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无题》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构主义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
《无题》为例
摘要: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源自于对结构主义的否定继承,
是一种去中心的、反传统思想的哲学理论。

在应用于翻译领域的解构主义理论对
传统译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本文通过分析鉴赏许
渊冲英译版唐诗《无题》,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解构主义理论在翻译
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解构主义、诗歌翻译、无题、许渊冲
1.
解构主义理论概括
解构主义是以雅克·德里达为代表的一种反传统思潮。

它于20 世纪 60 年
代末兴起,到70 年代时达到顶峰,是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

结构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关于结构的整体,都有其结构模式。

结构决定事
物的本质,而研究事物的本质在于研究事物的深层结构。

解构主义源自于对结构
主义的批判继承,是一种去中心的、反传统思想[2]。

解构主义思想与传统的结构主义思想背道而驰,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在传统的翻译观里,原作者被认为是主宰作品文本意义的最高权威。

作为作
品文本的思想和言语的创造主体,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布处置它们;而译者要
求必须严格按照原作传译,既不能增减又不能更改,准确传达原作者的意思[3]。

由解构主义语言观衍生出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创造性叛逆地认为译者同原作者一样
重要,译者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对于翻译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

同时在处理文
化翻译问题时,归化翻译不再是唯一的思路,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法来反对以
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所谓通顺翻译的归化译法,以抵抗英美文化霸权主义,反对
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4]。

1.
从解构主义视角下鉴赏唐诗《无题》
本文着重分析鉴赏唐诗《无题》,作者为唐代诗人李商隐,译文作品选取自国内诗歌翻译大师许渊冲老先生的译本。

《无题》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风格迤逦的爱情无题七言律诗,收录于《唐诗三百首》。

李商隐一生仕途不顺,心中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早年难中进士,中年又因为婚姻卷入“牛李党争”,晚年困顿,终身只能担任微职,不入权力中心。

李商隐尤为擅长写辞藻精丽、意象朦胧的无题爱情诗,本篇“相见时难”无题诗是他最为出名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全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真挚苦楚的相思离别之情,也暗中流露出了诗人因政治上的失意而显得困顿苦闷,具有浓郁的感伤色彩,结尾借神话表达出对恋人的强烈爱意和无穷思念。

首联开篇点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准确传神地刻画出相恋之人相见困难重重,彼此不想分离的痛苦心理。

“东风无力百花残”写景,寓情于景,写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吹拂万花凋谢,以悲景写悲情。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和蜡烛将恋人间的思想具象化,如同春蚕至死都会吐丝,如同蜡烛燃烧殆尽方肯停歇。

颈联,诗人使用“晓镜云鬓”和“夜吟月光”来营造凄凉苦楚的氛围,加强对全诗悲情基调的渲染。

尾联借用“蓬山青鸟”的神话意象来表达对恋人相见的热切期盼,别离思念愈深,相见渴望愈烈,愿思念化作青鸟,代我去探看那远方的恋人。

《无题》
To One Unnamed
许渊冲老先生将诗歌标题《无题》处理为To One Unnamed,符合英语标题惯用静态化表达的习惯。

“无题”的本意便是没有题目,以无题胜有题,重在表现朦胧美,许渊冲老先生将其处理为“To One Unnamed”给无名氏的诗,生动传神地译出了诗人欲意表达出的那种朦胧之美。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apart.
“相见时难”的意思是相见难,可以直译为“difficult for us to meet”;“别亦难”意思是分别更难,也可以直接直译为“hard for us to apart”。


译和意译是两个重要的翻译方法,其代表的就是表层意和深层意的对立统一关系。

如果表层意更加重要的话,就侧重使用直译:倘若深层意更重要的话,就更多使
用意译。

在处理本句时,许渊冲老先生就更多采用的直译的翻译方法。

本句的韵
脚是/t/。

东风无力百花残。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东风”是指东方刮来的风。

在中国,东风是温暖祥和的风,携带着生机勃
勃和万物复苏的寓意,代表着春天的气息。

而欧洲地处亚欧大陆最西部,每年北
大西洋将携带大量水汽和温度吹到欧洲大陆,因此在西方文化中,西风是温暖舒
适的暖风。

许老先生这里没有将东风处理为“west wind”,坚持了解构主义异
化翻译的翻译策略,没有为了照顾西方英语读者而扭曲全诗的用词和表意,同时
也是因为后面有着“too weak to revive”的后置定语可以对“east wind”作
解释说明,不会使读者误解。

“revive”是复兴和复苏的意思。

英语里“too…to”结构表示否定含义,意思是“太…以至于不能”,“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表示“东风太虚弱了以至于不能”。

“百花残”的意思是“残
破不堪的百花”,原诗将作为定语修饰“百花”的“残”后置,译为也做了同样
的处理,将“dead”死亡的死掉的置于“百花”flowers之后。

作为首联尾句,
本句压住了/d/的韵。

颔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
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春蚕”被直译为“spring silkworm”。

“到死”被译为“till its death”,直到它的死亡,这里译者根据英语表达习惯增译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its”在“till”和“death”之间。

“spin”的意思是纺锤,做动词可以表示
纺纱和旋转,这里结合上下文语境意为吐丝。

在全句的最后,考虑到英美国家读
者文化结构和审美其倾向同中国有较大区别,许老先生增译了“from lovesick heart”,来自一颗思念的心,瞬间使原本表意不明的诗词变得清晰明了,诗人
对恋人思念爱慕的心被完美地翻译出来。

全句同首联首句一样压中了/t/的尾韵。

蜡炬成灰泪始干。

Candles only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
译者将“蜡”作为了全句的主语,被译为“candles”。

“炬成灰”被作为
时间状语从句进行处理,其间用一个时间副词“when”来引导,被处理为“when burned up”当被彻底烧没。

译者没有将“灰”译为“dust”,而是用短语
“burn up”来表示烧为灰烬的意思。

“have”为全句的谓语,意思是“有”,“have no tears to shed”没有眼泪去挥洒。

“shed”的意思是脱落和褪皮,
其核心意思是“脱落后掉下去”,这里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为落泪。

全句作为颔
联尾句同首联尾句一样,压中了/d/的尾韵。

颈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
At dawn I'm grieved to think your mirrored hair turns grey.
“晓”意思是破晓拂晓,在英语中有准确的对应单词“dawn”,意思是黎明。

译者将“但愁”翻译为“I'm grieved to think”我很悲伤地想到,准确地将诗
人想表达的意思译出。

“云鬓改”的意思是乌黑的秀发改变成了灰悠悠的白发,
这里译者根据其核心思想“变得灰白”,将其处理为“hair turns grey”头发
变得灰白。

许老先生将“镜”处理为了“mirrored”镜子里的,作为形容词来修
饰“hair”。

全句的尾韵是/ei/.
夜吟应觉月光寒。

At night you would feel cold when I croon by moonlight.
本句的译文和上句形式上达到了统一,皆是由“At”介词短语开头,“at night”在夜晚对应前句的“at dawn”在黎明。

“应觉月光寒”就是你可能会感觉到月光中渗透出的寒冷,许老先生将其处理为“you would feel cold”。

译者将“夜吟”中的“吟”同“月光寒”中的“月光”相糅合,同时将二者译在了一个时间状语从句里面“when I croon by the moonlight”,“croon”是低吟和吟唱的意思,“by the moonlight”表示在月光下,从句意为“当我在月光下低吟”,这样的处理体现出许渊冲老先生深厚的翻译功底。

本句压尾韵/t/。

尾联
蓬山此去无多路,
To the three fairy hills it is not a long way.
尾联两句来自中国神话,属于中国文化范畴,做文化翻译,首先要明确翻译策略是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

异化翻译的原则由解构主义学者提出,打破了传统译论忠实归化的翻译原则,对欧美主流文化的文化垄断地位提出了挑战。

“蓬山”指中国神话中的神山“蓬莱三仙山”,分别是“方丈山”、“蓬莱山”和“瀛洲山”,所以许老先生将其处理为“the three fairy hills”,“fairy”指精灵和仙女,这里做形容词表示“仙女的”,相传“蓬莱山”正是西王母娘娘的住处,因此译为“fairy”是非常恰当的。

作者将“无多路”译为“it is not a long way.”。

作为尾联首句,同颈联首句同样压住了/ei/的韵脚。

许老先生译出了诗歌的音律和节奏,让人听之抑扬顿挫,读之朗朗上口。

青鸟殷勤为探看。

would the blue birds oft fly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
“青鸟”这个意象也出自中国神话传说,相传青鸟是青色大鸟,是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译者将其处理为“blue birds”。

全句“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意思是希望青鸟能携带着我的思念,经常去蓬莱山去探看你。

“殷勤”在现代汉语里表示热情周到,而在古汉语中作程度副词,表示“经常”的意思,因此译者
这里将其处理为“oft”,“oft”是often的古语体,经常出现在诗歌和戏剧中,也就是“blue birds often fly to see you”。

译者使用了“would”引导的感
叹句将诗人蕴含浓浓爱意热切急迫的心情惟妙惟肖地翻译了出来。

三、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载体,作为文明古国传承千年绵延
不绝的具象,具有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创造性叛
逆地认为译者同原作者一样重要,在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同时,还提出了与归化翻译策略相对应的异化翻译策略,能够有效的在能够保护本国家、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

许渊冲是中国现当代最著名的古
诗词翻译大家,不仅精通多国外语,还有着深厚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在文学翻译
领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品析鉴赏其英译版中国诗词不仅能够充分感受中华
文化之美,还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解构主义理论应用到翻译领域的内涵和外延。

参考文献:
[1]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2]Davis,Kathleen .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3]曹旸.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林纾的部分译作
读后思考[J].外国语文,2012 ( 7) : 105-108
[4]王晓玲. 从解构主义翻译观看《螽斯》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J]. 外
国语文, 2013.06.
[5]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 高等教育社,2000: 329.
[6]许渊冲.文学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伯晟(2000.1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西藏大学旅游
与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翟蕾(2002.01—),女,汉族,广西桂林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旅游英语和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