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核算特点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核算特点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核算特点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核算特点

一、什么是连锁经营企业 (2)

1、连锁企业的概念 (2)

2、什么是连锁企业 (2)

3、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2)

二、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运营模式 (3)

三、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核算 (4)

1、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架构 (4)

2、什么是OI费用 (4)

3、商业连锁零售企业促销活动的账务、税务处理办法 (5)

4、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购物卡管理 (6)

5、商业连锁零售企业关于增值税的特殊处理 (6)

6、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7)

7、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结算管理 (8)

8、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盘点处理 (8)

一、什么是连锁经营企业

1、连锁企业的概念

连锁经营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零售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产生于美国,至今己有100多年的历史。其经营范围覆盖了整个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发展特别是零售业依托的主要形式。连锁经营一般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经营单位,以一定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对企业形象和经营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实行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2、什么是连锁企业

连锁企业是指采用连锁这种经营方式、将多个分店所组成一个整体的企业形式,其本质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改变传统商业那种购销一体、柜台服务、单店核算、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经验和技巧来决定销售的小商业经营模式,它实现在店名、店貌、商品、服务方面的标准化,商品购销、信子息汇集、广告宣传、员工培训、管理规范等方面的统一化。最终实现商业经营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从而达到提高规模效益的目的。

3、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连锁经营与传统的商业组织形式相比,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l)多店铺组织

连锁经营从基本形式来看,是由一个总部和若干个连锁店组成的。我国《连锁经营规范意见》规定:连锁店应由10个以上门店组成。这些门店如同一条锁链相互接在一起,所以称为“连锁商店”。因此,多店铺组织是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2)网络化流通

连锁经营的多店铺组织形式,从其业务营运角度来分析,其实质是网络化流通。连锁企业通过对上游企业的控制建立供货网络,通过门店扩张控制最终市场,并通过信息网络两者的联合。

(3)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多店铺组织与网络化流通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连锁门店的统一形象,稳定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并控制人为因素对经营管理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4、连锁企业的作业系统

连锁企业由总部、配送中心和分店三部分构成。其基本作业系统包括营销系统、采购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

(1)连锁企业营销系统

连锁企业的独特营销系统,是一种可以集中管理的技术密集型的行销网络,有总部营销和分店营销两部分组成。总部营销是营销系统的神经中枢,对整个营销系统负责,并对分店营销拥有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能。分店营销的主要职能是按照总部的要求销售商品或服务。

(2)连锁企业采购系统

连锁企业的经济利益主要来自规模效益,其中以较低的采购成本组织商品,是取得规模效益的重要方面。实现采购成本较低的关键则是集中、统一的批量进货。这对连锁企业和供应厂商双方都有好处。正是这种建立在连锁企业自身与供应厂商之间利益均衡与协调基础上的供货关系,形成了连锁企业与供应厂商共同开发市场、共同获取利益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使两者在面向市场方面结成联盟,使消费品由生产厂商通过连锁企业的销售网络直达消费者手中,形成了中间环节最少的连锁商店采购系统。

(3)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系统

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系统是整个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承担着连锁企业的储存、加工、配送和运输功能。在发达国家,连锁企业获得迅速发展与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运营模式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营:自行经营(主要是超市或便利店模式)

2、自营+联营:大部分自行经营,少部分出租场地,收取租户租金(主要是超市+百货模式):

如家乐福、百佳、万家、好又多等。

3、联营:一般是出租场地,邀请商户入驻,收取租户租金,按租户销售收入提成。(主要

是百货模式):如摩登百货

三、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核算

1、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架构

由于零售企业实现收入是现收,基本上不存在应收账款,所以不设应收核算会计

零售企业的财务部架构通常作以下划分:

2、什么是OI费用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通常会收取供应商名目繁多的费用,俗称OI费用。此部分费用有些与供应商送货和销售收入相关,有些则完全不相关。因为零售企业市场竟争激烈,商品零售毛利率越来越低,零售企业的一部分利润来源就来自于收取供应商的OI费用。所以,商业连锁零售企业通常都会设置专门的部门来核算此类费用,加强OI费用收取的管理,通常由采购部或财务部负责。

列举部分OI费用如下:

1)坏货折扣、损耗折扣、购货折扣、提前付款折扣、进项税差额(指供应商不能提供增值税发票而导致的进项税差额)、保底毛利保护、订货不满折扣、不及时送货折扣

2)水费(相当于转售水,按税法税率6%或13%)

3)电费、物料费(相当于转售电及物料,增值税17%)

4)仓储费、占地费、租金、陈列费、管理费、裤脚费、信息服务费、促销费、宣传费

5)节假日费、店庆费、赞助费

6)罚款、违约金

对于收取的OI费用,则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直接账扣,即按合同约定,每个月统计费用后直接账务处理;另一种是与供应商对账,供应商交款后确认。

OI费用在账务处理上有三种:一种作为平销返利,供应商直接按扣减OI费用后的结算金额开增值税发票;一种是收取供应商费用后作其他业务收入;另一种是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罚款或没收的押金)。

3、商业连锁零售企业促销活动的账务、税务处理办法,

商业连锁企业会开展名目众多的促销活动,对于这些促销活动,都有较特殊的处理方式:1)打折或临时调低售价:按原价入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入折扣或折让,税务以折后净价申报收入

2)买A送A:也称捆绑销售,相当于出售两个A商品,会计处理以收到价款作为收入,税务按收到的价款收入申报收入

3)买A送B:与买A送A处理一样,也是以实际收到的价款作为收入。

4)满100送30元现金:以销售额作为主营业务收入入账,送出的现金负数冲减主营业务收入。税务以扣除送钱后的净销售额申报收入。

5)满100送15元的士费或汽油费:与满100送30元现金类似,送的士费或汽油费实际上也是送钱,相应冲减主营业务收入。

6)买100送30折扣券:实现的销售额全额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发放的折扣券只做台账登记处理,待顾客再次消费时,按销售价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按折扣券负数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冲减销项税。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一致,发放时不处理,再次消费使用折扣券时按冲减后的主营业务收入申报收入。

7)买100送XX物品:属于折扣销售,XX物品与实际销售物品一同过机,价格为零,按收取的价款作为主营业务收入,月末按实际成本结转成本。

8)积分返利:对顾客发放不记名或记名的积分卡,会计处理为商品收款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收回的积分折扣冲减主营业务收入。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一致,按冲减后的主营业务收

入申报收入。

9)购物小票抽奖返还购物款:性质属于“营业费用-促销推广费用”,会计处理:冲减该笔业务凭证,即冲收款及收入和销项税金。再按不含税价记入费用,贷方记成本。税务处理:按冲减后的收入申报,年度所得税汇总时,该费用可税前列支,无需纳税调整。

4、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购物卡管理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出于扩大销售、快速收笼资金,通常都会有销售购物卡/购物券的方式,在销售方式上,都会采取折扣销售的方式,销售金额较大时,通常给予更大的折扣。购物卡/购物券的销售实际上是预收客户的款,在账务处理上收款时作预收账款处理,待消费者使用消费卡/购物券消费时冲回预收账款,确认收入。

如何管理财物卡/购物券?零售企业都会有一套专门的系统,从供应商批量购入购物卡后,使用专门的机器制卡(其实就是加上识别码),购物券则只是采用手工台账的管理方式,在回收时认购物券/购物卡而不认人。

5、商业连锁零售企业关于增值税的特殊处理

零售企业与供应商通常都会有个约定结算期,少则30天,多则180天,甚至更长,供应商在送货时通常不能及时开具增值税发票(因为存在OI费用,结算金额不确定)。另外,增值税发票需要认证通过后才能抵减销项税,而账务处理是由各部门完成的。所以由于结算流程及税务流程方面的原因,零售企业在账务处理时不能直接进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但又需要把对应的进项税计算反映,这就产生了零售企业的增值税特殊科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收到供应商送货时不论是否收到增票,在入进项税时统一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待税务会计月底将增票认证通过后转出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实现当月的增值税进项扣减。物料或其他业务收到的增值税发票也作同样的办法处理。分录如下:

1、(AP)收到供应商送货: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2、(GL)收到物料增值税发票:借:XX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3、(TAX)税务部门认证增值税发票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对商业零售企业来讲,增值税的管理是个难点,因为每个月收取和认证的增值税发票都非常多,应收未收的增值税发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与应收已收的增值税发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核销对应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成为了零售企业的一个“烂科目”,虽然很多零售企业内部要求每年必须清理一次,但实际上很难清理。

对商业零售企业来讲,因为日常业务处理非常繁杂,供应商非常多,如果每天都与供应商打交道的话,在工作时间分配上无法保证账务处理的完成,因此,结算部门会设定规定,每月固定会发对账单给供应商,供应商先根据对账单对账,并约定每月的收取增值税发票日期,提前或超过收票日的发票,结算部门都会拒收,如果未在规定时间交发票给结算部,则当期供应商的货款就无法结算了。

6、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供应管理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经济利益主要来自规模效益,基于采购成本和仓储成本以及管理的需要,连锁零售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中央采购及地采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是全国性的连锁零售企业,都会分大区管理,采购就会有以下模式:

1)由总部批量采购、集中配送、集中结算(这种模式适用于连锁区域较小、较集中的企业)2)总部采购与区域采购相结合、分开结算(这种模式一般为全国性连锁企业所采用)

3)完全总部采购、分区配送、集中结算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进销存主体流程如下:

首先由收货部:验收、收货。再由前台pos终端机:记录销售或销售退回数量,后台减少库存数量得出结存数量。

POS机系统对商业连锁零售企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一旦POS系统出现问题,则影响到整个门店的销售。

7、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结算管理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最大生命线就是资金,而结算管理是关系到资金正常运作的一个最大的关键。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资金通常都会由总部统一调配,即区域除日常开支外,所有的资金都会上划总部,由总部统一管理。按付款计划,需要付供应商货款时,由总部下划资金到区域,结付供应商货款。

商业连锁零售企业都会与供应商签订30-180天不等的结算期,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谋求自己的扩张和发展。这样对供应商的货款结算管理就要求比较高,需要根据结算期不断预计到期货款,向总部申请款项用于安排货款的支付。

8、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盘点处理

商品流失是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利润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盘点对商业连锁零售企业非常重要。通过盘点,有助于企业了解实际的库存、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加强库存管理、提高存货周转、提升企业的效益。

盘点流程:全员动员和参与,零售卖场的员工、促销员、收货部人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组成盘点工作小组。按卖场的大小安排盘点时间,少则一天,多则三天。

1)首先会冻结入库,供应商在盘点时的送货都会摆放到另一个地方,而且单据暂不入仓库系统,库存系统冻结入库。

2)其次,先将仓库的商品整理盘点完毕,再对卖场的商品进行整理,整理时,根据商品的盘点表将商品按顺序Z型进行摆放。

3)利用晚上的非营业时间进行盘点,管理人员组织,财务人员监督及抽盘,盘点完毕,当即将盘点结果录入系统。得出盘点差异后,再对盘点差异大的商品进

行重盘,查找原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