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另外,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会思考问题,就为进一步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选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还需要教师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学生思维方面做出努力。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强调要“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就是说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如何发展学生思维。

2.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发展思维能力。为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法则、应用题时都要分析其发展思维的有利因素,根据其特点有侧重地发展思维的某些方面。例如,结合教学100以内的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结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法的笔算以及应用题的教学,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结合运算定律的教学,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归纳、演绎推理能力。还可以结合一些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思考方法。例如,结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教学转化的思考方法,即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的旧知识;结合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等。

3.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重视思维过程。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有其不同的思维特点,教学时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思维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往往不能分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解答应用题时往往不能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或者不能完整地表述解题思路。教学时就要多结合操作、直观,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性知识或解题的方法。学生有时不会正确地表述,教师要适当给以帮助,解答应用题时要教给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叙述自己思考过程的机会。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说,通过互相说给同学听,便于培养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思维的能力,从而使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评价,发表不同意见,活跃思路,并且注意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维。例如,中年级教学x+5=12,学生算出“x=12-5,x=7”以后,可以提问,“你根据什么这样算?”教学25×13×4,要求学生不仅能说出简便算法,还要能说出根据。还要注意学生判断的逻辑严密性。例如,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提问,“12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2是倍数,3是约数。这个判断对不对?”学生回答后要说明理由。总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巴班斯基研究证明,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有很高的相关度。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思维敏捷、灵活等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