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作者介绍
• 归有光
(1506——1571)
• 字熙甫,早年号 项脊生,晚年号 震川,苏州昆山 人。明代散文家。
文学地位
• 他发掘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提 倡学习唐宋文,后人把他和唐顺之、 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 的成就最高。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 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 间的一座桥梁。
• 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
真实感人的小细节
真实感人的小细节
请选择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或看到过的小 细节,写一段话。
பைடு நூலகம்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
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
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
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
1565年(60岁)中进士 ,授长兴知县,仕 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 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 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 1571年(66岁)去世
• 一、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这是不好 接受的;
• 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有光的家庭给他内心 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 一个日益败落的家庭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 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期望 之负是很重的。然而,科场不利,这怎么不叫他 伤心呢?
• “悲”一:大家庭的衰败离析
在这样的一间书房里潜心读书,是可喜的, 但是一个人独坐书房,想起大家庭的衰败离析, 想起阴阳两隔的亲人,又是何其悲痛啊。
• “悲”二:亲人阴阳两隔
三个女人
“儿寒乎?欲食乎?”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悲”二:亲人阴阳两隔
项脊轩
自志 得趣
高 借书满架 尚 偃仰啸歌 , 冥然兀坐 怡 然
喜
杂植兰桂
幽雅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不漏
稍为修葺 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明亮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
两种情感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全文文眼)
项脊轩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 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 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文中为何只写祖母来来去去不
写自己半句话?
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开始读书 1513年(8岁)母亲去世 1528年(23岁)娶妻魏氏 1533年(29岁)丧妻 1540年(35岁)中举人 ,后20余年八次会 试不第。
• 万籁:lài
迨:dài
异爨:cuàn
• 老妪:yù
婢:bì
先妣:bǐ
• 呱呱:gū gū 阖门:hé • 扃牖:jiōng yǒu 长号:háo
象笏:hù 枇杷:pípa
• 2、读准句读 初读课文
例: ✓顾视/无可置者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庭/中通南北/为一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师评:“儿寒乎?欲食乎?”
是否俗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 双眼,让我们无法感受母亲的 关爱?日日夜夜,有多少次母 亲这样问我们,我们却毫不在 意母亲那关切的眼神……
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 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 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 么印象。
• 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 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 种阴影笼罩在心头。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 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 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 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母亲 ——扣扉问食 ——温婉慈爱
先妣
清人林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 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 流涕矣。”
总:珊珊可爱
“喜”在何处呢?
• 借书满架, • 偃仰啸歌, • 冥然兀坐。
好学 醉于书香 善思
怡然 自得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 “三五之夜”,皓 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 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光影摇动,幽香阵阵, 心旷神怡。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正是诗一样的 语言,画一样的意境。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 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用之!
祖母 ——至轩过余 ——怜爱期望
突出”祖母”形象的方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法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 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 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 之!”
姚鼐
文题解读
项脊轩——书斋名,是 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 见方的斗室。
“志”: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 “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 “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文章主体部分写于18岁,后一部分写于15年 后,是补记。
• 1、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
• 项脊轩:xuān 渗漉:lù 修葺:qì • 垣墙:yuán 栏楯:shǔn 偃仰:yǎn
• 3、读出感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思考文章写 了什么? • 一…… • 二…… • 三……
•一
•二
• 一间破屋 两种情感
项脊轩
•三
三个女人
一喜一悲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一间破屋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
补充注释
1、轩:窗,引申为有窗的小室。 2、方丈:一丈见方。 3、雨泽下注:下,往下。 4、顾视:环看四周。 5、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6、不能得日:得日,得到阳光(照射)。 7、余稍为修葺:为,介词,给,替。 8、前辟四窗:辟,开。 9、万籁有声:一切自然界的声音都能听到。
狭小 老旧
一间破屋——项脊轩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稍前为辟修四葺窗,,使垣不墙上周漏庭, 明亮
百年老屋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破漏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
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
杂植兰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影移动
幽雅
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小鸟啄食
宁静
修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归有光
作者介绍
• 归有光
(1506——1571)
• 字熙甫,早年号 项脊生,晚年号 震川,苏州昆山 人。明代散文家。
文学地位
• 他发掘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提 倡学习唐宋文,后人把他和唐顺之、 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 的成就最高。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 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 间的一座桥梁。
• 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
真实感人的小细节
真实感人的小细节
请选择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或看到过的小 细节,写一段话。
பைடு நூலகம்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
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
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
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
1565年(60岁)中进士 ,授长兴知县,仕 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 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 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 1571年(66岁)去世
• 一、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这是不好 接受的;
• 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有光的家庭给他内心 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 一个日益败落的家庭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 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期望 之负是很重的。然而,科场不利,这怎么不叫他 伤心呢?
• “悲”一:大家庭的衰败离析
在这样的一间书房里潜心读书,是可喜的, 但是一个人独坐书房,想起大家庭的衰败离析, 想起阴阳两隔的亲人,又是何其悲痛啊。
• “悲”二:亲人阴阳两隔
三个女人
“儿寒乎?欲食乎?”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悲”二:亲人阴阳两隔
项脊轩
自志 得趣
高 借书满架 尚 偃仰啸歌 , 冥然兀坐 怡 然
喜
杂植兰桂
幽雅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不漏
稍为修葺 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明亮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
两种情感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全文文眼)
项脊轩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 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 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文中为何只写祖母来来去去不
写自己半句话?
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开始读书 1513年(8岁)母亲去世 1528年(23岁)娶妻魏氏 1533年(29岁)丧妻 1540年(35岁)中举人 ,后20余年八次会 试不第。
• 万籁:lài
迨:dài
异爨:cuàn
• 老妪:yù
婢:bì
先妣:bǐ
• 呱呱:gū gū 阖门:hé • 扃牖:jiōng yǒu 长号:háo
象笏:hù 枇杷:pípa
• 2、读准句读 初读课文
例: ✓顾视/无可置者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庭/中通南北/为一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师评:“儿寒乎?欲食乎?”
是否俗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 双眼,让我们无法感受母亲的 关爱?日日夜夜,有多少次母 亲这样问我们,我们却毫不在 意母亲那关切的眼神……
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 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 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 么印象。
• 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 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 种阴影笼罩在心头。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 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 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 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母亲 ——扣扉问食 ——温婉慈爱
先妣
清人林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 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 流涕矣。”
总:珊珊可爱
“喜”在何处呢?
• 借书满架, • 偃仰啸歌, • 冥然兀坐。
好学 醉于书香 善思
怡然 自得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 “三五之夜”,皓 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 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光影摇动,幽香阵阵, 心旷神怡。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正是诗一样的 语言,画一样的意境。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 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用之!
祖母 ——至轩过余 ——怜爱期望
突出”祖母”形象的方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法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 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 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 之!”
姚鼐
文题解读
项脊轩——书斋名,是 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 见方的斗室。
“志”: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 “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 “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文章主体部分写于18岁,后一部分写于15年 后,是补记。
• 1、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
• 项脊轩:xuān 渗漉:lù 修葺:qì • 垣墙:yuán 栏楯:shǔn 偃仰:yǎn
• 3、读出感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思考文章写 了什么? • 一…… • 二…… • 三……
•一
•二
• 一间破屋 两种情感
项脊轩
•三
三个女人
一喜一悲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一间破屋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
补充注释
1、轩:窗,引申为有窗的小室。 2、方丈:一丈见方。 3、雨泽下注:下,往下。 4、顾视:环看四周。 5、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6、不能得日:得日,得到阳光(照射)。 7、余稍为修葺:为,介词,给,替。 8、前辟四窗:辟,开。 9、万籁有声:一切自然界的声音都能听到。
狭小 老旧
一间破屋——项脊轩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稍前为辟修四葺窗,,使垣不墙上周漏庭, 明亮
百年老屋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破漏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
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
杂植兰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影移动
幽雅
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小鸟啄食
宁静
修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