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与研究现状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与研究现状探析

一、相关概念

1)保护,及其相关概念

Reuse改造

Restore重建

Renovation修缮

Restoration修复

Conservation保护

Rehabilitation再生修复

Place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学科背景

Preservation保护,美国保护领域常用词

二战后城市如何发展是战后西方在城市建筑建造、修复、改造等方面考虑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保护及其相关概念在这一时期大量提出。《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奈良文件》、《圣安东尼奥宣言》等,对原真性的理解与实践对我国历史古迹的保护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2)怎样进行保护?

态度:

a.安乐死:强调真实性,认为我们不应该去干涉,遗产是子孙的,不是每一代人的:这是保护的最高境界,看似极端但是推动了保护的演进。

b.延年益寿:佩弗斯纳《建筑理论译丛》里的一本:存活和复活的混淆。

c.适应性的再生(可持续):如何使历史的环境再生,认为发展才是对保护最好的保障。

二、现状分析

中国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中的原真性问题。

1.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研究现状

自60年代原真性引人遗产保护领域以来,有关原真性的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演化和对遗产的认识而发展,时至今日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正统含义。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奠定了原真性对国际现代遗产保护的意义,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 而《威尼斯宪章》本身正是对保护遗产原真性的最好诠释。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原真性是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除了要符合登录标准外,还要在设计、材料、工艺和环境四个方面检验原真性的要求。对原真性的概念和应用就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达成理解和共识。

原真性(Authenticity)又译为原生性、真实性、确实性、可靠性等。对于一件艺术品,文物建筑或历史遗址,原真性可理解为那些判定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真实的,也表明文化遗产的创作过程与其物体现过程的内在统一、其真实无误的程度以及历经沧桑受到侵蚀的状态。

检验原真性主要是参照美国的历史性场所的国家登录标准和操作办法执行,具体包括场所、设计、周边环境、建筑材料、工艺技术、情感、和关联性等方面。

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的观点在国际上已达成了普遍共识。围绕着原真性问题的国际间讨论,正是说明了世界文化和遗产的多样性,以及对这种文化多样性的认同和尊重。不同历史时间和地域空间的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诠释是不同的,但是人类求真求实的追求却是无止境的。

原真性是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评估、保护和监控的基本因素。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与交流中,原真性概念及原则对促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贯彻原真性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改进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中国也必须在符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原真性的观念在中国早已有之,但是中国对原真性的理解更偏重于追求完整“原状”的真实,而不是体现历史延续和变迁的真实“原状”。原真性概念的变动和不确定性,正是由于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与文化意义的内在统一的复杂,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其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准确理解原真性的概念,将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原真性本身亦不难理解,但是长期以来对遗产概念的界定、遗产价值的评估,原真性的表现一直存在着片面的理解,致使原真性的原则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既无处不在,又易于消失。以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代表,中国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也伴随着种种关于原真性的片面的和错误的认识观念。

2.当下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a.保护思想并未深入人心。历史文化遗产在众人的眼中成为了昔日的东西,

成为了一种“古董”,遗产保护是一项选择而不是一种责任,建筑遗产在决策者眼里是可以放弃的旅游资源,它遭受了利润追求者们的掠夺与践踏。

b.遗产保护概念不清,范围过大,这需要业内人士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完整的规范,同时需要有关部门完善机制,让有良心有能力的专家拥有话语权。

c.传统的文物的物的观念以及我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巨大惯性。

d.全面科学的以遗产的概念作为核心理念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遗产价值观的缺乏。

三、研究方法

1.思想阐述

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技术在促进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修复是保障历史建筑再生的重要手段,保护不仅仅是修复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对历史与技术的理解和敏感度。

原真性属性的检验判断标准在我国传统建筑上的适用性,以奈良文件为标准我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在原真性问题方面突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登录与管理方面我国遗产保护需要重点对待的问题等都亟待研究。

2.研究涉及到的问题

1)研究对象的选取。

a.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b.涉及几乎所有的建筑类型。

c.从保护工程的角度选择有代表性的。

d.综合考虑时间精力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调研,能够扎实地发现一些问题并尝试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2)研究内容

当下国内遗产保护研究主要分为四类,此项研究也从这四类出发:

a.对文化遗产本身的研究,对遗产本身的研究属于建筑史研究范畴,甚至偏向于“建筑考古学”,作为遗产保护工作的第一个步骤,为进一步实施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b.对保护理论的研究,侧重规划领域和一般规律的总结和原则规章的制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一步探讨。

c.对保护技术的研究。

d.保护项目实例介绍,发现问题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3.研究方法和途径

在完整准确掌握研究对象的历史沿革的基本信息和其他有关有用信息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保护干预事实的研究主要通过考察历次的维修记录与各种可见文献的可信资料,同时结合现场的考察与访谈,力求做到准确详实和完整。

4.研究的局限

1)可接触的文献有限在价值判断和干预事实的基础资料研究方面不够全面和准确。

2)在一些问题上仍以主观判断为主难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和有失偏颇。

3)研究对象不够广泛和普遍具有个性色彩调研和分析的结论不具有最大普遍性。

四、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当下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实地考察所得资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遗产保护与登录管理的研究可以检验并丰富遗产保护理论;研究结论可以为保护工作的实际操作提供判断依据。本文的考察分析希望可以唤起大家对同类遗产保护与管理何去何从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