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表现
慢性期(15天以上)
T1、T2加权像为高信号,范围扩大。
T2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再一次引 起磁化率差异,缩短T2)。 最后血肿液化吸收,囊变软化灶形成呈长T1 长T2信号。
正常影像学表现(CT)
平扫:颅骨、脑实质(皮质、髓质)、脑室、 脑池、脑沟、脑裂 增强
经典层面
正常影像学表现(MRI)
脑实质(皮质含水多) 脑脊液(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
经典层面
鉴别CT MRI?
正常与否判断标准?
对称性?
三、病变基本表现
CT及MRI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纵 裂、左侧外侧裂、脑沟内广泛的高密度区
(二)脑血管疾病
脑梗塞 脑出血
1、脑梗塞
原因:
血栓形成、粥样斑块、肿瘤栓子及脂肪等引起狭窄或 闭塞,相应脑组织供血不足。
分类:
缺血性:低密度区,累及皮髓质,多为楔形和不整形, 边缘不清。可有占位表现,增强可出现脑回状。 出血性:缺血性脑梗塞后血液再通,但坏死血管易破 裂出血。CT为低密度区中出现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 腔隙性:深部髓质小血管闭塞所致,多位于双侧基底 节、脑干及双侧侧脑室旁部位,直径小于1.5cm。
wk.baidu.com
部位:
好发于基底节、丘脑、脑桥和小脑。
CT表现
脑出血CT分期: a急性期 b亚急性期 c慢性期
影像学表现
急性期(3天内):
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CT值为60~ 80Hu。 血肿周围由低密度水肿带环绕。 占位效应。 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表现为相应部位的高密度区。
影像学表现
亚急性期: 发病3~7天后,血肿边缘开始溶解、吸收, 边缘变模糊,表现为高密度区缩小。

胶 质 瘤 术 后 复 发
2、脑膜瘤
临床、病理
发病部位: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多居脑外,与 大脑镰、小脑幕、颅骨广基底相连。 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绝大多数为良性; 多见中年女性,起病慢,病程长,逐渐出现呕吐、头 痛等。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a、平扫肿瘤多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可见斑点状 钙化; b、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状病灶,无水肿或轻度 水肿; c、广基底与颅骨、大脑镰或小脑幕相连; d、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均匀性强化; e、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一、影像检查方法
X线检查:头颅平片、脊椎平片、脑血管造影…… CT检查:平扫、增强、CTA、CT灌注成像…… MRI检查:平扫、增强、MRA、弥散成像……
影像学检查技术
X线 --------- CT----------MRI
CT&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 价值:
清楚显示解剖结构,脑灰白质对比度佳, 能够清晰显示颅骨、软骨、椎体、椎间盘 及脊髓,易于判断正常与否,在中枢神经 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X线、CT、MRI
正常影像学表现 (X线)
头颅平片
颅壁:儿童较薄,成人较厚,还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颅缝:冠状缝、矢状缝及人字缝为颅盖骨缝,呈锯齿状 线状透明影。 颅壁压迹: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压迹、板障静脉压迹、 蛛网膜粒压迹。 蝶鞍:正常蝶鞍前后径平均为11.5mm,深径为9.5mm。 内听道:基本对称, < 3mm。 颅内非病理性钙化:松果体、大脑镰、侧脑室脉络丛;
影像学表现
慢性期: 1个月后血肿成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2个月后血肿基本完全吸收,形成低密度 软化灶;
急性期脑出血
A
B
左额顶叶血肿
12天后CT复查
脑出血亚急性期
A
B
发病20天
发病3个月后
脑出血慢性期
右侧基底节血肿 破入脑室
(三)脑肿瘤
常见肿瘤多有典型表现,70%-80%的 脑瘤经CT、MRI可作出定性诊断。 常见肿瘤为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 听神经瘤、转移瘤等。
转移瘤
转移瘤
谢谢大家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出血表现随时间有特征性变化。与红细胞内血红 蛋白(铁)变化有关。 急性期( 0-3天) :T2稍低信号T1等信号; 亚急性期(3-14天):
3-5天,T1周边高信号,标志亚急性期(正铁血红蛋白在 红细胞内形成),T2低信号 ; 6-8天,于T2、 T1加权像周边均见高信号(红血球破 裂)。 9-14天, T1 、T2高信号。
影像学表现
急性期:
急性期24h以内,脑梗塞在CT上常无异常表现 或表现为低密度影(建议随访)。
右侧额颞顶叶大面积脑梗塞
24小时内为正常
腔 隙 性 脑 梗 塞
右 侧 大 脑 半 球 颞 枕 叶
陈旧性脑梗死2月后
出血性脑梗死
脑梗死MRI表现
2、脑出血
原因:
高血压(常见)、血管畸形、动脉瘤、肿瘤等。
滑,前缘小圆形气体影
左颞顶区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颅骨骨折
右额部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天)
右额部硬膜外血肿(外伤后2周)
右额部硬膜外血肿(外伤后2月余)
影像学表现
3、硬膜下血肿:
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或长弧形高密度区, 范围较广,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可跨 颅缝。
急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恶性 胶质瘤、髓母细胞瘤)
1、星形细胞瘤
临床、病理
多见于年轻人,也可见于儿童和中年人,一般不见于 65岁以上的病人。 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依分化程度分为四级,Ⅰ、Ⅱ级肿瘤边缘清晰,无或 轻度强化;Ⅲ、Ⅳ级肿瘤呈弥漫性浸润生长、不均匀 强化。 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占颅内肿瘤的40%。
病灶:位置(脑内、脑外)、密度(高、等、低、 混杂密度)、 增强(是否强化、均匀与否) 脑结构改变:占位效应(中线结构、脑水肿) 颅骨改变:颅骨病变、颅内病变
四、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颅脑外伤 脑血管病变 颅内肿瘤
(一)脑外伤
常见为以下几点:
脑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影像学表现
CT及MRI表现:
蝶鞍内或鞍上池可见等或稍高密度肿块; 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骨质破坏; 向蝶窦内生长、侵犯包绕颈动脉; 压迫第三脑室发生阻塞性脑积水; 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 间接征象:垂体高度≧8mm,垂体上缘隆突, 垂体柄偏移。
正常?
垂体瘤
4、转移瘤
临床与病理
40岁以上中老年人; 多有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 病灶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处且多发,顶枕区 多见。 多发、瘤周水肿、强化。(小病灶大水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左额 颞部新月形高密度区, 血肿范围较广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混杂密度病灶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右额 顶部新月形低密度区
影像学表现
4、蛛网膜下腔出血:
表现脑沟、脑裂内密度增高影,可呈铸型,大 脑纵裂多见。 发病急,突发喷射状呕吐。
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外侧裂、大脑纵裂前部 及部分脑沟内高密度区
1、脑内血肿:
血肿多位于受力或对冲部位,多位于额颞叶。 急性脑内血肿表现: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 区,轮廓清楚,周围有脑水肿。
影像学表现
2、硬膜外血肿:
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局限性梭形或半圆形高密 度影,范围局限,约85%的急性硬膜外血肿伴 有颅骨骨折;不跨越颅缝。
A
B
急性硬膜外血肿: 左侧颞顶部梭形高密度区,边缘光
MRI表现:
典型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明 显均一性强化,部分可见囊变或钙化,呈相应的 MRI表现。邻近脑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脑膜瘤(钙化型)
脑膜瘤MRI增强表现
3、垂体瘤
临床、病理
部位:蝶鞍内或鞍上池。 分类:功能性腺瘤、非功能性腺瘤。 临床:头痛、不孕、视力障碍、分泌功能亢进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