庆班进京
2)徽调在京扎根:唱腔丰富, 博采众长,
四喜、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通俗质朴. 3)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
3、历史地位
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 (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 红生、娃娃生等。
旦 (女性人物)分正旦、花旦、花衫、 刀马旦、武旦、老旦等。
1.产生背景 1)社会经济发展;2)城市繁荣; 3)出现专门 娱乐场所
2.流行区域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3、特点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兴盛原因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7、悲喜的多味化:西方戏剧,悲剧、喜剧界限 分明,各有统一的纯粹风格,互不掺和;ຫໍສະໝຸດ Baidu国戏 曲中从来喜欢悲喜交集,严肃与滑稽同场。因为 中国美学注重“多味”,正如王维“雪里芭蕉”, 四时景物绘于一景。
8、结尾的团圆化:它是民族的“乐天”心理, 或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或 寄托浪漫理想,相信邪不压正,主要是中庸之道 体现的“中和为美”的民族心理积淀。
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 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 特点的男性人物。
丑 一般来说,是指滑稽可笑的男、女性 人物。 分文丑和武丑2种。
(一)“生”的分类
京剧中的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 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 和“武生”。
1、老生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 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
始于离者,终于和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 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 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 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 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 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即美。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 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 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 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
2、时空的灵活性:戏曲不像话剧每场有固 定的时间、地点,它的时空是在剧中人的 唱、念、做、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3、曲辞的诗意性:戏曲是宾白叙事,曲辞 抒情。其曲辞就是诗歌,具有诗歌的比兴 象征、情景交融、声韵节奏等美学特征, 重在写意,而非写实。
4、宾白的夸张性:戏曲的宾白不象电影、 话剧中人物的台词那样迫近生活的真实、 自然,而是带有夸张、变形。例如自报家 门常用整齐的韵语,对白、旁白中很多插 科打诨以及说白中那种特殊抑扬顿挫的腔 调,都与实际生活的说话大不相同。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帝女花》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红线女 《昭君出塞》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关汉卿》 红线女.马师曾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红楼梦》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 《五女拜寿》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 《白蛇传》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技 “变脸”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技 “变脸”
中国戏曲欣赏14706
戏 曲 者 , 谓 以 歌 舞 演 故 事 也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
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 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 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 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 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同时,又借助于 观众的接受而完成其审美全过程。
其中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 称为“五大剧种”。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群英会》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群英会》 中的诸葛亮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定军山》
中国的地方戏
1961年京剧《长坂坡》剧照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霸王别姬》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 《穆桂英挂帅》
中国的地方戏
昆剧《长生殿》
中国的地方戏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 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 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 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 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即京剧。
中国戏曲分类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 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 剧、晋剧、湘剧、黄梅戏等。
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
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2 、花旦
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的青年妇女, 常常带点喜剧色彩,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 例如《红娘》中的红娘。
3刀马旦(武旦)
“武旦”和 “刀马旦” 相当于旦行中的武生, 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 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 妖等。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热闹的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 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 一带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 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 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 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 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 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 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 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 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马(致远)等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 (关、白、马、郑),使北杂剧成为一代 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 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活 “吐火”
你 你你能喜知列欢道哪举为一多什少部么戏种把曲中戏国?曲地称方为戏“剧梨的园名”称吗??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 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 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小生
(二)、旦的分类
1、 青衣(正旦)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
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
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
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
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
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 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 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 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 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 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 用昆曲演唱。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 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 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 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 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 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 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 雅细腻的昆曲。
中国戏曲表演特点:综合性和写意性
中国戏曲在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 就是唱、做、念、打四种表现方法:五法是指手 法、眼法、身法、发法(头发)、步法。
从艺术形式上看,表现手法具有两大特征:虚拟 性——景物、动作一般是虚拟的,因此戏剧舞台 的时间与空间非常灵活,不受限制;规范性—— 即程式化,它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加以夸张, 使之节奏化、美化,成为一种规范的东西,大家 约定俗成,沿用了下来。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大傩之舞
1.产生背景 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
一种巫术仪式——“傩” 2.傩的发展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 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 ,这样巫术仪式 就转化成 戏曲表演。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 2)王实甫《西厢记》
3、流行区域和特点 1)北方地区 2)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产生背景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 方艺人聚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 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2、 小生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 “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 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 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 风格华美和明亮。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
3 、武生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 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 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 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文学形式
叙事类 : 完整情节
抒情类: 韵文与人物
戏剧类: 化合叙事与抒情
艺术形式:
造型艺术: 运用线条、色彩塑造艺术形象
表演艺术: 运用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塑造
形象 语言艺术:
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 综合艺术:
综合运用造型、表演、语言艺术手段
总之:
1、再现的表现性:绘画、雕塑、戏剧,主 要是再现艺术;音乐、舞蹈、抒情诗主要 是表现艺术。戏曲作为戏剧的一种,是再 现艺术;但它又讲究情感表现,追求境界、 韵味,带有音乐、舞蹈。所以与话剧相比, 它具有很多表现成分,不象话剧真实;但 就表现而言,它又不象音乐、舞蹈那样强 烈,要受剧情再现的制约。
徽剧《古城会》 关羽扮相
中国的地方戏
鲁智深的 舞台形象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天仙配》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 《女驸马》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龙女》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穆桂英挂帅》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七品芝麻官》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刘巧儿》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花为媒》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搜书院》(马师曾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
从内容上来看,中国戏剧特别强调抒情、传神、 整体美。
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
阶段
时间
孕育 上古—魏晋
形成
唐
发展
宋
代表戏种 角觝戏、歌舞戏
参军戏 杂耍
高潮 元、明、清
杂剧、传奇
特点
故事性
角色
舞台、剧本 形式精炼 体制严格 行当全备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 南戏
5、人物的脸谱化:戏曲的脸谱花旦、青衣 旦、净、丑,不完全是区分善恶,更多的 是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具有象征性。 如花旦象征伶牙利齿或泼辣风趣,净象征 刚烈威猛或粗豪鲁莽,丑也不一定是坏人, 往往象征滑稽恢谐,等等。
6、动作的程式化:因为注重写意、虚拟, 必然就产生了约定俗成、观众认同的动作 程式,如以马鞭代马,站在桌子上象征城 楼,没有真实的布景、导具,而表现开门、 进门、上山、下山、跑马、坐轿等等,都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4、 老旦
“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 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 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颜色,演唱用真声表 现。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
(四)、净的分类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 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净”因面部 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 “大花脸”。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 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 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 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 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7、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 隆的八十寿辰,以高朗亭为台柱的徽班 “三庆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 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即徽调,给京城观众 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春台、和 春等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 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 下了根。
2.形成过程 1)发端的契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
的三庆班进京
2)徽调在京扎根:唱腔丰富, 博采众长,
四喜、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通俗质朴. 3)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
3、历史地位
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 (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 红生、娃娃生等。
旦 (女性人物)分正旦、花旦、花衫、 刀马旦、武旦、老旦等。
1.产生背景 1)社会经济发展;2)城市繁荣; 3)出现专门 娱乐场所
2.流行区域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3、特点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兴盛原因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7、悲喜的多味化:西方戏剧,悲剧、喜剧界限 分明,各有统一的纯粹风格,互不掺和;ຫໍສະໝຸດ Baidu国戏 曲中从来喜欢悲喜交集,严肃与滑稽同场。因为 中国美学注重“多味”,正如王维“雪里芭蕉”, 四时景物绘于一景。
8、结尾的团圆化:它是民族的“乐天”心理, 或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或 寄托浪漫理想,相信邪不压正,主要是中庸之道 体现的“中和为美”的民族心理积淀。
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 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 特点的男性人物。
丑 一般来说,是指滑稽可笑的男、女性 人物。 分文丑和武丑2种。
(一)“生”的分类
京剧中的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 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 和“武生”。
1、老生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 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
始于离者,终于和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 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 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 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 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 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即美。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 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 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 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
2、时空的灵活性:戏曲不像话剧每场有固 定的时间、地点,它的时空是在剧中人的 唱、念、做、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3、曲辞的诗意性:戏曲是宾白叙事,曲辞 抒情。其曲辞就是诗歌,具有诗歌的比兴 象征、情景交融、声韵节奏等美学特征, 重在写意,而非写实。
4、宾白的夸张性:戏曲的宾白不象电影、 话剧中人物的台词那样迫近生活的真实、 自然,而是带有夸张、变形。例如自报家 门常用整齐的韵语,对白、旁白中很多插 科打诨以及说白中那种特殊抑扬顿挫的腔 调,都与实际生活的说话大不相同。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帝女花》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红线女 《昭君出塞》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关汉卿》 红线女.马师曾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红楼梦》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 《五女拜寿》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 《白蛇传》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技 “变脸”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技 “变脸”
中国戏曲欣赏14706
戏 曲 者 , 谓 以 歌 舞 演 故 事 也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
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 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 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 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 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同时,又借助于 观众的接受而完成其审美全过程。
其中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 称为“五大剧种”。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群英会》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群英会》 中的诸葛亮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定军山》
中国的地方戏
1961年京剧《长坂坡》剧照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霸王别姬》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 《穆桂英挂帅》
中国的地方戏
昆剧《长生殿》
中国的地方戏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 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 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 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 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即京剧。
中国戏曲分类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 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 剧、晋剧、湘剧、黄梅戏等。
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
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2 、花旦
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的青年妇女, 常常带点喜剧色彩,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 例如《红娘》中的红娘。
3刀马旦(武旦)
“武旦”和 “刀马旦” 相当于旦行中的武生, 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 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 妖等。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热闹的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 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 一带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 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 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 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 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 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 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 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 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马(致远)等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 (关、白、马、郑),使北杂剧成为一代 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 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活 “吐火”
你 你你能喜知列欢道哪举为一多什少部么戏种把曲中戏国?曲地称方为戏“剧梨的园名”称吗??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 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 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小生
(二)、旦的分类
1、 青衣(正旦)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
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
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
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
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
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 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 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 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 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 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 用昆曲演唱。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 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 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 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 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 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 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 雅细腻的昆曲。
中国戏曲表演特点:综合性和写意性
中国戏曲在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 就是唱、做、念、打四种表现方法:五法是指手 法、眼法、身法、发法(头发)、步法。
从艺术形式上看,表现手法具有两大特征:虚拟 性——景物、动作一般是虚拟的,因此戏剧舞台 的时间与空间非常灵活,不受限制;规范性—— 即程式化,它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加以夸张, 使之节奏化、美化,成为一种规范的东西,大家 约定俗成,沿用了下来。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大傩之舞
1.产生背景 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
一种巫术仪式——“傩” 2.傩的发展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 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 ,这样巫术仪式 就转化成 戏曲表演。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 2)王实甫《西厢记》
3、流行区域和特点 1)北方地区 2)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产生背景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 方艺人聚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 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2、 小生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 “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 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 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 风格华美和明亮。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
3 、武生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 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 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 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文学形式
叙事类 : 完整情节
抒情类: 韵文与人物
戏剧类: 化合叙事与抒情
艺术形式:
造型艺术: 运用线条、色彩塑造艺术形象
表演艺术: 运用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塑造
形象 语言艺术:
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 综合艺术:
综合运用造型、表演、语言艺术手段
总之:
1、再现的表现性:绘画、雕塑、戏剧,主 要是再现艺术;音乐、舞蹈、抒情诗主要 是表现艺术。戏曲作为戏剧的一种,是再 现艺术;但它又讲究情感表现,追求境界、 韵味,带有音乐、舞蹈。所以与话剧相比, 它具有很多表现成分,不象话剧真实;但 就表现而言,它又不象音乐、舞蹈那样强 烈,要受剧情再现的制约。
徽剧《古城会》 关羽扮相
中国的地方戏
鲁智深的 舞台形象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天仙配》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 《女驸马》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龙女》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穆桂英挂帅》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七品芝麻官》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刘巧儿》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花为媒》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搜书院》(马师曾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
从内容上来看,中国戏剧特别强调抒情、传神、 整体美。
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
阶段
时间
孕育 上古—魏晋
形成
唐
发展
宋
代表戏种 角觝戏、歌舞戏
参军戏 杂耍
高潮 元、明、清
杂剧、传奇
特点
故事性
角色
舞台、剧本 形式精炼 体制严格 行当全备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 南戏
5、人物的脸谱化:戏曲的脸谱花旦、青衣 旦、净、丑,不完全是区分善恶,更多的 是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具有象征性。 如花旦象征伶牙利齿或泼辣风趣,净象征 刚烈威猛或粗豪鲁莽,丑也不一定是坏人, 往往象征滑稽恢谐,等等。
6、动作的程式化:因为注重写意、虚拟, 必然就产生了约定俗成、观众认同的动作 程式,如以马鞭代马,站在桌子上象征城 楼,没有真实的布景、导具,而表现开门、 进门、上山、下山、跑马、坐轿等等,都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