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莫尔条纹技术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栅莫尔条纹技术的发展
光栅莫尔条纹技术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测量技术。对莫尔条纹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开始应用于实际测量,并逐步对莫尔条纹的形成机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理论:(1)基于阴影成像原理:认为由条纹构成的新的轨迹可表示莫尔条纹的光强
分布;(2)基于衍射干涉原理:认为由条纹构成的新的光强分布可按衍射波
之间的干涉结果来描述;(3)基于傅立叶变换原理:认为形成的莫尔条纹是
由低于光栅频率项所组成。这三种理论都可以较完满地解释莫尔条纹现象。一般来说,第三种理论是一种广义的解释。光栅条纹较疏的可直接用遮光阴影原理来解释,而光栅条纹较密的用衍射干涉原理来解释则更为恰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光栅制造工艺的改进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能够批量提供廉价的光栅产品,并出现了电子细分技术,使光栅的分辨率和精度能够适应现代计量的要求,莫尔条纹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且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光栅莫尔条纹测量技术。传统的四场扫描光栅系统(成都工具研究所开发的光栅传感器均属这种系统)由于受污染影响较大,已逐渐被准单场扫描和单场扫描系统所取。准单场扫描系统的指示光栅由两个相位不同的光栅组成,标尺光栅(主光栅)反射后由四个光电池接收,得到相位差为90°的4个莫尔条纹信号;单场扫描
系统采用栅距与主光栅略有不同的一个大光栅组成指示光栅,用栅状光电器件接收信号。这两种结构中,由于都使用一个扫描场,光栅上的局部污染对各组信号的光强影响大致相同,大幅度减少了因污染造成的测量误差。这二种扫描系统都属于成像扫描原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光栅系统。1987年,Haidenhain
公司推出了一种干涉扫描系统,该系统中,标尺光栅和指示光栅均采用相位光栅,通过合理设计光栅线纹高度方向的形状来控制衍射的级次和相位,莫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