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课程结课论文学号、专业:1408201034 仪器科学与技术
姓名:飞骏
论文题目:中国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指导教师:雅丽
所属学院:电子工程与自动化
成绩评定
教师签名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12月14日
自1949年成立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虽然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估中中国始终排名靠后,各种压力影响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种压力中处于决定性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生的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等给公众的生活、健康与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也重影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历史上工业大国所发生的一些环境保护问题的讨论,横向与当前国环境问题进行对比,探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环境保护的重重困难,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业大国;横向对比;雾霾;未来展望
1历史上工业大国发生的意义特殊的环境污染事件 (4)
1.1 伦敦雾霾事件 (4)
1.2 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5)
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7)
2.1 中国的雾霾 (8)
2.2 横向对比 (9)
2.3 环境问题的启示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考 (9)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历史上工业大国发生的意义特殊的环境污染事件
纵观近代三百年,是属于工业革命的两百年,从十八世纪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美国发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如今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文明形态,使拥有了工业化、城市化、化、法制化、教育普及以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的特征,但是同时,单一强调工业化的进程却没有注意工业化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使得历史上的工业大国英国、美国等都遭遇过灾难性的环境问题。
通过了解、学习英、美政府对污染事件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以及他们所积聚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经验,对我们今后治理雾霾天气、环境问题会有诸多启示与借鉴。
1.1 伦敦雾霾事件
早在1863年,伦敦市首都开通地铁后,乘客就从烧煤的牵引机车里问到了浓重刺鼻的硫磺气味,问题反馈到英国最高层,决策者却用一个“拖”字来应对,直到1952年12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伦敦雾霾事件”,决策者们才猛然惊醒。
1952年12月5日到8日,一场灾难突降伦敦。
伦敦市地处泰晤士河谷肚带的高压中心,却连续风速表读数为零,又正值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粉尘在无风状态下与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全城被雾霾笼罩,能见度只有几米,所有航班被迫取消,大量汽车停开,行人找到路的唯一办法是沿着马路护栏和房屋摸索前行,各个医院的呼吸道患者爆满。
4天时间里,因雾霾天气引发的直接死亡人数达到4000多人,其中主要是儿童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
两个月后又有8800
人陆续丧生,最终死亡人数达1.2万人1。
专家在对事件进行调查后指出,酿成此次伦敦雾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市民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逆温层现象则是此次事件的帮凶。
煤炭燃烧时会生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
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飘尘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后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
而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了10倍,二氧化硫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
经过此次雾霾事件,英国政府痛定思痛,于1954年首次推出了厉的治污特别法案。
1956年,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其中规定,在伦敦城的燃煤电厂一律关闭,在一批城镇设立无烟区,区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大规模改造市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
以此同时,还推出举措治理污染重的泰晤士河,因为当时泰晤士河已看不到一条鱼,甚至跌落河中的人还要进行常规防疫接种。
彻底治理污染不可能一蹴而就。
1974年至2007年,根据治理进度,伦敦市政府又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案》、《环境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汽车使用条例》、《能源法》以及《空气质量战略》等法令,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保护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
1.2 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
早期金矿、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洛杉矶市很快就变得空前繁荣,
著名的电影业中心好莱坞和美国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都建在了这里。
城市的繁荣又使洛杉矾人口剧增。
白天,纵横交错的城市高速公路拥挤着数百万辆汽车,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庞大的蚁穴。
随着一战和二战的相继爆发,洛杉矶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不断强化,加上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攀升,美国政府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而非城市生活,导致洛杉矶空气质量持续恶化3。
1943年7月26日,洛杉矶首次发生了光化学污染事件,政府对当时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很快就能搞清楚的。
开始认为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导致洛杉矶的居民患病。
但在减少各工业部门(包括油精炼)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后,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后来发现,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同二氧化氮或空气中的其他成份一起,在(紫外线)作用下,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这就是洛杉矶烟雾4。
但是,由于没有弄清大气中碳氢化合物究竟从而来,尽管当地烟雾控制部门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油提炼厂储油罐油挥发物的挥发,然而仍未获得预期效果。
最后,经进一步探索,才认识到当时的250万辆各种型号的汽车,每天消耗1600 万升汽油,由于汽车汽化器的汽化率低,使得每天有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进入大气。
这些碳氢化合物在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一种新型的刺激性强的光化学烟雾。
这才真正搞清楚了产生洛杉矶烟雾的原因。
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
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
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
饱受光化学烟雾折磨的洛杉矶市民于1947年划定了一个空气污染控制区,专门研究污染物的性质和它们的来源,探讨如才能改变现状。
于是著名的《空气
清洁法》诞生了,但它也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1851年,芝加哥和辛辛那提市开始进行保护空气质量的立法尝试。
继而,美国从1955年的《空气污染控制法》到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1967年的《空气质量控制法》,再到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以及后来的1977年修正案、1990年修正案等多次修正而逐步完善,建立起来了一个完整的法律规体系。
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修改完善,美国的清洁空气法确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
管理措施的核心包括:
1.设立空气质量管理区,加大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的自主权,以期环境
政策能够以最有效的式落实;
2.设立排放可证制度,格控制排放源;
3.为交通污染源(从燃机、汽油到排放)设立了格环境标准;
4.开放环境交易市场,将市场化手段引入环境减排中;
5.投入很强的科研及管理力量,开发通用的环评软件及有效的污染控
制技术。
经过40年的治理,尽管洛杉矶的人口、机动车都有几性的增长,但是发布环境警告的天数却从1977年的184天下降到了2004年的4天,可见其治理的显著成效值得学习与借鉴。
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1994年3月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战略并全面推进实施,到进入新世纪,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可持续发展涵的认识,并于2003年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再到此后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先进理念5。
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中国崛起的关键性决策。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条综合的、多面的,其中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我看来,前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提出并没有引起人民的足够认识与关注,但是通过环境的恶化以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的显现,人们终于更为重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行,所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对于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合理开发,这样才能造福子万代。
前文通过横向时间对比可以了解到,如今的发达同样也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以及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危害,再通过有效的治理缓解了环境压力,使他们的重新变蓝。
所以下文我将通过横向的与我国的国情对比,学习借鉴他们的优良法,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的环境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2.1 中国的雾霾
2013年一月份,全国中东部、东北及西南部分地区遭遇重雾霾过程,涉及人口达到八亿以上。
更是连续遭受了四次雾霾过程,其中第一次是新世纪以来最重的一次。
其中一月份29天中游24天为雾霾天,是1954年同期最多。
雾霾天气所带来的是呼吸道感染患者比例同比大幅上升,短短一个月飙升了7-8倍。
同时,交通事故频发。
紧京港澳高速公路—路段上,13日的早上8点到下午5点的9个小时,连续发生40多起交通事故。
根据环保部门相关官员指出,雾霾的产生主要由于大量的煤、油和基建的产生。
一是火电、钢铁、水泥行业为主的煤炭消费;二是使用非清洁油品的机动车
辆;三是“大上快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
其中,煤炭、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排量大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6。
作为形势最为峻的城市之一,率先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
一是环保部门检查督促,58家重点企业实现了停产,完全切断了污染源,41家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等式,减少了30%以上的污染排放。
二是在极重污染日,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30%的公务用车。
三是制定了《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案》。
四是开始就《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向全社会征求民意。
2.2 横向对比
与伦敦的空气污染均发生于冬季是由于冬季的扩散条件不好。
但是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
伦敦是煤炭型污染,主要是一次污染物,而基本是复合型污染,既包括煤炭污染,也包括通过大气化学过程形成的二次颗粒物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重要城市的雾霾天气下,检测到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是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的主要成分之一。
并且研究也指出,席卷全国的强雾霾天气是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美国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的混合体,还跌价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所以看来,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困难重重。
2.3 环境问题的启示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考
面对如此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有效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可以纵观发达的历史,汲取它们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这大规模的环境污染问题出发,反应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从这次问题中,我想到了一些可以实行的建议也会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有一些帮助:(1)加强立法,加大惩罚力度
依法治理是实现久安的根本。
伦敦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有法可依、有可循才会使治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使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并且必须采取厉的政府管制,就如反腐一样,治理环境不能仅仅依靠自律,还需要强硬的法律手段。
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必须紧紧依靠依法治理来取得长足的进步。
(2)加强综合性治理
中国的环境问题不同于国外的问题,中国国情也不同于外国国情,所以这第都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从环境问题考虑,它既与燃料结构有关,也是人口、交通、工业、建筑高度聚集的结果。
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难题,必须结合地形、气象、能源结构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样,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国土面积世界第三的泱泱大国,所以法律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情况、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各地不同的发展战略,不能说一种战略走到底。
(3) 加强科技开发
科技工作在治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决策作用。
正如英国和美国,他们通过改善燃油的性能、煤炭结构提高了燃料的效率,减少了污染的排放。
目前我国多产品和科技还依旧依赖进口,这反映出我们的环保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此类企业的扶持。
再纵观目前国情,政府已经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已经通过政策大力发展科技力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着力转型。
但是转型中仍有一些问题,例如科技立体系不完整、科技投入没有形成规律性的稳定增长机制、
科技投入不能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协同创新不够等等,归根到底就是需要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保障科技创新发展。
(3)民众监督、督促政府有所作为
英国比服委员会的空气污染报告的发表,空气立法才有了可能。
其中西蒙波奇特是英国民间空气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创办的伦敦清洁空气组织在过去几年不断给政府施压,游说欧盟提高空气质量标准。
相较于我国的国情,民众目前对环境的保护已经有了密切的关注,但是缺少的有关的组织来进行活动,而更多的是网络的报道,但是网络报道的真实性经常有待商榷,所以希望相关的组织和部门能够快速的建立。
而近来,中纪委的次次重磅出击,让人民了解了政府的反腐决心,也希望能够长期的监督、督促官员和部门的廉洁奉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中国梦。
总结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新的经济发展略,它明确了人口、环境资源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中,环境资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发展的再好的经济都是空谈,所以本次论文我从环境资源的角度,通过国近年来日益重的雾霾现象,对比之前发达英国、美国所发生过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并希望从中能够寻找到一些可借鉴的法等。
但是归根到底,中国始终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需要建设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道路,即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得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达明.死亡上万人的伦敦雾霾[N].
2杨拓,张德辉.英国伦敦雾霾治理经验及启示[A].当代经济管理,2014.4,第36卷第4期
3郑权,田晨.美国洛杉矶雾霾之战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财经,2013.11
4丁金光,杨航.光化学污染的预防与处置[A].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5邓楠.中国可持续发展:回顾与展望[A].中州学刊,2009年9月第5期
6黄丽华.北京雾霾事件与国外污染事件简析与对比[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9年第1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