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北民歌体裁的发展-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河北民歌体裁的发展

、河北民歌体裁形成的地域性

民歌体裁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民歌体裁多样性的形成,是我国多种地域文化长期滋养的结果。同时,

它又以多样而丰满的技术手段对滋育其发展的地域文化予以生

动的艺术表现。探讨河北民歌体裁的形成与发展, 有利于了解河

北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河北不同地域文化中的民歌, 使我们能

够进一步透过各地域特有的文化来审视音乐艺术, 感悟民歌体裁所蕴涵的文化属性。

纵观五千多年辉煌的人类文明历史,中国人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最动人之处,是人与山、水、土地之间的神秘而敞开的亲情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所形成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积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当然,由于地理格局的丰富、

复杂和多变性,使得不同地域以及由此派生的地域文化,呈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它直接影响和指导着生存其间的人们的精神和物质创造。

在河北地域性的区域发展中,北京自春秋之际作为燕国的都

城“蓟”开始,就一直在河北地域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天

津自金元时期随着北京作为首都地位的逐步确立而初步崛起,成为“九河津要,七省通衢”的重镇。明清以来,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渗入,而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都市。在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京津日益昌盛,并相继从河北的版图上分离出去,创造了一幕三足鼎立的历史剧。然而,三地山水相连,鸡犬相闻,燕赵文化血缘所蕴涵的浓浓亲情,没有因彼此的行政区划定而改变,地域文化上的河北、北京、天津血脉相融,我们探讨河北民歌体裁的形成与发展,京、津理应回归其文化母体,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

由于河北特出的地理位置,京、津地处河北区域,北京又是各朝代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全国各地的优秀的音乐文化源源不断地汇入都城,而又源源不断地辐射到京都周遍。至此,河北是最直接的受益区域,产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体裁。

二、河北民歌体裁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间日益密切的经济交往,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朝代更替等造成的人口流动,使得我国的民族

分布形成了汉族以内地为中心遍布全国,各民族之间又杂居又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状况。

历史的发展中,河北民歌体裁的变异与发展主要看一首民歌体裁自身的各种技术形态,主要看不同变体,即不同个体民歌间的发展衍化规律。

民歌体裁的变异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同样一首歌,随着历史

的变迁发展,就是在同一个人的多次演唱中也会有所差别。

这差

别,其实就包含着变异和发展,人们在传唱民歌时,总是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语言声调联系起来,并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将

其不断出新、完善、发展。这中间就贯穿着一条“存同”与“求异”的辩证发展关系。之所以“存同”,是因为民歌在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大批民歌经受住了考验,人们确认它是美的。

于是,它就成为流传发展的基础,这就是出新变异的根本所在。

民歌艺术的创作规律就是这样,它大都不是突如其来的,新作品往往要依附于一定的“母体原型”。由这个母体原型,它们才逐渐地发展成一大批音调相近、“血缘”相承的“大母体”,如: 河北(大名)民歌《摔西瓜》和江苏民歌(田汉词、贺绿汀编曲)

《天涯歌女》在音乐旋律的走向上极为相似,音乐旋律上几个主干音贯穿始终,是一首反映生活小景的河北民歌。朱明瑛唱的《回娘家》这首歌之所以被说成河北民歌,可能与此民歌有关。这首民歌也是说瞧亲人,《回娘家》是瞧父母,《摔西瓜》是瞧情人,

也是带了各样礼物,也是天上下雨摔了跤,情节、意境大稳一

更平些。

冀中民歌《小白菜》和歌剧白毛女《北风吹》这两首民歌比较一下也会感觉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旋律由上而下地发展,音乐表现出了悲伤哭诉的情感,形象地表现出了主人翁的内心世界,两首民歌在音乐情感的表达上也比较一致。

这是我国民间音乐最常见的一种变化方法,在民歌、民间器

乐曲及曲艺和戏曲的唱腔与伴奏间均大量存在。它一般是将音符

作节奏上的细分和填加经过音、装饰音,对旋律加以纤细的润色, 使其丰满和委婉。晋县《孟姜女哭长城》是这一类民歌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如将它与较为古老的《孟姜女十二花名唱春调》作比

较,可看出前者要比后者丰满得多。民歌体裁形成与发展就因此而不断衍生和发展。

河北民歌体裁的“求异”,是因为这是民歌赖以发展衍生的前提,是保持它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如果一首民歌,人们都采取

“我怎么学的就怎么唱、怎么传”的陈旧的传统做法,那民歌就没有今天这种变异和发展,一定还处于淡俗平庸的原始状态。在

这“存同”与“求异”的无限往复中,民歌体裁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仅就河北民歌体裁来看,它的变异现象已经非常复杂。从这种变异的最原始状态一一动机的异体化,直到繁衍派生出各种不同体裁类别的民歌,其中是有不少规律可循的。

河北民歌具有兼蓄并收的交融性,有人说河北民歌没有特点,吕骥同志对此颇有高见,他说:“这没有特点本身就是特点。”这话说得是比较辩证的,说河北民歌没有特点,无非是说

它不像蒙古族民歌一出来就是那种奔放的、充满了马头琴旋律特

点的羽调式歌曲,再不就是那充满舞蹈节奏的新疆民歌,或者是

《阿细跳乐》那五拍子的欢快跳跃的律动,但是,河北民歌的特点正表现在它那兼蓄并收的交融性上。

河北民歌体裁经过历史的洗礼和音乐工作者不断的加工创作,积累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音乐体裁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