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注射部位定位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内射法
二、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皮下注射部位
• (二)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 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 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 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 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 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 • (三)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 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 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 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 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 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 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 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 注射者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 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 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 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 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 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 肌内注射。
各种注射部位定位法
• 一、皮内注射法(ID)
• • • • •
二、皮下注射法(H) 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 四、静脉注射法(IV或iv) 五、股静脉注射法 六、动脉穿刺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部位 1.皮肤试验 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2.预防接种 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二)操作方法 1、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 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签皮试协议 2.用1ml 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 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 度至15度刺入皮内。 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 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 针头,切勿按揉,按时观察反应。 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 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三)注意事项 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四、静脉注射法(IV或iv)
• • • 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 (一)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 浅静脉 (二)操作方法 1、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 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 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消毒皮肤,嘱 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 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 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 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 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 (三).注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 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 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 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 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
•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 (一)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 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 平线,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 象限并避开内下角即为注射区(如图)(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 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如图)。
• (二)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 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2.消毒皮肤,待干。 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 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 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 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 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 • (三)注意事项 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 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 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 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