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关系的思考--黄恕伯老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时,当我们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某游览目的 地,路线不同,收获也不同,经历这些路程,往往就 是目的,而不只是为了到达某一个最终地点。
(过程的本身就是目标,而不仅是手段。)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3.“过程”和“结果”有什么关系?
经历某一学习“过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落实在
知识结论上。
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 方法、发展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后者恰恰是学 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素质。
△是否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前概念”?概括?应用?拓展? △是否有利于能力的发展 —— 交流过程学生的行为? △是否有利于情绪的调动 —— 兴趣?成就感?责任感?
“讨论体现合作学习”—— 形式并不是目的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3.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其衡量标准是看 他能不能实现相关的课程目标,而不是这种行为方 式的本身。 ——例:“课堂上的讨论”是否必要?
●整个初中物理课程有大量的 ●整个初中物理课程只可能完 课内探究活动,通过不同课题侧 成不多的几个大的课外探究项目, 重不同要素,使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 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全面的探究能力。
课题提出
探究能力 的形成
② 启示:▲功能互补 ▲课内设计的思考 ▲开放性课题数量的控制
(3)方法,通常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某个方法不等
于能掌握、运用这个方法。掌握和运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过 程来实现。 (4)学生的能力是在相关行为中提高的,学生经历某一过程 的行为为培养和发展相应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3.“过程”和“结果”有什么关系?
“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就好像路程和位置。
只有过程要求而没有结果要求的课怎样上?
方案一:让学生经历描绘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过程 ——侧重于“进行实验”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怎样的?现在设法描绘它周 围的磁感线。 ●用一根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几个典型位置, 根据小磁针的指向,猜想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跟哪种永 磁体磁场相似。 ●用这根小磁针来检验猜想。并描画出通电螺线管周围 的磁感线。
1. 讲授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讲授式教学的思路: △不仅注重传递知识信息,同时注重发展能力(逻辑思
维、理解、分析等)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理解,增强实践意识,激发 学习热情); △在有效的感性材料中和学生一起经历抽象和概括的过 程(有利于理解知识)。
物体受力 后是否能被 破坏以及被 破坏的程度 跟什么因素 有关? 与压力大 小和受力面 积有关,从 而引入压强 概念。
4. 不同的课程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
实现,从而需要有不同的教学行为,因此,当我们 根据课程目标对某种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时,就需要 有全面的课程目标的视角。 ——例:“体温表”两种引入方式哪种好?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脱离课程目标来评价教学行为是没有意义的。行为是
教学活动的形式,我们需要的是和课程目标相统一的教学
●2003年秋,义务教育的新课程实验区扩大到1642个,实 验规模达到全国县(区)总数的57%。 ●2004年秋,全国大多数县(区)义务教育都已实施新课 程。至今,初中基本上完成了新课程各年段的循环。
前言:新课改的进程
1.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步入新的阶段
(1)义务教育新课程扩大规模实验的工作初步完成 (2)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新课程,新课标着手修订,修 订工作已近尾声。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探究式教学的思路: △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
者的科学探究不同的地方)。
△落实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设计 (落实《标准》中科学
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物理、化学、生物的科学探究要素
《物理》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设计实验与 制定计划
案 例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3. 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认识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知识——结果 △能力——过程 ●从全面的课程目标视角实现优势互补
●克服传统教学过分偏重结果的倾向
——重视科学探究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四、处理好教材和教学的关系 ——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1.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必要性
前言:新课改的进程
1.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步入新的阶段 2.全国已有半数省(市)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2005年:江苏
●2006年:浙江、安徽、天津、辽宁、福建
●2007年: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
连同上海全国共有16省(市)高中进入课改
黑
龙
江
内 疆
吉
关于正确处理初中物理 教学中一些关系的思考
黄恕伯 2008.4.1
前言:新课改的进程
1.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步入新的阶段
(1)义务教育新课程扩大规模实验的工作初步完成
●2001年秋,全国38个实验区开始进行义务教育新课程方 案实验。 ●2002年秋,义务教育的新课程实验区扩大到500个,实
验规模达到全国县(区)总数的20%。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标准》中的科学探究 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索科学规律作为活动线索的教学方式 ●特点: △增强自主探索意识。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局限性: △花费的时间必较多。 △知识容量不大。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教材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具有交互性
2.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思路
●以知识为线索,体现知识逐步深入的逻辑性
●构思教学活动,创设教学过程
① wenku.baidu.com比 课内的探究
能力目标
课外的探究
●要求在45分钟之内完成,因 ●在课外完成,时间机动而且 此对各要素不能面面俱到,只能 充裕,可以进行完整的探究过程。 侧重对部分要素的锻炼。
课题内容
●一般都是按教材的进度,探 ●探究项目的科学主题不受 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内 《标准》和教材的约束。其内容 容项目。 和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 ●探究课题的提出,由教材的 ●探究课题的提出可以由学生 进度决定。 自主决定。
形式,而不是不考虑目标的形式主义。 只要能实现课程目标,我们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是合理
的;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某种行为的方式而忽视课程目标,
就非常可能犯形式主义错误。 因此,在构思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必须对课 程目标心中有数,特别是“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1.“过程”和“结果”的含义是什么?
物理课程中所说的“过程”,是指: 学生自主经历的某种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 验、调查、思考、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
所谓“结果”,通常是指:
学生在知识上的收获。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2.为什么要“重过程” ?
(1)在具体过程中能理解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 (2)在具体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相关体验,增强相关的意识。意 识是很难通过灌输来达到增强目的的。
●不同学校和师生在地域、城乡、层次、特点上的差别
●教材不可能在每节课文的细节上体现多维目标
●教材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具有交互性
给猜想做铺垫——探索活动设计
公园的某一地块有两个游览点(用亭子表示),其游览的入口和出
口都已确定,请按以下要求设计该地块的行走道路: (1) 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先后经过两个游览点; (2) 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
程时遇到的一些矛盾
内容提要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四、处理好教材和教学的关系 五、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六、处理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 七、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1. 课程目标需要师生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实现,
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能力和知识 的关系。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4.怎样认识“过程也是学习目标”
△一个体现过程目标的示例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本条内容标准只有过程要求(实验探究),没有结果 要求(不要求掌握磁场跟电流的方向关系)。 如果要有结果要求,《标准》的陈述应该是这样: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1. 讲授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讲授式教学的思路: △不仅注重传递知识信息,同时注重发展能力(逻辑思
维、理解、分析等)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理解,增强实践意识,激发 学习热情)
用具的形状常常跟物理原理有关。这两幅图跟平常
实物的形状有差异,从物理原理分析,缺陷在哪里?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教师恰当的教学行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
——设计教学行为的重要性 2. 教育理念是看不见的,教学行为是看得见的,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育理念的反映,因此我们常常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观察来分析其教育理念。 ——观察教学行为的重要性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3.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其衡量标准是看 他能不能实现相关的课程目标,而不是这种行为方 式的本身。 ——例:“课堂上的讨论”是否必要?
你能想出类似的语言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的关系吗?
猴子用右手把一个大螺线管夹 在腋下,说:“如果电流沿着我右 臂所指的方向,N极就在我的前 方。”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5. 准确把握《标准》对知识结果的要求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1. 讲授式教学的特点
●讲授式教学: 教师通过语言、板书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 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式 ●优点: 把前人长期获得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转化为学生的认 识。—— 对知识目标比较有效。 ●缺点: △学生的学习行为单一 △学生的自主性差 △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局限性
能力要求修订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探究式教学的思路: △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
者的科学探究不同的地方)。
△落实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设计 (落实《标准》中科学
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体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的不同特点。
课内与课外科学探究的不同
●把通电螺线管当成一个永磁体,根据磁感线,标出永
磁体的N极和S极。
N
●说出N极位置跟电流方向的关系。
S
方案二:让学生经历概括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关系的过程
——侧重于“分析与论证”
把通电螺线管看做一个磁体,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在这 两个图上分别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S极。
N
S
S
N
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绕螺 线管爬行,说“N极就在我 的左边。”
林
辽宁
新
甘 古
蒙 北京 天津 山 河北 山东 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青 西 藏
海
宁 夏
肃
陕 西
四 川
重 庆 贵州
江 安 苏 上海 徽 浙江
江 西 福建
台 湾
云 南
广西
广东
海南
前言:新课改的进程
1.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步入新的阶段 2.全国已有半数省(市)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3.新课程的进程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妥善处理实施新课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1. 讲授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讲授式教学的思路: △不仅注重传递知识信息,同时注重发展能力(逻辑思
维、理解、分析等)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理解,增强实践意识,激发 学习热情); △在有效的感性材料中和学生一起经历抽象和概括的过 程(有利于理解知识)。 △介绍历史上物理概念、规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 例,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
《化学》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生物》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进行实验 5. 收集证据 6. 解释与结论 7. 反思与评价 8. 表达与交流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4.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5. 分析与论证 6. 评估 7.交流与合作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与交流
出口
入口
出口
探索活动为串 联和并联电路的概 念打下基础。 人流→电流
记住→领悟
入口
出口
为灯泡的串并 联提供了猜想的 经验,实验时目 的更明确。
入口
四、处理好教材和教学的关系 ——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1.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必要性
●不同学校和师生在地域、城乡、层次、特点上的差别
●教材不可能在每节课文的细节上体现多维目标
(过程的本身就是目标,而不仅是手段。)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3.“过程”和“结果”有什么关系?
经历某一学习“过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落实在
知识结论上。
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 方法、发展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后者恰恰是学 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素质。
△是否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前概念”?概括?应用?拓展? △是否有利于能力的发展 —— 交流过程学生的行为? △是否有利于情绪的调动 —— 兴趣?成就感?责任感?
“讨论体现合作学习”—— 形式并不是目的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3.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其衡量标准是看 他能不能实现相关的课程目标,而不是这种行为方 式的本身。 ——例:“课堂上的讨论”是否必要?
●整个初中物理课程有大量的 ●整个初中物理课程只可能完 课内探究活动,通过不同课题侧 成不多的几个大的课外探究项目, 重不同要素,使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 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全面的探究能力。
课题提出
探究能力 的形成
② 启示:▲功能互补 ▲课内设计的思考 ▲开放性课题数量的控制
(3)方法,通常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某个方法不等
于能掌握、运用这个方法。掌握和运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过 程来实现。 (4)学生的能力是在相关行为中提高的,学生经历某一过程 的行为为培养和发展相应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3.“过程”和“结果”有什么关系?
“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就好像路程和位置。
只有过程要求而没有结果要求的课怎样上?
方案一:让学生经历描绘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过程 ——侧重于“进行实验”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怎样的?现在设法描绘它周 围的磁感线。 ●用一根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几个典型位置, 根据小磁针的指向,猜想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跟哪种永 磁体磁场相似。 ●用这根小磁针来检验猜想。并描画出通电螺线管周围 的磁感线。
1. 讲授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讲授式教学的思路: △不仅注重传递知识信息,同时注重发展能力(逻辑思
维、理解、分析等)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理解,增强实践意识,激发 学习热情); △在有效的感性材料中和学生一起经历抽象和概括的过 程(有利于理解知识)。
物体受力 后是否能被 破坏以及被 破坏的程度 跟什么因素 有关? 与压力大 小和受力面 积有关,从 而引入压强 概念。
4. 不同的课程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
实现,从而需要有不同的教学行为,因此,当我们 根据课程目标对某种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时,就需要 有全面的课程目标的视角。 ——例:“体温表”两种引入方式哪种好?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脱离课程目标来评价教学行为是没有意义的。行为是
教学活动的形式,我们需要的是和课程目标相统一的教学
●2003年秋,义务教育的新课程实验区扩大到1642个,实 验规模达到全国县(区)总数的57%。 ●2004年秋,全国大多数县(区)义务教育都已实施新课 程。至今,初中基本上完成了新课程各年段的循环。
前言:新课改的进程
1.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步入新的阶段
(1)义务教育新课程扩大规模实验的工作初步完成 (2)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新课程,新课标着手修订,修 订工作已近尾声。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探究式教学的思路: △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
者的科学探究不同的地方)。
△落实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设计 (落实《标准》中科学
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物理、化学、生物的科学探究要素
《物理》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设计实验与 制定计划
案 例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3. 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认识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知识——结果 △能力——过程 ●从全面的课程目标视角实现优势互补
●克服传统教学过分偏重结果的倾向
——重视科学探究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四、处理好教材和教学的关系 ——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1.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必要性
前言:新课改的进程
1.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步入新的阶段 2.全国已有半数省(市)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2005年:江苏
●2006年:浙江、安徽、天津、辽宁、福建
●2007年: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
连同上海全国共有16省(市)高中进入课改
黑
龙
江
内 疆
吉
关于正确处理初中物理 教学中一些关系的思考
黄恕伯 2008.4.1
前言:新课改的进程
1.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步入新的阶段
(1)义务教育新课程扩大规模实验的工作初步完成
●2001年秋,全国38个实验区开始进行义务教育新课程方 案实验。 ●2002年秋,义务教育的新课程实验区扩大到500个,实
验规模达到全国县(区)总数的20%。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标准》中的科学探究 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索科学规律作为活动线索的教学方式 ●特点: △增强自主探索意识。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局限性: △花费的时间必较多。 △知识容量不大。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教材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具有交互性
2.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思路
●以知识为线索,体现知识逐步深入的逻辑性
●构思教学活动,创设教学过程
① wenku.baidu.com比 课内的探究
能力目标
课外的探究
●要求在45分钟之内完成,因 ●在课外完成,时间机动而且 此对各要素不能面面俱到,只能 充裕,可以进行完整的探究过程。 侧重对部分要素的锻炼。
课题内容
●一般都是按教材的进度,探 ●探究项目的科学主题不受 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内 《标准》和教材的约束。其内容 容项目。 和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 ●探究课题的提出,由教材的 ●探究课题的提出可以由学生 进度决定。 自主决定。
形式,而不是不考虑目标的形式主义。 只要能实现课程目标,我们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是合理
的;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某种行为的方式而忽视课程目标,
就非常可能犯形式主义错误。 因此,在构思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必须对课 程目标心中有数,特别是“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1.“过程”和“结果”的含义是什么?
物理课程中所说的“过程”,是指: 学生自主经历的某种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 验、调查、思考、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
所谓“结果”,通常是指:
学生在知识上的收获。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2.为什么要“重过程” ?
(1)在具体过程中能理解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 (2)在具体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相关体验,增强相关的意识。意 识是很难通过灌输来达到增强目的的。
●不同学校和师生在地域、城乡、层次、特点上的差别
●教材不可能在每节课文的细节上体现多维目标
●教材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具有交互性
给猜想做铺垫——探索活动设计
公园的某一地块有两个游览点(用亭子表示),其游览的入口和出
口都已确定,请按以下要求设计该地块的行走道路: (1) 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先后经过两个游览点; (2) 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
程时遇到的一些矛盾
内容提要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四、处理好教材和教学的关系 五、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 六、处理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 七、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1. 课程目标需要师生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实现,
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能力和知识 的关系。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4.怎样认识“过程也是学习目标”
△一个体现过程目标的示例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本条内容标准只有过程要求(实验探究),没有结果 要求(不要求掌握磁场跟电流的方向关系)。 如果要有结果要求,《标准》的陈述应该是这样: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1. 讲授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讲授式教学的思路: △不仅注重传递知识信息,同时注重发展能力(逻辑思
维、理解、分析等)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理解,增强实践意识,激发 学习热情)
用具的形状常常跟物理原理有关。这两幅图跟平常
实物的形状有差异,从物理原理分析,缺陷在哪里?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教师恰当的教学行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
——设计教学行为的重要性 2. 教育理念是看不见的,教学行为是看得见的,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育理念的反映,因此我们常常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观察来分析其教育理念。 ——观察教学行为的重要性
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
3.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其衡量标准是看 他能不能实现相关的课程目标,而不是这种行为方 式的本身。 ——例:“课堂上的讨论”是否必要?
你能想出类似的语言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的关系吗?
猴子用右手把一个大螺线管夹 在腋下,说:“如果电流沿着我右 臂所指的方向,N极就在我的前 方。”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5. 准确把握《标准》对知识结果的要求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1. 讲授式教学的特点
●讲授式教学: 教师通过语言、板书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 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式 ●优点: 把前人长期获得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转化为学生的认 识。—— 对知识目标比较有效。 ●缺点: △学生的学习行为单一 △学生的自主性差 △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局限性
能力要求修订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探究式教学的思路: △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
者的科学探究不同的地方)。
△落实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设计 (落实《标准》中科学
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体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的不同特点。
课内与课外科学探究的不同
●把通电螺线管当成一个永磁体,根据磁感线,标出永
磁体的N极和S极。
N
●说出N极位置跟电流方向的关系。
S
方案二:让学生经历概括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关系的过程
——侧重于“分析与论证”
把通电螺线管看做一个磁体,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在这 两个图上分别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S极。
N
S
S
N
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绕螺 线管爬行,说“N极就在我 的左边。”
林
辽宁
新
甘 古
蒙 北京 天津 山 河北 山东 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青 西 藏
海
宁 夏
肃
陕 西
四 川
重 庆 贵州
江 安 苏 上海 徽 浙江
江 西 福建
台 湾
云 南
广西
广东
海南
前言:新课改的进程
1.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步入新的阶段 2.全国已有半数省(市)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3.新课程的进程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妥善处理实施新课
三、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1. 讲授式教学的特点
●运用好讲授式教学的思路: △不仅注重传递知识信息,同时注重发展能力(逻辑思
维、理解、分析等)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理解,增强实践意识,激发 学习热情); △在有效的感性材料中和学生一起经历抽象和概括的过 程(有利于理解知识)。 △介绍历史上物理概念、规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 例,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
《化学》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生物》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进行实验 5. 收集证据 6. 解释与结论 7. 反思与评价 8. 表达与交流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4.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5. 分析与论证 6. 评估 7.交流与合作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与交流
出口
入口
出口
探索活动为串 联和并联电路的概 念打下基础。 人流→电流
记住→领悟
入口
出口
为灯泡的串并 联提供了猜想的 经验,实验时目 的更明确。
入口
四、处理好教材和教学的关系 ——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1.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必要性
●不同学校和师生在地域、城乡、层次、特点上的差别
●教材不可能在每节课文的细节上体现多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