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灰阶超声成像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探头可接收的回波信号的强度与入射波 和反射界面之间的夹角有关,垂直入射(入 射角为0),反射越多,探头接收到的回波信 号最强;入射角越大,反射越少,能返回的 信号越弱。
③散射( scattering ) 与绕射(diffraction)
绕射:如界面不大, 可与超声波波长相 比,则声波将绕过 该界面继续向前传播。
■ 一、灰阶及回声的概念 ■ 二、灰阶成像的三大基本要素 ■ 三、灰阶成像的三大步骤 ■ 四、灰阶超声中常用术语及其调节
一、灰阶及回声
一、灰阶及回声的概念
灰阶(gray-scale):灰色色调的数量,表示在图上黑 色到白色的之间的灰度(亮度)。
■ 目前超声常使用256级灰阶。
■ 回声(echo):对灰阶的统称。
根据灰阶的不同,回声可大致分为五种类型:
1、强回声:灰度明亮,后方常伴声影,如结石或钙化灶。 2、高回声:灰度较明亮,后方不伴声影,如肾窦或血管瘤。 3、等回声:灰阶强度呈中等水平,如正常的肝脾实质回声。 4、低回声:透声较好的暗区,如正常的淋巴结。 5、无回声:均匀的液体,如正常充盈的膀胱或胆囊。
■反射系数之大小决定在界面处两介质声阻之差。 设 Z1为第一介质之声阻,Z2为第二介质之声阻 公式表之:
Z1 - Z2 声强反射系数 R1 = (----------)2
Z1 + Z2
人体组织声学类型:
(一)无反射型
液体内的界面无明显声阻抗差异,如假设有一 界面,因其前后声阻值相似,其反射系数为0或接 近于0,超声通过相应区域时无何反射。此乃液体 的特点,故称无回声区或液性暗区。
超过人类的听觉阈值,不能被人耳感受的的机械振动。
◆ 有关超声波的物理量:
①波长(wavelength,λ ):在传
播过程中一个完整周期内所通过的距离。
波长λ
② 声速( velocity of sound, c )
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称声速。 其传播速度在气体中较小, 360 m/s左右; 在液体和人体软组织中较大,1500 m/s 左右; 在固体中最大,约为4500 m/s 左右。
一般而言,频率增加1MHZ,同时深 度增加1cm,超声波的能量会衰减1dB.
声能随着透入距离增加而减弱
2、介质——传播声波的媒介物质
①气体和充气的肺组织
②液体和软组织
③骨骼和矿物化后的组织
■超声检查中,人体组织就是超声波传播的介质。
回声的强度为何不同? “介质声阻抗差”
声阻抗( acoustic impedance ):
强回声:胆囊结石
高回声:肝内血管瘤
等回声:正常脾实质
低回声:颈部淋巴结
无回声:充盈好的膀胱
LV
二、灰阶成像三大基来自百度文库要素
二、灰阶成像的三大基本要素
A:水槽中的乒乓球照片
B:灰阶超声切面图像
●为何会产生差别?
A图成像原理:
乒乓球→视网膜→大脑皮层→完整图像
B图成像原理:
探头发射超声波→乒乓球(介质)→接 收回波信号显像→切面灰阶图像
(二)少反射型
超声经过结构比较均匀的实质组织如肝 脏、脾脏、甲状腺、睾丸等器官和组织时, 在相应区域即或有些界面,但声阻差较小, 回声较少,此即少反射型或称低回声区。
■ 目前医用超声波的频率:200KHZ——100MHZ。 ■ 目前临床超声仪常用频率:2MHZ——15MHZ。
医用超声频率的应用范围
频率范围(单位:MHZ)
2—5 5—10 10—30 40—100
应用情况
腹部、心脏等检查 浅表器官、外周血管等检查 皮肤、血管内、内窥镜等检查 声学显微镜
◆ 有关超声波的物理性能:
①方向性(指向性,direction )
②反射( reflection ) 与透射(transmission)
超声在传播中,经过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 时,一部分能量由界面处返回第一介质,此即 反射(reflection)。另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 进入第二介质,此即透射 (transmission)。
介质的密度与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
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 则:声阻 (Z)=密度 (ρ) X 声速 (c)
●设定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为1540m/s, 则声阻抗与介质的密度差相关。
●介质越硬,组织的声阻抗越大。 ●一般声阻抗:固态>液体>气体
■ 超声波传播过程中,所遇的组织界面不同,其 声阻抗也不一样,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反 射、折射等程度不一,与介质的声阻抗差密切 相关。
灰阶成像三要素:
1、超声波→振源(Ultrasound) 2、乒乓球壁→介质(Medium) 3、接收回波的探头→感受器(Receiver)
振源
介质
感受器
1、声源——超声波
{ { 电磁波:无线电波、X线、可见光等。

次声波:<20HZ
机械波 可听波:20HZ——20KHZ
超声波:>20KHZ
超声波:声源高速振动, 其频率20000次 (Hz) 以上,
■ 超声仪器在设计时对于不同的软组织, 假定了一个相对平均的速度,即1540M/S.
③频率(Frequency, f ):
单位时间内单位振动的次数, 亦超声波通过介质中某点的疏密波的次数。
★波长、声速与频率之间关系密切,公式如下:
声速 (c) 波长(λ)= ----------
频率 (f)
频率低,波长长,穿透性好,透入深,分辨力低 频率高,波长短,穿透性差,透入浅,分辨力高
散射:如物体的直径 小于超声波的波长时, 则声波向物体的四面 八方辐射。
■在人体结构中,散射主要发生在组织或 器官内部大小与超声波长接近或更小的 微小结构上,如肝脏中的肝小叶,肾中 的肾小体,心脏中的心肌纤维、血液中 的红细胞。
■超声在工作中,是反射、透射、散射、 绕射的综合运用。
④吸收( absorption ) 与衰减( attenuation)
当声波穿过介质时,由于“内摩擦 ”或所 谓“粘滞性”,使声能被吸收、 散射而逐渐 减弱,声波的振幅随之减低,此即衰减。
吸收与衰减的多少和超声的频率、介质的 粘滞性、导热性、温度及传播的距离等因素有 密切关系。
衰减程度的一般规律是:
骨 (或钙化区) > 软骨 > 肌腱 > 肝、肾组织 >脂肪 > 血液 > 尿液与 胆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