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色农业 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元素、化合物及生态效应与人体健康关系。 海洋资源的生态调查、开发利用、保护的研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陆生微生物生态系统 水生微生物生态系统 大气微生物生态系统 根系微生物生态系统 肠道(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系统 活性污泥微生物生态系统 “生物膜”微生物生态系统
在某些生境中,高度专一性的微生物存在 并仅限于这种生境中,并成为特定生境的 标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讨论:微生物在一下环境中的分布
土壤 水体(淡水、海水) 空气 食品 极端环境(高温、低温、高压、高盐、强酸、强
碱等) 生物体内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 代谢营养类型多样, 适应能力强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微生物的分布
生境的特征
微生物的分布是生境各种物理、化学、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限制、选择的结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传统方法
样品的采集
微生物菌量计数
富集培养和菌种 分离
最大或然值法
(3)土壤的深度
一般微生物在5~20cm处分布最多, 土壤表层和50~100cm处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自然环境中的微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物一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从低到高的组织层次
群体(population):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内的同种个 体群,是组成群落的基本组分。
群落(community):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生态环境内,各种生物 群体构成的一个生态学结构单位,群落中 各生物群体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生态系统中种群规模的调控 生物生产力的利用和保护 研究人工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提高生产力 环境污染防治 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和建设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现代生态学要研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能源短缺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防止自然生态系统的萎缩、保护森林,防止沙漠化等 城市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建立高产高效、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和企业化生态工厂。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细菌 放线菌 霉菌 藻类 原生动物
70~90% 5~30% 3~20% 1~2% 0.5~1%
2.5亿/每克土 70万/每克土 40万/每克土 5万/每克土 3万/每克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特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生态学: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规 律性的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或正 常菌群)与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 用关系的科学。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宏观 微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土壤环境条件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2)土壤的保水性,使微生物生长有充分的 水供应, (3)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保持了良好的通气 条件, (4)土壤的pH约3.5~10.5,是大多微生物 的最适pH, (5)土壤中温度变化不大,冬天具保温性。
有机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碳酸盐积累
疏松母质
活菌计数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PCR特异性扩增技术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微生物的分布规律
挖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养物、含水量、氧、温 度、pH等因子的影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季节影响; 3)微生物的数量也与于土层的深度有关,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 最多,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 4)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其次位放线菌和霉菌。
生 态
生物圈(biosphere)
学 研
生态系统(ecosystem)

群落(community)


种群(population)

个体(individual)
器官(organ)
组织(tissue) 细胞(cell) 细胞器(organelle) 分子(molecul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1. 土壤中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及其分解物为异养微生物 提供碳、氮及能源;
2. 岩石风化释放的无机元素和微量元素,满足自养菌的需要; 3. 土壤温度及pH 条件可满足各类微生物的需求; 4. 土壤团粒结构内部保水, 外部通气, 适于好氧或厌氧菌群; 5. 土壤可保护微生物不受强光的伤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分布与种类的因素
(1)土壤的类别
细菌一般在中性、潮湿的土壤中偏多; 放线菌在干旱、中性偏碱的土壤中偏多; 真菌需通气好的土壤; 藻类则在湿度适当、见光的环境中生长。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土壤的肥沃情况
耕作地、施肥区,微生物较多; 荒地、沙漠,微生物就少。
2、微生物与他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发展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态制剂,并为发展混菌发 酵、生态农业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病虫害提供理论依据
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阐明地质演变和生物进化中的许多机制,也可为探矿、冶金、提高 土壤肥力、治理环境污染、开发生物能源和促进大自然生态平衡等 提供科学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