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压试验 Belly-press test
17
• 坐位,腰部伸直 • 屈肘,将手放于腹部,肘部位于身体侧前方 • 腕部及肘部保持不动,以手压腹 • 需屈腕以完成压腹动作:+
拿破仑试验 Napoleon test
18
• 屈肘,将手掌放于腹部,肘部位于身体侧面 • 被检查者保持肩部不动,将肘部向前运动 • 无法完成:+ • 检查者可于肘部施加对抗力,以量化判断肌力
熊抱试验 Bear hug test
19
• 坐位,被检查者将手置于对侧肩部 • 检查者一手稳住肘部(防止检查过程中活动),一手放在被检查者
肩部施加向上作用力 • 被检查者抗阻力向下压手 • 疼痛/无法下压:+
肩峰下撞击
20
Neer sign
• 第一部分:患者在肩胛骨平面保持手臂内旋做肩关节上举 动作的过程中诱发疼痛
• 前臂旋后 肘关节伸直, 肩前屈60-90°,
• 阻抗位屈肘 • 肩部前方或结节间沟处疼痛:
+ • 提示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或上
盂唇损伤。
Yergason’ s test
26
• 坐位,屈肘90°,前臂完全旋前 • 抗阻力前臂旋后,肩部前方或结节间沟处疼痛:+ • 再外展,长头腱滑出:长头腱滑脱。
影像资料:肩关节正位片,正常
正常MRI
53
肩袖全层撕裂
54
其他检查
55
• B超: 技术要求高 • 肩关节造影 • 关节镜检查:金标准
诊断
56
• 病史 • 体征 • 特殊查体阳性 • X线 • MRI • (超声、关节镜检查)
肩袖损伤分型
一、部分撕裂 a.滑囊面 b.关节面 c.肩袖组织内部 二、完全撕裂(Post 分型 1983)
4
正确认识肩袖损伤
41
• 凡是饱受肩关节疼痛困扰的,很轻易被扣上肩周炎(粘连性肩 关节炎)的帽子,给人造成“肩关节疾病中肩周炎发病率最高”
的假象。实际上根据统计,肩袖损伤才是肩关节疾病中发病率最 高的(40%-60% ),其次是肩峰撞击征和肩关节不稳,而真正 的肩周炎发病却相对较少。
概述:解剖发现
51
• 外伤史:急性损伤、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
• 疼痛与压痛:多位于肩前方,位于三角肌前方及外侧;活动或 增加负荷后加重;夜间症状加重;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 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 功能障碍:主动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被动活动受限不明显。
肩正位:肩峰下间隙减小
52
MRI
根据具体损伤部位及残留肌腱质量进行关 节镜下肩袖新鲜化或肩袖修补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关节镜下或切开肩袖修补、保留喙肩韧带, 必要时行肌腱移位术
鉴别诊断
59
• 1.肩周炎(冻结肩,五十肩)
• 2.颈椎病
• 3.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 4.钙化性肩袖肌腱炎
• 5.四边孔综合征
• 6.创伤后肩关节粘连
鉴别诊断
31
• 肩关节活动时,肩峰下结构(滑囊、肌腱、肱骨头)与肩峰(含喙肩 弓)的撞击;
• 无菌性炎症; • 疼痛;
32
A:17%
B:43%
70%的C型肩峰: 肩袖损伤
C:40%
肩袖的正常MRI表现
34
• 常规扫描:轴位、斜冠状位、斜矢状位;T1加权、肪抑脂制PD加权扫描。
• MRI信号:
肌肉:所有序列上为中等信号 肌腱及韧带:所有序列上为低信号。
• 第二部分:手臂外旋然后做上举动作,不能诱发疼痛或者 疼痛减轻
• 肩关节前方痛:+
Hawkins test
21
• 肩前屈90°,屈肘90°,内旋肩关节 • 肩关节疼痛:+ • Bankart损伤,SLAP损伤,肩锁关节炎 • 大结节、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肩峰撞击 • 敏感性好,特异性有限
疼痛弧试验 Painful arc test
60
• 1.肩周炎(冻结肩(Frozen shoulder),五十肩(年龄范围:30-70岁):
特点:1.缓慢起病;2.肩关节三角肌止点周围的疼痛,夜间痛;3.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外 旋下降最明显);4.X-ray 片阴性;5.除外其它原因的疼痛,如:RA等。
48
综上所述:
肩袖损伤的内在因素是肩袖肌腱随增龄而出现的组织退化,以及其在解剖 结构上存在乏血管区的固有弱点;而创伤与撞击则是外在因素,它们加速了肩 袖退化和促成了断裂的发生。
事实上,除少部分肩袖撕裂有急性外伤史外,大部分是磨损改变及肌腱退 变。
病理学特点
49
• 肩袖病变包括:炎症、伴或不伴有钙化的退行性变、不完全或完全撕裂。
22
• 肘部伸直,肩关节旋转中立位,逐渐外展上肢 • 60-120°范围内出现肩部疼痛 • 注意患者可能因惧怕疼痛而外旋肩关节
喙突下撞击
23
• 上肢前屈90°,最大程 度内旋,横向内收1020°
• 肩胛下肌肌腱卡压于小 结节与喙突之间
• 肩关节前方疼痛或咔哒 声:+
肱二头肌长头腱
25
Speed’ s test
46
3.撞击学说:
Neer等1972年提出,肩袖损伤是由于肩峰下发生撞击所致,他认为95%的肩袖断裂 是由于撞击征引起。肩袖肌腱的肥大、肩峰下及肩锁关节退变、以及骨赘形成,是造成 碰撞的诱因;由于肩袖肌腱位于喙肩与肱骨大结节两种骨性结构之间,因此当肩关节运 动时,肩袖很容易受到挤压、碰撞而发生损伤,早期为滑囊病变,中晚期出现肌腱的退 化和断裂。
正常活动度
11
肩袖检查
12
• 外展肌:冈上肌 • 外旋肌:冈下肌、小圆肌 • 内旋肌:肩胛下肌
冈上肌:Jobe test
13
• 肩外展90°,水平内收30°, 内旋
• 抗阻上抬 • 对比双侧肌力 • 无力:冈上肌肌腱病变或撕

• 疼痛(外旋减轻):肩峰撞 击
落臂征 (drop arm test)
吹号征
• 正常在做吹号姿势时需要一定程度的肩关节外旋,如果主动外旋肌力 丧失,则需要外展肩关节给予代偿,即为吹号征(+)。
• 提示冈下肌-小圆肌损伤。
肩胛下肌 抬离试验(Lift-off test)
16
• 坐位,被检查侧手放于腰后 • 手向后推,远离身体(肘关节保持不动) • 如无法主动后推,检查者将手拉离身体,让被检查者保持此姿势 • 无法主动后推、无法保持后推姿势:+
肩关节疼痛病人原因有哪些?
0
• 1、肩袖损伤:最常见 • 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 3、肩关节脱位(前、后)、肩关节不稳(Bankart损伤等) • 4、 上盂唇损伤(SLAP损伤); • 5、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冻结肩、五十肩)
(所谓的“肩周炎”) ; • 6、肩峰下及三角肌下等部位的滑囊炎; • 7、肌腱病,如钙化性肌腱炎(突然剧烈痛,上举、外展受限)、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等; • 8、喙突撞击征----引起肩胛下肌损伤; • 9、原发性与继发性盂肱关节炎(肩关节OA:1.间隙不均匀狭窄2.软骨下骨硬化3.骨赘4.骨囊肿); • 10、肩关节内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等); • 11、肩锁关节炎与肩锁关节脱位; • 12、肩关节结核; • 13、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颈椎病、胸出口综合征、肺癌等恶性肿瘤肩部转移等
肌名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肩胛下肌
肩袖肌腱起止点及功能
起点
肩胛骨冈上窝 肩胛骨冈下窝 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肩胛下窝
止点
肱骨大结节上部 肱骨大结节中部 肱骨大结节下部 肱骨小结节
8
功能
肩外展
肩外旋
肩内收、内旋
肩关节查体
10
• 视诊: 三角肌,肩胛骨,方肩 • 触诊:肩锁关节、大结节、结节间沟压痛 • 活动度:前屈上举、外旋、内旋、外展主动和被动活动力量
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现,凡发生盂肱关节前脱位者,若在复位之后患肩仍不能外 展,则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为100%;在老年人中,未引起骨折或脱位的外伤也可以引起 肩袖撕裂;任何移位的大结节骨折都存在肩袖损伤。
创伤可根据致伤暴力大小而分为重度暴力创伤与反复的微小创伤,后者在肩袖损伤 中比前者更重要,日常生活活动或运动中的反复微小损伤造成肌腱内肌纤维的微断裂, 这种微断裂若无足够的时间修复,将进一步发展为部分或全层肌腱撕裂,这种病理过程 在从事投掷运动的职业运动员中较为常见。
14
• 站立位,将患肢被动外展90°,然后令其缓慢放下 • 如不能慢慢放下,无力坠落:+ • 多见于冈上肌腱完全撕裂,也见于冈上肌肱骨大结节止点撕脱性骨
折 • 特异性高、阳性率低
外旋肌(冈下肌、小圆肌)
15
外旋衰减征 (The external rotation lag sign ) • 坐位,屈肘90° • 将被检查者患侧上肢用力外旋至最大限度 • 放手后,被检查者如能保持外旋状态:• 不能保持,上肢自动内旋:+
• 基本病理过程: 水肿、出血-变性-肌腱撕裂
50
Neer分期
• Ⅰ期:临床初期肩袖损伤是由于微创伤伴有水肿、出血引起的 急性无菌性炎症,多发生在25岁内。
• Ⅱ期:如果损伤继续发展形成肌腱炎、纤维化,多发生在25-40 岁。
• Ⅲ期:进一步发展导致肌腱脆性增加、断裂,多发生于40岁以 上。
临床表现
但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肩袖撕裂的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肩峰下的撞击无关,而是 单纯由于损伤或肌腱退化所致,此外,存在肩峰下撞击的解剖异常的病例也并非都会发 生肩袖破裂,因此,肩峰下撞击征是肩袖损伤的一个重要病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47
4.创伤:
创伤作为肩袖损伤的重要病因已被广泛接受,劳动作业损伤、运动损伤(体操、投掷、 排球、乒乓球、游泳、举重等)及交通事故都是肩袖创伤的常见原因。
1. 小撕裂(<1cm) 2.中度撕裂(1-3cm) 3.大撕裂(3-5cm) 4.巨大撕裂(>5cm) 三、根据形态:新月形、“L”形、“U”形、巨大回缩形。
肩袖损伤的处理方法
病变 <30%肩袖部分撕裂
手术方法的选择
治疗 关节镜下肩袖新鲜化
30%-50%肩袖部分撕裂
>50%肩袖部分撕裂 ,小或中度 全层肩袖撕裂 大或巨大肩袖撕裂
横断面:肩胛下肌、冈下肌及小圆肌腱显示最佳
34
冈上肌中央腱
横断面:肩胛下肌、冈下肌及小圆肌腱显示最佳
35
1:肩胛下肌肌腱 2:冈下肌肌腱
1 2
36
小圆肌肌腱
37
肩胛下肌肌腱
38
冈上肌肌腱
39
冈下肌及小圆 肌肌腱
斜矢状面
1、肩胛下肌腱 2、冈上肌腱 3、冈下肌腱 4、小圆肌腱
40
2 3
1
肩袖损伤的诊疗及其鉴别诊断
1
内容简介
• 解剖
2
• 体检方法
• 影像分析
• 肩峰撞击征
• 病因、病理、Neer分期
• 临床表现
• 诊断、分型、鉴别诊断
• 治疗: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术后康复锻炼
解剖及功能 anatomy & function
3
• 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之 肌腱在肱骨头前、上、后方形成的袖套样 肌样结构
• 保持肱盂关节稳定,维持上臂各种姿势和 完成各种运动功能
• 支点作用
概述-解剖(骨)
肩胛骨
1. 锁骨 2. 肩峰
1 3
4
2
4
5
3. 喙突 4. 肱骨头 5. 关节盂
概述-解剖(肩袖)
1.
1. 肩胛下肌
2. 冈上肌
5
2 3 4
3. 冈下肌 4. 小圆肌
概述-解剖(肩袖)
6
概述-解剖(肩袖)
7
45
2.血运学说:
冈上肌腱远端1cm内为无血管区域,是肩袖撕裂最常发生的部位;尸体标 本的灌注研究也证实了该危险区的存在,即冈上肌腱关节面血供比滑囊面侧差, 这与冈上肌腱关节面撕裂多于滑囊面侧撕裂相一致。
但是还有人发现,冈下肌腱远端1.5cm内也存在乏血管区,但冈上肌的撕 裂发生率远高于冈下肌腱,因此,除了血供因素外,应当还存在其他因素。
9
• J.S. Smith 英国解剖学家 ,1834
• Depalma AF et al. 尸体解剖研究,1963
50~60岁死亡人群: 30% 大于70死亡人群: 几乎100%
病因
43
• 退变学说、 • 血运学说、 • 撞击学说、 • 创伤学说四种主要论点。
44
1.退变学说:
肩袖损伤主要是由于肌腱内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国外学者(Fukuda等)通过尸 体解剖研究表明了肌腱退变组织的病理特点:肌纤维在止点处排列紊乱,变性、坏死、 断裂以及有骨赘形成,这些退变在40岁以下的成人中很少见,但随年龄wenku.baidu.com长呈加重的 趋势;肩袖断裂在40岁以前很少发生,而40岁以后起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这些研究支 持了退变学说。
27
冈上肌出口位
28
29
肩峰下撞击征
30
• 95%肩袖损伤是由于肩峰下慢性撞击(卡压)所致。
• 肩部外侧的最上方是由肩峰、喙肩韧带、喙突组成的喙肩弓,喙肩弓与肱骨头之间形成 的三角形间隙,称为“肩峰下间隙”。任何原因导致肩峰下间隙体积缩小,均可引起肩 峰下撞击征。
• 常见原因因素:肩峰下骨赘、肩峰及喙突形态、喙肩韧带增厚、肩锁关节退变并骨赘形 成、肩峰下籽骨、外伤导致肩峰及喙突骨折等;其中,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骨赘为主要因 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