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洁婚恋小说中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著名女作家,她创作了一系列婚恋小说,通过这些作品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知识女性形象。
从这些女性形象中我们能发现张洁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对社会的清醒认识。
本文主要以张洁的婚恋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加深我们对张洁创作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张洁婚恋小说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a
张洁是中国当地文坛上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创作了一系列婚恋小说,书写女性在婚恋中的境遇,触及女性心灵深处的困惑,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知识女性形象。
《爱,是不能忘记的》、《七巧板》、《方舟》、《祖母绿》是张洁婚恋小说的代表作,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张洁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对社会的清醒认识。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如钟雨、金乃文、荆华、梁倩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映了女性自我解放道路的艰辛。
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跨越了时代,表现了不同时代女性的重负,形成了坚守道德、反思、追求解放的三类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解放发展的不同历程。
一张洁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张洁一直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为基础,以女性的直觉表达对爱情、
婚姻的理解。
张洁前期婚恋小说创作中多注重浪漫的爱情,虽然显得幼稚,但她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却是真实感人的,呈现给读者鲜明的个性,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1 坚守道德的女性形象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张洁小说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基调,她追求人格的尊严、道德的健全,正是立足于这种追求,在当时文坛上大都创作“伤痕小说”时,张洁用全新的道德视角写爱情,她把笔墨放在了女性世界中,用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写下了当时震惊文坛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这篇小说是作家走向女性世界的开山之作,张洁在思考女性的爱情婚姻问题时,给我们塑造了一类坚守道德的典型形象。
爱情本是美好的,是人们不懈追求的。
但爱情与婚姻的分离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困惑。
《爱,是不能忘记的》描写了钟雨母女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彻底否定了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性爱情婚姻,对传统社会道德进行了深刻思考。
张洁通过阐释钟雨的思想行为,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理解,爱情是精神世界的相互慰藉,是超脱现实的心灵呼唤,这是理想的爱情,虽然很难实现,但展示了钟雨承受的痛苦,表达了张洁对爱情婚姻的思考。
钟雨一生都在坚守道德,她年轻时与一个纨绔子弟相爱但很快分手,她经常为那时所犯的错误而羞愧。
对女儿的婚姻问题,她不关心女儿是不是嫁得出去,而是看重婚姻的实质,她曾告诉女儿:“珊珊,要是你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是独身生活下去,
也比稀里糊涂地嫁出去要好得多。
”这好像不近情理,但反映出她对女儿幸福的重视,也表现出她对生活的完美追求。
经历了一次错误的短暂婚姻后,她坚定地追求爱情,可以为之牺牲,但爱情对她来说如同梦幻,她为了他人割舍了自己的幸福,独自品尝孤独,用道德观念紧紧束缚自己。
虽然她一生与老干部相聚的时间累加起来不到一天,但她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一直牵挂着对方,并无数次回忆短暂的相处时光。
钟雨虽然对爱情充满热情,但一直没有跨越界限,社会观念、传统道德使她在痛苦里挣扎。
“二十多年了,那个人占有着她全部的情感,可是她却得不到他。
她只是把这些笔记本当做是他的替身,在这上面与他倾心交谈。
”这是一种崇高的而又无奈的情感,她坚守道德,忍受着精神上的磨练,这使她爱的非常沉重,但她没有半点遗憾。
张洁对钟雨的爱情追求是持欣赏态度的,这从文本中可以看出“不管他们变成什么,他们仍然在相爱着……尽管他们连一次手也没有握过,他们却完完全全占有着对方。
那是任什么都不能使他们分离的”。
钟雨的精神爱恋,与张洁的精神追求相似,她试图追求一种超越世俗功利、超凡脱俗的精神爱恋。
《祖母绿》中的曾令儿身上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性的刚毅;既有人世间的爱恨,又有着超越世俗的圣母情怀。
她走出了狭隘、愤世嫉俗的个人情感,成为了一个无私奉献的完美典型。
曾令儿富有才情,但命运多舛,生活的艰辛没有磨灭她为事业献身的热情,她凭着不懈的奋斗追求人生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她身
上我们看到了经过情感磨练,走向成熟的女性,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女性价值。
张洁用深情的笔墨塑造了曾令儿这个个性化的知识女性形象,表现了她美好的心灵世界。
可以说,曾令儿代表“五四”女性文学依赖的知识女性典范,在她身上有着出众的才华、博大的胸怀等,改变了女性书写中的边缘角色,解构了男性中心的观念。
2 反思的女性形象
“文革”后,人们对留在记忆中的无数悲剧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作家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始书写对历史的反思:女性的幸福在哪里?婚恋中的女性如何得到尊重?如何实现女性价值?张洁在
注重爱与理想的同时,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写作中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客观的反思。
由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很多女性缺乏自立意识,多依附于男性,认为女性最大的幸福在于得到男子的体贴,甚至出现了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取悦于男性的现象,忍受无爱的婚姻,丧失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张洁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疗救方法“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告诉妇女不仅仅是抱怨社会和男人的不公平,纠正这种不公平全靠她们自己,靠她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
只有这样,才会从男人那里争取到存在的尊严”。
张洁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她通过很多女性病态的心理,客观剖析问题的实质,写出了被人们忽视的社会现实问题,其中以《七巧板》中的女性形象最为典型。
金乃文、尹眉都是大学生,在医院同住一间病房。
金乃文是脑外科手术的权威,作为知识女性,天生丽质的她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
力获得独立,获得人生的幸福。
但是她却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
从表面看,她患病的直接原因是她的丈夫谭光斗,他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间接原因是封建传统观念及社会思想道德的无视。
但深入思考,金乃文患病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那就是她的病态心理如麻木僵化、自轻自贱、虚伪的贞操观念,对她所谓的完美人格的追求等。
如学生时代的金乃文成绩突出,她与袁家骝恋爱了四年,一切都是平淡的,没有什么不足,让人觉得她的一切太完美了。
为了顺从贞操观念,保住自己的完美形象,她被谭光斗强行占有后,金乃文忍气吞声,没有向未婚夫袁家骝倾诉,而是跪在谭光斗面前,乞求和她结婚。
结婚后谭光斗凌辱她,她也没有想离婚。
金乃文乐于助人又麻木僵化;聪颖自信又自卑懦弱,她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医术、善良的本质摆脱谭光斗的侮辱,做一个政治经济上的独立女性。
但由于传统贞操观念的束缚,又没有自尊自爱的意志,无法争取到自己的尊严。
即使患病后住院,她还主动地给尹眉按摩,帮护理员打扫卫生,给病友读报等,但这种好心总是受到别人的冷落。
留给金乃文的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张洁同情她,但更多的是痛恨。
金乃文内心对谭光斗是充满反抗的,她一直在呐喊、挣扎,以至于谭光斗碰到她身子的部位都会出现皮肤过敏,但在公开场合还是夫唱妇随,这种反抗是无用的。
张洁通过锋利的笔墨塑造出了一个麻木、僵化、充满奴性的知识女性,挖掘出民族性格的愚昧、伪善,以唤醒人们的觉悟。
张洁通过金乃文这个形象,引发我们对妇女问题的深刻思考,女性要在爱情与婚姻中获得幸
福,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她给出了答案,幸福不是靠男人施舍的,要靠自己争取,不仅要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更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克服自身弱点。
尹眉是与金乃文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她不如金乃文漂亮,工作上也不如金乃文,性格上比较倔强,爱钻牛角尖、与丈夫顶撞。
尹眉虽然表面上任性、耍小孩子气、钻牛角等,但内心却是顺从的。
她喜欢袁家骝,觉得很满足,不考虑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婚后尹眉满足于丈夫的照顾,没有什么高层次的追求。
这与金乃文有什么区别呢?她们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靠自己的奋斗争取做人的尊严,为了维护婚姻,她们丧失了本性,也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张洁塑造的金乃文、尹眉两个女性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她用活生生的例子给我们敲醒了警钟,引导女性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自觉投入到女性解放中去。
3 追寻解放的女性形象
男权社会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大都是处在被蹂躏的从属地位。
恩格斯曾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男权的压迫激发了妇女的挣扎与反抗,很多女性不愿意受男性的奴役,演绎了一出出追寻的血泪史。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一些作家开始书写女性的解放道路,张洁笔下也塑造了一批主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她们有着高尚的人格,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人
的尊严、独立,她们用自己的言行证明女人不是男性的附属品。
《方舟》中的梁倩、柳泉,《无字》中的吴为就是突出代表。
《方舟》一直被看作是女性意识突出的作品。
通过描述了三位知识女性:做翻译工作的柳泉、做理论工作者的曹荆华、做电影导演工作的梁倩。
在张洁笔下,这三位知识女性有着独立的精神人格,对事业执着追求,但生活上却处处不如意,非常孤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进行了自强不息的奋斗,在奋斗过程中经历了多种磨难与辛酸。
这三位女主人公不像钟雨一样做浪漫的幻想,而是直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了斗争,但她们也受到了困境“你要事业,你就得失去做女人的许多乐趣。
你要享受做女人的乐趣,你就别要事业”。
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女性解放道路的艰辛。
《方舟》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对爱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们不愿意做男人的工具,不做男性的附庸,也不认同现有的社会价值。
她们向社会公共舆论挑战,不顾虑传统文化赋予她们的性别角色,勇敢地冲破了不幸的婚姻牢笼。
她们与丈夫离婚或者分居,成立了寡妇俱乐部,她们用一个全新的女性世界的标准来衡量世界,以反抗社会对她们的不公平。
虽然最后她们也只能在扶持中相互慰藉,但她们发出了“一个人可以失去一切身外之物,却不可失去自己的人格,否则便失去了立足之地”的声音。
《方舟》写出了三位女性斗争的艰难,为当代女性举起了一面自立、自强的大旗,提出了妇女解放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道路。
《无字》用动荡的社会历史作背景,以吴为作为主线,描写了吴
为一家三代女人悲惨的命运和破碎的婚姻,表达出女性婚恋生活的悲惨、痛苦。
面对这种惨状,女主人公吴为以顽强的生命力站在了世人面前,为自我的存在价值进行不断的斗争。
善良正直的吴为外祖母墨荷,出生于望族,但嫁到叶家后只能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她的母亲叶莲子通过努力成为一名教师,但没有得到来自丈夫的爱与尊重。
吴为自己则靠名气争取到了社会的认同,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女作家,过上了衣食丰足的生活。
她与胡秉宸相遇后,她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爱,付出了自己全部的身心。
她与胡秉宸纠缠了二十多年,献出了所有的一切,最后发现只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
她在丈夫眼里只是欲望的化身,还是处在奴性的地位,最后发疯而死。
张洁通过女性情感存在的问题直指女性自身的深层意识,剖析女性内心的世界,向我们阐释了美满的婚姻是建立在男女相互尊重、相互认可及女性的自立、自爱的基础上的。
总之,张洁的婚恋小说通过不同风采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在追求解放道路上经历的痛楚、辛酸,虽然她们还没有获得最终的理想生活,但从她们的斗争、挣扎中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为现代女性解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丽景:《爱与恨的女性悲歌——读张洁的〈无字〉》,《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2] 赵瑞兰:《〈七巧板〉中的两个女性形象》,《临沂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
[3] 席明:《爱的呼唤与咏叹——论张洁以爱为主题小说的深刻性及其嬗变》,《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作者简介:杨玉花,女,1973—,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