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核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摘要: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展更具战略前瞻性的积极的核能国际合作。必须把自己的事做好。更大程度的开放“引进来”。更积极主动的“走出去”。
关键字:和谐发展核能,新能源安全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引言
核能和平利用产业是一个以众多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战略产业,就其本身的专业技术而言,它包括了核反应堆、核燃料循环、同位素与辐射、核废物处理、核安全与防护等技术。就其产品而言,又包含了高效能源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非核高新技术。一个国家核能和平利用技术的水平是衡量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核能和平利用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我国核能和平利用产业是在核军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就总体而言,目前尚处于结构调整期,发展水平还不高。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核能和平利用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以及技术水平均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尚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十五"期间,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新世纪全球核能复兴的全新核能发展时代,我们既要继续发扬“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精神,也需要符合时代的新的精神力量。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构想理念。这个理念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
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这个理念,体现了中国将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的愿望,体现了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发展趋势和客观需要。
2006年7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针对日益受到关注的世界能源安全问题首次提出了“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并提出各国应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
中国政府“构建和谐世界”和“新能源安全观”的理念应当是中国核电履行自己世界责任的基本准则。笔者建议,中国应当倡导“和谐发展核能”的新和平利用核能发展观。和谐发展核能,使核能发展真正成为和平的、安全的、经济的、可持续的、互利共赢的、平等的和社会和谐的,才能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中国核电要在全球核能复兴发挥最大的作用,要承担更大的世界责任,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去做。笔者建议:
一: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从不断向上更新的世界核能发展预测和中国核电发展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核电和世界核电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的广大核能工作者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能力水平上必须紧紧跟上时代步伐,目光更远一点,思想更开放一点,信心更坚定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伐更快一点,更加从全球的视野,从中国在世界的和平崛起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核电现阶段的发展,以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和谐发展核能。
和谐发展核能,承担世界责任,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中国需要制定和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并争取3-5年内培养建立起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有开阔视野,既熟悉核能业务又熟悉国外文化、法律、经营管理、甚至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的高素质国际化管理人才。在大力培养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人才。
二:开展更具战略前瞻性的积极的核能国际合作。
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核能的经济和政治作用,把核能作为中国能源外交与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政府能源和核能主管部门制定前瞻性的核能国际合作方针与战略,并使之融合统一于国家的能源外交战略与中国的总体国际战略中。中国核能国际合作实践既为中国核电的发展服务,也主动为中国能源外交战略服务,为国家总体国际战略服务。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推动国际多边合作和国际单边合作,推动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并争取发挥主动作用。
三:必须把自己的事做好。
坚定信念,坚决实施跨越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核电的又好又快又安全的发展,确保2020年中国核电建设规划和2030年中国核电建设远景规划的实现;增强自主创新,明确重点跨越,确保到2020年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与产品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中国第四代核电技术与产品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推进中国核电与相关产业的体制改革,使体制更加完善,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2020年前后打造出一批在核电站的设计、制造、成套总包、建造和运营管理方面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2030年前形成世界水平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核电应当成为世界核能和谐发展的标杆。
四:更大程度的开放“引进来”。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全球能源市场投资相对低迷的形势下,抓住当前世界核能处于复兴起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中国核电发展的市场优势,充分利用世界核能产业几十年来积累发展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甚至于产能,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以自主为基本点,扩大开放,广泛合作,更大程度“引进来”。坚持开放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国核电相关企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与再创新,大力提升中国核电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超越“以市场换技术”的简单交易原则,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准则,以世界的支持促进中国核电的又好又快又安全之全面整体发展,以中国核电的发展促进世界核电的共同发展。
例如,可以考虑不再单纯地追求国产化比率,而更着重于全面培养中国核电技术与装备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更主动地建立为我所用的全球供应链,以获得核电厂安全、技术和经济性能指标的最优。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核电建设的100%国产化。
五:更积极主动的“走出去”。
从政府和公司两个层面,制定政策、规划和措施,鼓励中国核电相关企业发挥比较优势,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准则,积极地、全方位地“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主要包括:
积极参与国际核电项目的分包,包括设备供货,勘探与设计服务,建造等等;
寻找适当机会,积极参与国际核电战略联盟,与国际核电承包商合作;
海外投资开发核电项目,有条件有机会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争取控股。;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总包核电站建设或运营管理等。
在“走出去”的同时,根据核能发展所要求的各种核心竞争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措施,培育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在202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初步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203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利用核能发展核电的愿望,中国核电有着义不容辞的帮助责任。在这些市场上,应当是“先与之,后取之”甚至“多与之,少取之”,应当更具有“前人栽树,众人乘凉”的长远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