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超显微镜
超显微镜在黑暗的视野下,从垂直于入射光 的方向上观察,可以在整个黑暗的背景内看到一 个个闪闪发光、不断移动的光点,恰似黑夜观天 可见满天星斗闪烁。
超显微镜可以近似测定粒子大小,
r
13
43m
43BC13
§12.3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 布朗运动
在溶胶分散系统中,溶胶粒子处于永不 停息、无规则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称为布 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胶粒 的热运动。
(4) 沉降电渗:分散相粒子在重力作用 下或离心力场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 向两端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沉降电势。
2. 扩散双电层理论
固、液两相在离子吸附、解离、静电引力 等作用下,而带有电荷,从而形成双电层。
(1) 亥姆霍茨模型:固液两相界面层整齐 地排列着正负离子,正负电荷的分布如同平板 电容器,在平板内电势直线下降,两层间距离 很小,与离子半径相当。
1 0 0 0 n m > d > 1 n m
d < 1 n m
1. 分散法
利用机械设备,将粗分散的物料分散成高分 散的胶体。分散过程所消耗的电功或机械功,远 大于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变,大部分能量以热 的形式传导给环境。 (1) 胶体磨:分干法和湿法。 (2) 气流粉碎机:粉碎程度1um以下。 (3) 电弧法:制备金属水溶胶。
2. 凝聚法
由分子(或原子、离子)的分散状态凝聚为 胶体分散状态的一种方法。 (1) 物理凝聚法:将蒸气或溶解状态物质凝聚。 分为①蒸气凝聚法;② 过饱和法。 (2) 化学凝聚法:利用生成不溶性物质的化学反 应,通过控制析晶,使其停留在胶核尺度。
3. 溶胶的净化
过量的电解质或杂质影响溶胶的稳定性, 需要去除。常用渗析法。该法利用胶粒不能透 过半透膜的特点,分离出电解质或杂质。如用 羊皮纸、动物的膀胱膜、硝酸或醋酸纤维素制 成的半透膜,将溶胶装入膜内,在放入流动的 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作用,可达到净化 的目的。
(1)溶胶:由于分散相粒子很小,且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间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 的界面能,因而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其有许多不同于真溶液和粗分散系统的性质。
(2)高分子溶液:它们的分子大小虽 然已经达到1~1000 nm范围,但由于不存 在相界面,且不会自动发生聚沉,因而属于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高分子溶液也称为亲 液胶体(没有相界面,分散相以分子形式溶 解,亲和力较强)。
(3)缔合胶体:或称为胶体电解质, 分散相是由表面活性剂缔合形成的胶束。通 常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有 很好的亲和性,因此也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12.1 溶胶的制备
粗 分 散 系来自百度文库统 分 大 散 变 法 小胶 体 系 统小 聚 变 集 大 法 分 子 分 散 系 统
d > 1 0 0 0 n m
粒子小,扩散作用为主;粒子大,沉降 作用为主;粒子大小相当,重力作用与扩散 作用相近,构成沉降平衡。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微小粒子在重力场中的沉降平衡,
lnC C1 2 M RT g10h2h1
大气分子的浓度随距地面高度而变化, 亦可建立重力场中的沉降平衡,
ln
p2 p1
M RTgh2
h1
§12.4 溶胶的电学性质
§12.2 溶胶的光学性质
1. 丁铎尔效应
在暗室里,将一束经聚集的光线投射到 溶胶上,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以看 到一个发亮的光锥,此为丁铎尔效应。丁铎 尔效应的实质是光的散射。丁铎尔效应又称 乳光效应,散射光的强度可以用瑞利公式计 算。
2. 瑞利公式
(1) 只有溶胶有明显的丁铎尔效应; (2) 蓝、紫光散射最强,红光散射最弱; (3)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折射率相差越大,乳光 效应越强; (4) 乳光强度又称为浊度。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胶体化学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江河 湖海、工业废水是液溶胶系统,大气是气溶 胶系统,人体各部分组织是含水的胶体。此 外,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无不与胶体相 关,随着科技的发展,胶体化学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高度分散的多相 系统。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一种介质中 所构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被分散的物 质称为分散相,而令一种呈连续分布的物质 称为分散介质。
与真溶液中的分子热运动无本质区别, 符合分子运动规律。
爱因斯坦-布朗平均位移公式
12
x
RTt
3Lr
平均位移公式有力地证明了分子运动论完 全适用于溶胶分散系统。就质点运动而言,溶 胶分散系统与分子分散系统并无本质区别。
2. 扩散
对存在浓度梯度的溶胶分散系统,由较 高浓度一侧进入较低浓度一侧的质点数更多, 总的净结果是溶胶粒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定 向迁移,即为溶胶粒子的扩散。
1. 电动现象
在外电场或外力作用下,溶胶中固、液两 相发生与电势差有关的相对运动称为电动现象。
(1) 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溶胶粒子 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2)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若溶胶粒子 不动(吸附固定于棉花或多孔物质),而液体介 质定向移动的现象。
(3) 流动电势: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 流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毛细管)定向流动,多 孔隔膜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流动电势。
菲克第一定律:
dn
dc
dt DAs dx
扩散系数D的物理意义:单位浓度梯度下,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单位为 m2·s-1。
对于球形粒子,扩散系数D可由爱因斯坦-斯 托克斯方程计算:
D RT
6Lr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由于重力的作 用而下沉的过程,称为沉降。分散相粒子所 受作用力情况分为两方面:① 重力的沉降作 用;② 浓差导致的扩散作用。
当被分散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 (质点直径d<1 nm)形式均匀地分散在分散 介质中时,形成的系统即为真溶液。
真溶液分为固态溶液、液态溶液和气相 溶液。
分散相粒子直径d>1000nm的分散系 统称为粗分散系统。包括悬乳液、乳状液、 泡沫、粉尘等。有明显的相界面。是热力学 不稳定系统。
分散相粒子直径介于1~1000 nm之间 的高分散系统即为胶体系统。分散相可以是 多原子或分子(103 ~ 106 个)组成的有界面 的粒子,也可以是没有相界面的大分子或胶 束,前者称为溶胶,后者称为高分子溶液或 缔合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