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历史足迹: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历史事件:南笼起义 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纪50年代又创制 历史传说:嘎松遇仙 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 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发明了水稻种 植,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贡献。享 有“水稻民族”之称。秦汉时期布依区 的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 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唐代史 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 “蕃”、“仲家蛮”,明、清称“仲 蛮”,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 “水户”、“夷族”、“土边”、“本 地”、“绕家”等[1] 。 布依族大部分以“布依”或“布越”自 称。“布”是“人、民族”之意,“依” 即“越”,是布依族族名专称。“布依” 就是“依人(越人)”的意思。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节日
跳花会 四月八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举行,“跳花 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 大,参加人数过千,很多未婚男女青 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 三月三 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到农 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做 花糯米饭来招待亲戚朋友,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节。 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布依族 很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 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 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 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
习俗
饮食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婚俗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 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 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 夜哥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 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 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 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 五色花糯米饭供奉。
1953年,贵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经 过协商,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 统一用本民族共同自称“Buxqyaix” (汉语音译布依)为族名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宗教信仰
神灵:布依族的原始宗教 信仰主要由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及巫术等。布依族信仰 祖先和多种神灵,这可 能是原始宗教信仰万物 有灵的残存,同时也反 映出古代农耕民族的某 些意识特征。 布依族二月二要祭祀土地 神,保佑全寨安宁,杀 鸡敬祖,吃两色(白、 黑)糯米饭,六月六祭 田神、土地神、和山神, 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 旗,或成大鸟行分别插 在各块田中。 摩教:摩教至今仍是大多 数布依族群众信仰的传 统宗教,它是一种介乎 于原始宗教和神学宗教 之间的准人为宗教,魔 教有专门的宗教职业者 布摩,其宗教职业者分 别为“布摩”和“摩 雅”。布依族人称之为 “老摩”或“摩公”。 摩教不仅有较完备的祭祀 经典--摩经(被称为 “布依五宝”之一), 还有比较固定的规范和 宗教礼仪,举行祭祀活 动出了要履行一定的宗 教礼仪外,还要辅以对 摩教经典的诵读,典籍 浩繁的摩经,大致可分 为用于丧葬超度活动中 的多卷本《殡之经》、 《古谢经》等,也有用 于驱邪祈福救灾等目的 相对应的种类繁多的各 类杂经。 传说: 布依族的神话传说丰富多 彩。民间广泛流传的神 话、故事、童话、寓言、 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 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 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 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 残暴,展望着新社会的 幸福和光明。其题材广 泛,意境优美,内容健 康,语言生动,富于想 像力。神话传说如《洪 水潮天》、《十二个太 阳》、《赛胡细妹造人 烟》、《卜丁射太阳》、 《茫耶寻谷种》、《黄 果树瀑布的传说》等都 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蜡染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服饰
布依族服饰多位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 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 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 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 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 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 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
布依族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 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 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先 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 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 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 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 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 中反复荡涤,晾干,就呈独具特色的 蜡染工艺品,其中不少佳品现展出与 北京博物馆。 做成的蜡染布料,图案丰富朴实,绘画活 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亦称 小泼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 术效果。 除蜡染之外,布依族民间传统工艺还有扎 染、织锦、刺绣、木雕、石雕、竹编 等。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语言
布依族使用的布依语,属于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实际上与壮语的北部方言 是同一种语言。
艺术
音乐
布依族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 《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 由于布依族与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 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 流,因此布依语词汇系统中有不少汉 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大歌和小歌是 语借词,布依语有完整的语音系统、 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 丰富的词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法结构。 式,盘哥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黔西南地区 尽管布依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区广, 的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 石”、“天籁之音”之称。 但其语言在布依族内部,只有土语之 分,没有方言之别,布依语内部比较 蜡染 一致,差异小,按照语音特征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土语区。 布依族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 文字 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 花布”,就是蜡染布,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 古文字: 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 布依族古文字分为:方块形、拼音型、 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 符号型三大类。 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 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 涤,晾干,就呈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其 中不少佳品现展出与北京博物馆。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 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 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 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 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 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 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 食松鼠、竹鼠和幼虫,烹调方法多位 烧、煮、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 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 族喜欢以酒待客。 布依族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 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 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 女儿------一条神鱼。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 节”、“牧童节”。每逢这个节日要做黑糯 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 牛的爱护和酬劳。
特产
映山牌茶 花石 竹制工艺 蜡染 造纸术 石磨 石雕
名人
王囊仙 韦朝元 王乃 王海平 莫友芝 陆瑞光 程莲珍
历史足迹: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历史事件:南笼起义 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纪50年代又创制 历史传说:嘎松遇仙 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 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发明了水稻种 植,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贡献。享 有“水稻民族”之称。秦汉时期布依区 的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 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唐代史 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 “蕃”、“仲家蛮”,明、清称“仲 蛮”,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 “水户”、“夷族”、“土边”、“本 地”、“绕家”等[1] 。 布依族大部分以“布依”或“布越”自 称。“布”是“人、民族”之意,“依” 即“越”,是布依族族名专称。“布依” 就是“依人(越人)”的意思。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节日
跳花会 四月八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举行,“跳花 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 大,参加人数过千,很多未婚男女青 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 三月三 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到农 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做 花糯米饭来招待亲戚朋友,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节。 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布依族 很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 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 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 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
习俗
饮食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婚俗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 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 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 夜哥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 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 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 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 五色花糯米饭供奉。
1953年,贵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经 过协商,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 统一用本民族共同自称“Buxqyaix” (汉语音译布依)为族名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宗教信仰
神灵:布依族的原始宗教 信仰主要由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及巫术等。布依族信仰 祖先和多种神灵,这可 能是原始宗教信仰万物 有灵的残存,同时也反 映出古代农耕民族的某 些意识特征。 布依族二月二要祭祀土地 神,保佑全寨安宁,杀 鸡敬祖,吃两色(白、 黑)糯米饭,六月六祭 田神、土地神、和山神, 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 旗,或成大鸟行分别插 在各块田中。 摩教:摩教至今仍是大多 数布依族群众信仰的传 统宗教,它是一种介乎 于原始宗教和神学宗教 之间的准人为宗教,魔 教有专门的宗教职业者 布摩,其宗教职业者分 别为“布摩”和“摩 雅”。布依族人称之为 “老摩”或“摩公”。 摩教不仅有较完备的祭祀 经典--摩经(被称为 “布依五宝”之一), 还有比较固定的规范和 宗教礼仪,举行祭祀活 动出了要履行一定的宗 教礼仪外,还要辅以对 摩教经典的诵读,典籍 浩繁的摩经,大致可分 为用于丧葬超度活动中 的多卷本《殡之经》、 《古谢经》等,也有用 于驱邪祈福救灾等目的 相对应的种类繁多的各 类杂经。 传说: 布依族的神话传说丰富多 彩。民间广泛流传的神 话、故事、童话、寓言、 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 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 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 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 残暴,展望着新社会的 幸福和光明。其题材广 泛,意境优美,内容健 康,语言生动,富于想 像力。神话传说如《洪 水潮天》、《十二个太 阳》、《赛胡细妹造人 烟》、《卜丁射太阳》、 《茫耶寻谷种》、《黄 果树瀑布的传说》等都 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蜡染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服饰
布依族服饰多位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 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 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 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 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 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 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
布依族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 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 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先 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 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 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 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 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 中反复荡涤,晾干,就呈独具特色的 蜡染工艺品,其中不少佳品现展出与 北京博物馆。 做成的蜡染布料,图案丰富朴实,绘画活 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亦称 小泼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 术效果。 除蜡染之外,布依族民间传统工艺还有扎 染、织锦、刺绣、木雕、石雕、竹编 等。
布依族文化专题研究 语言
布依族使用的布依语,属于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实际上与壮语的北部方言 是同一种语言。
艺术
音乐
布依族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 《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 由于布依族与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 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 流,因此布依语词汇系统中有不少汉 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大歌和小歌是 语借词,布依语有完整的语音系统、 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 丰富的词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法结构。 式,盘哥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黔西南地区 尽管布依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区广, 的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 石”、“天籁之音”之称。 但其语言在布依族内部,只有土语之 分,没有方言之别,布依语内部比较 蜡染 一致,差异小,按照语音特征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土语区。 布依族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 文字 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 花布”,就是蜡染布,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 古文字: 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 布依族古文字分为:方块形、拼音型、 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 符号型三大类。 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 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 涤,晾干,就呈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其 中不少佳品现展出与北京博物馆。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 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 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 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 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 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 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 食松鼠、竹鼠和幼虫,烹调方法多位 烧、煮、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 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 族喜欢以酒待客。 布依族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 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 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 女儿------一条神鱼。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 节”、“牧童节”。每逢这个节日要做黑糯 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 牛的爱护和酬劳。
特产
映山牌茶 花石 竹制工艺 蜡染 造纸术 石磨 石雕
名人
王囊仙 韦朝元 王乃 王海平 莫友芝 陆瑞光 程莲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