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分支之一,是以断层影像为导向,以人体断层结构为学习研究内容,分解剖析断层中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面,以岛环状沟与额叶、顶叶、颞叶相分界,此三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

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

扣带回向后延伸,位于距状沟前部前方的缩窄部分称为扣带回峡。

嗅三角由内侧嗅纹、外侧嗅纹和嗅结节围成,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

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旧纹状体:豆状核的内侧部,即苍白球。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称为新纹状体。

屏状核位于豆状核的外侧,其内侧面平坦,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

两侧穹窿经胼胝体的下方行向前并相互靠近,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侧,连接两侧穹窿,呈三角形的薄白质板称为穹窿连合。

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为内囊。

透明隔腔: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又叫第五脑室。

背侧丘脑:呈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其外侧面被大脑半球所覆盖,且与内囊相邻;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侧壁,上(背侧)、后面各有一部分暴露于侧脑室底。

在枕的下外侧有隆起的内、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皮质下中枢,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

内囊后支后部两个重要的传导束:视辐射投射到距状沟上下皮质,听辐射投射到颞横回。

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以及连通脑室的室间孔和中脑水管,部分人还可见到发育变异的第五脑室和第六脑室。

侧脑室:侧脑室前角为室间孔以前的部分,深入额叶;侧脑室中央部位于室间孔与胼胝体压部之间;侧脑室后角伸入枕叶;侧脑室下角最大,进入颞叶。

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有两个纵行隆起,背侧者称为后角球,由胼胝体枕(后)钳形成;腹侧者较大称为禽距,由距状沟前部的皮质陷入而形成的隆起。

侧脑室下角的底壁上有两个隆起,内侧部的隆起称为海马,由海马沟底的皮质陷入脑室而形成。

侧脑室下角外侧部的隆起称为侧副隆起,由侧副沟深陷入侧脑室下角形成,其后端呈三角形膨大,称为侧副三角。

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

终板:前连合和视交叉之间的薄层灰质。

穹窿室:又称第六脑室,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干呈水平位的腔隙。

大脑镰:呈正中矢状位,前窄后宽,似镰刀状,分隔左、右侧大脑半球。

大脑镰的上、下缘分别有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

小脑幕:呈帐篷状架于颅后窝上方,分隔端脑与小脑。

小脑幕的后部附着于横窦,前外侧附着于颞骨岩部上缘,前端连于前床突和后床突;前内侧缘游离,呈U形称为小脑幕切迹。

硬脑膜窦:硬脑膜窦为颅内静脉的一部分,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难于止血,主要由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窦汇、枕窦、海绵窦及其他颅底诸窦组成。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向后注入窦汇。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下缘,向后至小脑幕前缘与大脑大静脉汇合形成直窦。

通过海绵窦的神经和动脉: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穿过,窦的外侧壁上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穿过。

小脑延髓池: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后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

桥池:又称脑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斜坡之间,向上通脚间池,向后通小脑延髓池,内有基底动脉通过。

脑桥小脑角池:又称桥池侧突,为桥池向内侧的延续。

其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份和延髓上外侧部,内有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小脑下前动脉和迷路动脉通过。

脚间池:为桥池向上的延续,位于鞍背与中脑的脚间窝之间,两侧经环池与中脑后方的四叠体池相通,内有动眼神经和基底动脉延续形成的大脑后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经过该池的外侧部。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顶盖与小脑蚓上部前缘之间,两端向外侧连于环池翼部,向前外侧连通环池本部,向上延续为大脑大静脉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第三脑室的后方,向上至胼胝体压部,内有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等。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或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

大脑外侧窝池:又称大脑侧裂池,为额叶、顶叶、颞叶与岛叶之间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隙,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深静脉通过。

脑的动脉源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大脑动脉环:两侧的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两个大脑前动脉和一个前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依据行程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

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连接处形成一个向后开放的锐角,造影上称为静脉角,其形态、位置较恒定,为确认室间孔的标志。

三叉神经腔:位于颞骨岩部尖端处,是颅后窝伸向颅中窝后内侧部的一个硬膜隐窝,其开口处恰位于小脑幕游离缘的下方,内耳道与鞍背二者之间的中点处。

三叉神经节位于三叉神经腔内。

头部断层影像解剖的常用基线
(1)眶耳线或称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处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2)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3)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处的连线,以此为基线的断层与颅底平面相一致,临床影像按照此基线扫描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

(4)连合间线:为前连合后缘中点与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脑立体定位手术和X刀、γ刀等多以此线为基线。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有顶、底、前、后壁和左、右侧壁。

顶为脉络组织,突入室腔形成第三脑室脉络丛。

底为下丘脑,自前向后有视交叉、漏斗、灰结节和乳头体,室腔向下伸入漏斗的部分称为漏斗隐窝。

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室腔伸入终板与视交叉之间的部分称为视隐窝。

后壁为缰连合、松果体和后连合,室腔伸入松果体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此隐窝的上方尚有一个更深的松果体上隐窝。

侧壁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

第三脑室向前上借室间孔连通侧脑室,向后下借中脑水管连通第四脑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