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覆被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目的的长期改造、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人类活动。

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

土地覆被: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态,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各类作物、土壤、冰川、水面、森林、草地、水泥及沥青路面等。

1.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
2.气候条件因素的影响,
3.温度高低因素的影响,
4.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5.年降雨量大小因素的影响,
6.海拔度高低因素的影响,
7.道路交通因素的影响,
8.土壤肥沃与贫瘠因素的影响,
9.土地面积大小因素的影响,
10.土地坡度大小因素的影响,
11.土壤有机质含量因素的影响,12.土壤酸碱度因素的影响,
13.水资源灌溉配套设施因素的影响,
14.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15.种子品种因素的影响,
16..农作物管理技术因素的影响,
18.肥料多少因素的影响,
19.各种病虫草害因素的影响
20.各种突发性天气气候灾害因素的影响
在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交通的不断发展对土地利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通对于土地利用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过程可以总结为:交通的发展提升区域的可达度,区域的区位优势得到提高,人口和投资的增多使得土地的经济价值增长,引起土地空间的重新布局,产生交通的廊道效应。

(2)从土地经济效益方面对交通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交通发展对土地经济效益存在十分显著的影响,其中交通密度以及距离交通干道距离对地价的影响尤其显著,交通站点对地价的影响较前两者略小。

土地利用/覆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地球或一些区域上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以自然的状态呈现。

这是一个环境涵盖了所有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环境可分为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完整的生态单位,是指没有受到人为大规模干扰下自我运作的自然系统,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岩石,大气,和在其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现象;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普遍的自然资源和物理现象,如空气,水和气候,以及能源,辐射,电荷和磁性。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改变地球表面物理特征(如粗造度、反照率、土壤含水量等),如把耕地变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或交通用地,改变了地面的下垫面,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另一方面是影响大气中的微量元素,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过程,另外,土地利用变化还通过土地覆盖的改变而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影响区域的水分循环特征、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组成,从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1 LUCC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
2 LUCC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LUCC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4 LUCC对水文状况的影响
5 LUCC对陆地碳循环的影响
(一)对水环境影响。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水量的时空分配。

随着人口和城市数量、规模的增加,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工业、商业和生活设施,树木和植被的减少降低了蒸发和截留,房屋、街道的建设降低了地表的渗透能力和与地下水之间的流通性,增加了地表径流和下游潜在的洪水威胁。

随着土地开发利用范围的扩大与强度的增加,会造成对水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使得水资源的供给都变得非常紧张。

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比例的变化是造成河流水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形式,像林地、农田和城镇会对水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是如此。

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学物质排入地下,这不仅造成了对浅含水层的污染,而且还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模数相差悬殊,陡坡旱地的水土侵蚀模数是缓坡林地的400多倍。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开荒,陡坡耕作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对土壤境影响。

土地最为基本的表层元素――土壤,是动植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类型及其空间组合影响着土壤养分的循环。

贵州省山丘沟壑、岩石洞溶等喀斯特地貌面积所占比重较大,这一自然地理特征对贵州省土地开发利用造成很大压力;加之今后全省城镇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将日益增强。

如果工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地质土壤条件良好的盆地、平坝,那么肥沃的农田将减少,区域整体土壤质量必然会下调一个层次。

此外,许多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不合理的城市交通建设,森林砍伐,矿山开采,陡坡开垦,顺坡种植等都是造成土壤侵蚀
和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三)对大气环境影响。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化学成分的影响。

土地表面是CO2、CH4、N2O、CO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

森林消失、土壤碳的氧化,化石燃料的燃烧等都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目前,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约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量的30%。

土地利用变化是大气中CH4和N2O增加的主要来源。

另根据统计,60%的一氧化碳来源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表及其覆盖的植被,决定着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配,土地表面性质的变化引起能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过程中,尤其是近年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的过程中,使得几乎所有地表大气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如太阳辐射、温度、湿度、能见度、风速、风向及降雨等,城市热岛效应是居民地扩展对局部气候影响的最好例证。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对于城市尤其是城郊地带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等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CO2、CH4等)的含量增多,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气候逐渐变暖;二是由于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即由于地表反射率、粗造度、植被面积以及植被覆盖比例的变化引起温、湿度、风速以及降水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局地与区域气候变化。

(四)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由于人口压力在不断增大,人类对土地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多的延伸到更加边缘的生态脆弱区,如对湿地的开发,可能造成许多濒危物种的灭绝。

同时从森林生态系统向农田生态系统转变的过程中,区域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化,功能退化,系统稳定性降低。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诸多因子中,栖息地的干扰、破坏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景观破碎化使得物种基因流动受到阻碍,斑块间流通性降低,生活在斑块中心部位的适应于稳定环境的物种逐渐从斑块中消失,为适应能力强的边缘物种所替代。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不是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唯一驱动力,但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它与其他许多全球变化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生物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