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蕲门者,此昌明者,此灉湖者。’”[3]
置茶马司管理茶马贸易。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 年)
吐蕃赞普朗达玛“ 灭佛”以后,大量僧侣被迫还 宋朝派“ 李杞入蜀,经画买茶,于秦、风、熙 、河搏
俗,遂将他们的饮茶之术传到了吐蕃民间“。 务于不 马”。李杞提出“ 卖茶买马固为一事,乞同为提举买
寝,又多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马”[10]。1081 年( 元丰四年),郭茂恂又提出“ 专以茶
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往来,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主要集中于探寻茶马古
结和友谊,促进了沿途的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 道的主要路线、历代茶马贸易的制度、特点和历史
俗等各方面的繁荣和发展。
作用、沿线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进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 行研究的问题。较少从全局着眼对其进行较全面的
藏之策,这样马便在元朝淡出了原来的角色。但是 贸易。
元朝仍然重视茶叶向藏区的销售,主要是因为茶马
其二是朝贡贸易。明朝成立后,对元朝遗留下
贸易带来的巨额赋税,据《 元史.食货志》载,元世 来的土官和贵族,只要表示效顺,皆授官职,给与印
祖至元六年( 1270 年)茶税年纳银达一千五百万锭。 信,令其世袭。据《 明史》记载“:授喇嘛、禅师、灌顶
制为茶引制,这是茶马贸易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 明朝茶马贸易中一个不同于前代的显著特点。《 甘
革,为明朝茶马贸易的“ 金牌信符”制度奠定了基 肃通志》云“:自唐回纥入贡,以马易茶,宋熙宁间相
础。
继行之,所谓摘山之利,而易充厩之良。有明定制金
宋朝的茶马贸易较之唐朝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和 牌差发,假市易以羁縻控驭,为制番上策。”[19]从此这
茶乡普洱,经下关、丽江、维西、中甸( 今香格里拉)、 间,双方使臣来往不少于 191 次,其中唐使入吐蕃
德钦,西进西藏拉萨,又经亚东,越过喜马拉雅山 66 次,吐蕃使入唐 125 次。吐蕃一年中遣使 2 次的
口,经印度噶伦堡,到加尔各答。
凡 14 年,遣使 3 次的凡 3 年,遣使 4 次的凡 3 年。
叶贸易的政策。首先是实行专门的“ 茶马互市”。 唐 宋朝实行了一套更为严历的榷茶制度。宋朝的榷茶
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 年)唐朝允许交马、互市在赤 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宋太祖乾德二年
岭进行。其次是实行茶税。据记载“:茶税开始于唐 ( 964 年)开始,宋朝在京师、建安等四地“ 置场榷
- 35 -
落的一种铜质牌状凭证。据《 录居封事.马政疏》载:
由于元朝在畜牧业方面吸取了唐宋以来的经“ 考金牌之制,上一行曰:皇帝圣旨,左一行曰:合当
验,建立了自己齐备的马政制度,使战马的生产得 差发,右一行曰:不信者死。夫不曰互市,不曰交易,
到了保证,同时元朝又采用“ 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 而谓之差发”。[20]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通过茶马司进行
西、滇西北和与西藏的茶马古道大大延伸。
盛,特别是到后期差发马制度废除以后,私茶贸易
( 四)明朝时期的茶马贸易
关键词:茶马古道;茶马贸易;历史;价值 中图分类号:K 2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 2006)02-0034-07
茶马贸易。
一、茶马古道的概念与提出
茶马古道是木霁弘教授等在《 滇藏川“ 大三角”
文化探秘》一书中提出的命题。茶马古道这个概念
几千年前,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 一经提出便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着改革
除了这二条主线以外,还有一条在唐朝后期和 唐朝一年中遣使 2 次的凡 8 年。往来使团的人数多 宋朝时相当兴盛的古道,即“ 唐蕃古道”。这条古道 者 50 余人至百余人,少者也有 10 余人。[7]
在前期是连接唐朝与吐蕃的一条政治要道,到后来
总的来看,唐朝的茶马贸易处于形成和开拓阶
逐渐演变成汉藏茶马贸易在唐朝后期和宋朝时的 段,政府对贸易的经营和管理不健全,贸易的形式
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完全用人、马的脚力踩出来 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国家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对
的,用无数血肉之躯铺就的古道—— —茶马古道。几 茶马古道的研究迈上了一个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崭
千年来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 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 北有丝绸之
怒、景颇、阿昌等民族通过这条古道不断加强彼此 路,南有茶马古道”的研究格局。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朝时期的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
唃厮啰与北宋政府大规模的茶马贸易是以
唐朝,茶的种植已经相当普遍。随着茶叶饮用“ 贡”“、赐”的名义进行的。从 1008 年至 1098 年的
在内地的普及,茶叶也传到了当时的吐蕃。唐人李 90 年间,双方的贡赐贸易共进行了 39 次,其中纯粹
肇所著《 国史补》记载,唐德宗时监察御史常鲁出使 的茶和马的贸易达到 11 次。如 1077 年董毡以进贡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
茶”,建立专买专卖的管理机构,将茶由官府垄断买 严“,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议
卖,并制定有严格的惩处条律,禁止私人买卖。第二 者立论死”。[17]其三是茶课。据《 太祖实录》记载“:户
个时期是宋神宗熙宁四年( 1072 年),因为北方战争 部言,陕西汉中府、金州、石朱、汉阴、平利、西乡县
第二十一卷 第 2 期 2006 年 6 月
西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Vol.21.No.2 June.2006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
张永国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唐宋以后在这条古道 上贸易的代表性商品是茶和马,故称之为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 清。它把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团结和 友谊,巩固了祖国西南边疆,文章试图从多角度去把握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发展历程,挖掘茶马古道与 茶马贸易所具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又起,因对熙河用兵,需要大量军响,北宋又重新实 诸处,茶园共四十五顷七十二亩,茶八十六万四千
行榷茶制。熙宁六年( 1074 年),政府使李杞入蜀买 五十八株,每株官司取其一,民所收茶,官司给直买
茶博马,随后在全川榷茶《。 宋史·食货志》记载“:下 之。无户茶园,以汉中府守城军士薅培,及时采取,
令川陕民茶尽卖入官,严禁私行交易,全蜀茶尽 以十分为率,官取其八,军收其二”。[18]
为 [14] 此,元朝曾一度设立“ 西番茶提举司”,在碉门 国师之号,有加至大国师、西天佛子者,悉给以印
( 今四川天全县)等地互市。
诰,许多世袭,且令岁一朝贡”。[21]
虽然元朝对茶马互市并不重视,但是却非常重
其三是私茶贸易。虽然明朝制定了严格的法律
视对古道的开拓,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使川 禁止私茶贸易,但是明朝的私茶贸易却一直比较兴
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 即 五茶商”。[6]
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国外
这种互惠互利的茶马互市得到了唐蕃双方的
则到达尼泊尔、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
支持。据马大正统计:自太宗贞观八年( 634 年)始,
第二条主道是滇藏道,即南道。它南起云南的 至武宗会昌 3 年( 846 年) 吐蕃王朝瓦解共 213 年
称之为茶马古道。所以茶马古道这一概念实际上系 肃、青海、新疆,国外则可以直接到达印度、尼泊尔、
借用历史上唐宋以来实际存在的茶马互市的史实 锡金、不丹和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和泰国,再
而命名。茶马贸易是指唐宋以后中国内地农业地区 向外围扩展可延伸到南亚、东南亚和西南亚的其他
与西南边疆游牧地区之间进行的以茶和马为代表 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个庞大的交通网在中国境内形
从此辗转相仿效,遂成风俗。”[4]茶叶在吐蕃大众中 市马,……并为茶马一司”。[11]为了保证康藏的茶叶
的传播就如星星之火,很快便了燎原之势,成为藏 供应,宋代还 “ 禁南茶勿入陕西,以利蜀货”。[12]
民族的一种全社会、全民族的习俗。
由于茶叶贸易的巨额利润使北宋的茶税成为
为了加强对茶叶的管理,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茶 政府开支的一大支柱,为了保证茶税的不断增长,
特点,线路的扩散性,其线路密集的程度完全可以 德宗建中三年( 782 年)九月,与漆、木、竹、商钱并
用“ 密如蛛网”来形容。
税”。[5]其三是实行 “ 榷茶制”。《 旧唐书》记载“:五涯
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有二条。
献榷茶之利,乃以涯为榷茶使,茶之有榷税自涯始
第一条主道是川藏道,即北道。以今四川雅安 也”。唐朝实行“ 榷茶制”目的就是要把茶叶的经营
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 置于官府的垄断之下,为此唐严禁私茶贸易。至赤
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 松德赞时期,藏族即以马匹大量换取内地的茶叶,
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 即今川藏公 茶马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吐蕃为了加强对茶叶贸易
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 的管理,派专人负责经营汉藏茶叶贸易,称为“ 汉地
一条主要通道。它东起长安,经鄯州( 青海乐都县)、 主要是“ 贡”“、赐”的形式,贸易的数量呈急剧扩大
鄯城( 西宁)、莫离驿( 青海共和县)、那禄驿、柏海, 之势,贸易的地区包括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所有这
至从龙驿,过牦牛河( 通天河)藤桥,向西过唐古拉 些特点就为茶马贸易在宋朝的大兴奠定了基础。
山,经那曲到拉萨。
榷”。[13]到了 12 世纪初,茶马贸易更加频繁。
在贸易方式上明朝与前朝也有所不同。主要有
南宋建立后,高宗建炎元年( 1127 年)成都府路 三种:
转运使判官赵开上奏章,列举榷茶买马五害,请尽
其一是政府贸易,其中的一种是差发马制度,
罢川茶官榷,恢复自由买卖,变茶息为茶税,改榷茶 就是对藏区收取马税,同时配之以茶的制度。这是
始形态,包括直立人古道、早期智人古道、晚期智人
古 道 、新 石 器 古 道 、民 族 古 道 、盐 运 古 道 和 马 帮 古
二、茶马古道的路线
道。这些古道的原始形态是茶马古道兴起的必要条
件。[1]狭义的概念是指从唐朝以来的古道。由于唐宋
茶马古道的基干路线主要位于四川、云南、西
以后在这条古道上贸易的代表性商品是茶和马,故 藏三省区境内,其外延可以辐射到广西、贵州、甘
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自古以来 研究,这正是本文尝试研究的一个重点。同时本文
就存在于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及其周边 还试图对茶马古道各时期的贸易特点和古道拓展
地区的原始古道。最远可自这一地区有人类交流开 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并对茶马古道所独具的历史文
始。陈保亚指出,茶马古道的兴起经历了不同的原 化价值与意义进行挖掘。
( 二)宋朝的茶马贸易
此处还有许多支线。[2]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茶
由于北宋政府高度重视茶马贸易,茶马贸易开
马古道的线路也在不断的演变。
始大兴起来。当时贸易的主要形式有二种:一种是
朝贡和赏赐的方式,进行官方的交换;另一种是宋
三、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概貌
政府设茶马司在沿边各地“ 召募蕃商,广收良马”的 贸易。[8]
吐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 的方式给宋运去了一批马、珍珠等物,宋朝也以回
‘ 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处亦有。’遂命 赐的方式给了董毡一批茶、衣着和金银。[9]
出之,以指曰‘: 此寿州者,此 舒 州者 ,此顾 渚 者 ,此
在进行“ 贡”“、赐”交易的同时,宋朝还通过设
性商品的贸易。
成了三个贸易中心,即四川的康定、云南的丽江和
本文所要探讨的即是唐宋以来的茶马古道与 西藏的昌都。这样就形成了茶马古道的一个最大的
收稿日期:2006- 04- 1 2
作者简介:张永国( 1 973-),男,汉族,四川荣县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
- 34 -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
进步。体现在对贸易经营和管理的制度化和系统化 项制度就成为定制。为了防止在边各官吏利用职权
上,贸易的数量也进一步增加。同时茶引制度的出 假朝命以济私,遂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年)制定
台,促使茶马贸易进入了较成熟的发展时期。 “ 金牌信符”,这是一种由明政府颁发给纳马藏族部
( 三)元朝时期的茶马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