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技术
摘要:黄萎病以及枯萎病均是棉花生长中最为常见的病害类型,且这两类病害的发生以及发展均会对棉花的生长产量以及质量产生影响,棉花黄萎病以及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以及危害症状较为相似,在实际防治中也较容易出现混淆情况。
本文主要将此两种病害作为对比进行了发生特点的分析以及防治方式的介绍,以期能够为棉花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枯萎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棉花耕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却日益加重,尤其是黄萎病以及枯萎病的发生率更高,且对于棉田造成的毁坏程度更为严重。
棉花黄萎病以及枯萎病一旦发病之后,便难以进行有效的根治处理,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至较大范围,是非常常见的整株性病害,其主要会对棉花植株的维管束系统造成损伤,进而对棉花的生产产生极大影响。
要想能够实现棉花的高品质生产,需要加强对于黄萎病以及枯萎病防治的重视。
1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所致,黑白轮枝菌以及大丽轮枝孢是棉花黄萎病传播的主要真菌类型,此类真菌均被归入半知菌亚门,黄萎病在棉花各个生育时期均可出现,但在自然环境之下,棉花幼苗的发病率较少,棉花植株生长至3-5片真叶时,是棉花黄萎病发病的起始时期,而现蕾之后是黄萎病集中发病的关键时期[1]。
1.1 发生特点
棉花植株感染黄萎病之后的各个组织部位均可携带传播病菌,茎叶或者病株
残体在土壤中的埋入同样会为该病菌的传播提供根源。
棉籽的带菌率相较于叶片
以及植株来讲比较低,但是是远距离传播的关键渠道病菌。
棉田土壤中如有该类
病菌积存,将会对健康植株的根系造成侵染,并且逐步渗透到维管束中繁殖发展。
而病菌的繁殖生产则会产生大量的轮枝病毒,导致棉花植株萎蔫枯死,25-28℃
是棉花黄萎病发病最适宜的温度,如气温高于30℃或者低于22℃,则黄萎病的
发病速度会有所减缓。
如棉花田间温度适宜、雨量较多、田间湿度超过80%,则
会加速黄萎病的病变发展,如棉花蕾期有少量植株发病,待其花期便会出现大面
积发病,如栽培地区连续多年进行棉花种植,钾肥、磷肥施入量较少或者连续多
年施入了带菌的有机肥,便会加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2]。
1.2 防治方法
棉花黄萎病防治时,第一,需要加强对于棉花种植地区的检疫管理,加强对
于无病区的保护,同时需要做好病区的隔离,避免病区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可
从农业管理方面进行黄萎病的预防,首先需要进行抗病品种的选择,可通过棉花
与小麦、玉米、大豆等轮换的方式进行种植,以降低土壤中病菌的积存量。
在棉
花田间管理时,需要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进行氮磷钾肥料的配合施入,以提
升棉花植株对于黄萎病的抵抗性能,降低病害的传播以及发展,并可通过有腐熟
有机肥的合理施加,满足棉花植株生长的养分需求,同时能够实现杀死土壤中有
害病菌的效果,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优良的根系环境,确保营养的稳定供应。
可以
通过叶面喷肥的方式来进一步强化植株的抗性能力。
确保棉花根系、茎叶功能的
稳定维持,实现营养的充分积蓄。
第三,需要加强对棉花田间管理的重视,做好
棉田的平整处理,避免存在低洼地区,导致阴雨天气积水过多,可通过钾肥增施
的方式,促进棉花抗性能力的增强。
第四,需要及时进行种子的处理,可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棉花种子进行杀毒处理,以降低棉花种子中黄萎病病菌的
携带量。
第五,可以使用化学药物的方式进行黄萎病的处理,如发病植株较少,
需将其拔除,并将病土挖至田外,或者可以使用16%的氨水化苦对土壤进行熏蒸
消毒。
6-7月份是黄萎病发病的高峰期,需要以病菌患病植株为中心进行氨水化
苦的灌注,在浇灌时覆土踏实并浇适量水,促进药物的蒸发,如此能够起到黄萎
病病菌消除的效果。
2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在部分种植地区又被称为萎蔫病或者半变黄,同样为真菌性病害
感染,真菌类型为尖孢镰刀菌,棉花各个生长阶段均可能发病,同样属于维管束
病害。
2.1 发生特点
棉花枯萎病病菌能够在病株残体、棉花种子以及播种土壤中积存并且越冬,
待出现新的侵染源之后会大面积发病,该病菌的存活时间较长,在土壤中的腐生
积存年限能够达到6-10年之久。
温度、湿度的变化对于棉花枯萎病病菌的发生
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地温水平达到20℃时左右便会出现枯萎病发病情况,地温水
平升高到25-28℃时,棉花枯萎病的发病会进入一个高峰期,当地温水平超过33℃时便会出现适度抑制的情况,待气温重回到25℃左右时,便会进入下一次的发病
高发期[3]。
另外,大雨或者暴雨之后该病的发病情况也会较为严重。
2.2 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第一,需要加强对于无病区的管理以及植物的检疫。
第二,在农业防治方面则需要以抗病性品种为主,且与黄萎病的防治相同,可通过
农作物轮作的方式进行缓解,第三,需要加强对于田间管理的重视,按照农具专用,棉花单收、单轧的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存在病菌相互传播的情况。
第四,化
学防治方面,首先可进行土壤消毒,可在病株一米范围内对土壤进行充分翻松,
并混入50%棉隆可湿性粉剂140克,来起到土壤消毒的效果之后,需要浇入1520
千克左右的水,确保药剂在土壤中的充分混合。
针对患病棉种以及棉饼的消毒,
则可使用80%402抗菌剂2000倍溶液对其进行30分钟的浸泡,来起到杀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德政, 朱荷琴, 冯自力,等. "入田"拌种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棉花, 2020, 47(2):4.
[2]郑伟丽, 凤舞剑. 淮北地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诊断与防控策略[J].
现代化农业, 2021(11):3.
[3]赵志国.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 20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