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聚经济的相关理论虽然是在对企业集聚经济 效应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 但根据这些理论及专家 学者给集聚经济下的定义, 可以得出大学作为人才
*[收 稿 日 期 ]2011-11-21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10 年)规划项目(10JL17)。 [作 者 简 介 ]梅 丽 珍 (1978— ),女 ,江 西 修 水 人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讲 师 ,硕 士 ,主 要 从 事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研 究 。
【关键词】大学城 集聚经济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1-0031-02
一、引言 大学城,也被称为大学集群或高教园区,是指一 组自主独立的大学以拓展办学功能为本位、 以实现 创新为路径、以获取竞争优势为目标,在某一区域或 特定领域依据某种内在关联因素联系在一起, 并与 周边环境整合一体化的空间集聚体。 [1]随着大学城的 建立与发展, 其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对本地区乃至 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美国的硅 谷、 英国牛津大学城和剑桥大学城、 日本筑波大学 城、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城、印度班加罗尔大学城到 我国的中关村和台湾新竹大学城,都提供了印证。 我国大学城由于起步较晚, 除少数构建较早的 大学城(如中关村、新竹大学城等)已产生较明显的 集聚经济效应, 一些构建不久或正在构建的大学城 其集聚经济效应并不明显。 研究大学城集聚效应形 成机制,对于促进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的形成,从而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集聚经济效应相关理论综述 集聚经济,又称集聚经济效应或集聚经济效益。 在 20 世纪初,集聚经济在经济学领域就已作为一个 独立的经济学概念而确立起来。 工业区位经济学家 韦 伯 (A.Weber,1909)最 早 提 出 集 聚 经 济 的 概 念 ,他 在 1909 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 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探讨了产业集聚的因素, 量化了集聚形成的规则。 韦伯认为区位因子的合理 组合使得企业成本和运费最小化, 企业按照这样的
这些理论揭示了企业自发地或在外部力量的推 动下,向某一地区集聚,其根本原因在于集聚产生的 经济效应,即集聚经济效应。 集聚经济效应一般指因 企业、 居民的空间集中而带来的经济利益与成本的 节约。 事实上,集聚产生的经济效应并不仅限于企业 和厂商的范围。 因此,集聚经济效应可指因社会经济 活动及相关因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 的提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节约、收入或效应的 增加。 [2]
31
2012年 2 月 第 15 卷·第 1 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百度文库
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其集聚现象的出现,也必然 产生相应的集聚经济效应。
三 、我 国 大 学 城 的 类 型 [3] 我国大学城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 教育产业化 的大背景下, 在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推动下产生与 发展起来的。 但由于各大学城产生的基础和条件等 因素不同,其建设模式也有所不同。 根据大学城的建 设模式,可把我国大学城分为政府主宰型、企业开发 型、多元化投入型等三种类型。 (一)政府主宰型 政府主宰型大学城是由政府投入资金建设而 成,然后交由入驻的高校管理和使用,各高校自主办 学。 该类型大学城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主要由政府成 立的大学城规划建设小组负责, 因而, 大学城从策 划、规划、投资到建设都是以政府为主的建设模式, 如深圳大学城、珠海大学城等。 (二)企业开发型 企业开发型大学城是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而 成。 企业往往以教育集团或教育投资公司的身份参 与建设,而各高校以长期租赁的方式入驻,实现园区 所有权与办学权的分离。 如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它 是在廊坊市政府提供优惠价格土地的基础上, 由北 京外企服务集团投资兴建的。 该类型大学城从资金 投入、基本建设到管理模式,基本上采用的是市场化 运行机制, 而后勤服务系统全部实行企业化的运作 方式。 (三)多元化投入型 多元化投入型大学城通常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 在完成大学城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 供优惠价格的土地; 各高校通过土地置换和贷款等 方式筹资建设校区; 企业负责大学城的后勤系统的 建设及服务。 该类型建设模式,是目前我国大学城最 为普遍的建设模式, 如广州大学城和浙江五个大学 城等都是这种建设模式。 比较而言, 多元化投入型大学城在各类资源的 获取上不占优势, 而且其与企业的互动与融合需要 一个更长的过程,因而,此类型大学城发展会相对缓 慢, 要促进其集聚效应的形成, 需要政府更多的支 持,以及大学城中各高校及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 四、我国大学城集聚效应机制研究 从西方国家大学城与城市融合的历史过程分 析, 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集成效应可分为教育资源 集成、综合人才集成、第三产业集成、科技产业集成 和城市形象集成等五个阶段。 [4]在教育资源集成、综
第 15 卷·第 1 期 2012 年 2 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15,No.1 Feb.2012
我国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机制研究
梅丽珍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 江西·南昌
330099)
【摘 要】根据大学城的定义及集聚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大学城的类型及其建设历史,分析 探讨了我国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机制,提出我国大学城现阶段需要形成促进资源共享、人才集成、产业集聚 的相应机制,才能推动其集聚经济效应的释放。
思路就会将其场所放在生产和流通上最节省的地 点。 随着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企业可以节省成本, 也可以共享道路、煤气、自来水等公共设施。 20 世纪 80 年代末, 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的集聚现象开始受到 主流经济学派的关注,不同的学者从主流经济学、经 济地理学、 创新经济学和组织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 集聚经济现象。 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集聚经 济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断出现,研究集 聚经济各学派的理论交叉融合的趋势尤为明显,产 生了许多有说服力的新学说。 在这些新理论学说中, 尤 以 新 经 济 地 理 学 (克 鲁 格 曼 为 代 表 ,1980s)、 新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保 罗·罗 默 ,1980s 中 期 )、创 新 经 济 学 (J· A·熊 彼 特 ,1912)和 地 区 竞 争 优 势 理 论 ( 波 特 为 代 表 , 1998)等最为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