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选题背景: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并且长期以来, 不少人认为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具备了数学能力。对知识的过分关注,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能力,以至于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一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

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

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2、育人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希望通过研究能够让孩子经历想问——敢问——会问——善问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3、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发现和提

出问题的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语文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

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对学生自己发现而的提出问题进行鼓励。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要做到这点,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上要体现“五度”、“五要”:“五度”一是难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让他们“跳一跳、摘挑子”;二是跨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主次、轻重之分。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三是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四是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问,有一定的停顿时问,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五是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面向全体学生。“五要”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体现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

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过早做出评价,使学生意见得到充分发表,把判断与评价分开;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解答。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指导与讲解,力争较少叙述事实,较多提出探索性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答案,着力引发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4、通过及时得到鼓励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学生对的、好的地方并给予鼓励。当学生不敢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当学生敢于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选择关键问题;当学生选中关键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课文和课外去搜集材料解答问题;当学生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时要由衷地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要严禁过早评价,要使问题教学得以充分展开。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文献参考法。

(四)、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阶段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预设研究过程经历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014.09 ——2014.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