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修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 籍《秋思》)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 来抒情。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例2: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晏殊《清平 乐》)
——以哀景写哀情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 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例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 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 谢浑《谢亭送别》)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一是触景生情, 二是以景结情, 三是缘情布景, 四是寓情于景, 五是景略情在, 六是情景交融。
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 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 吾乡。”(王禹偁《村行》)
①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 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 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 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1)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 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 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 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 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③缘情布景: 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 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 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 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例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做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 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 事物的认识。
咏Hale Waihona Puke 唐·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借古讽今。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 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劝谕皇 帝任用贤臣。
——②相辅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 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 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 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驰驿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 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实写眼前所见的游 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 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眼佳木葱茏的 骊山。虚实对比,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 或事,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 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 。 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
化虚为实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去描绘抽象无形的情感, 使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 加深厚。
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酌
王越
相逢无奈又离群,樽酒休辞饮几巡。 自笑年来尝送客,不知身是未归人。 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离恨十分留一半,三分黄叶二分尘。
⑤景略情在: 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 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 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 。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⑥情景交融: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 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江行(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声。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 1)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例1: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相反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
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2:“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 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 外。”(欧阳修《踏莎行》)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诗人的 “离恨”触目可见。以形象强化了 诗人的感情,渲染了“离恨”“伤 别”的气氛。
2、动和静的关系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 (王维《鸟鸣涧》)
——以动衬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 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动静结合
感。
“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想象之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 叫以虚象显实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 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 将倍增其乐。
例1:“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 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 《浣溪沙》) ②以景结情(情→景):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 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 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 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 含蓄、委婉、蕴藉。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恶了长期的漂泊生 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烦。
( 2)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 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青州短楫去如飞。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 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 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 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本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 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 塘春景图。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 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 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例2:“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 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 畔独步寻花》)
——以乐景写乐情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 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 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 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 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 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 为一体。
例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 州台歌》)
胧,波平如镜、小船摇荡,姑娘语柔笑甜。 (2)主要的艺术手法: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 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但这 相反相成,艺术感染力强。主要的表达方式: 却使诗人的旅愁和乡思更加强烈。所以用乐 前五句写水乡美;后三句抒思乡苦,描写反 景为哀情铺垫蓄势,使哀情表达得更强烈、 衬抒情,写法别致。 感人。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咏怀(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人借哀鸣的孤鸿,写自己的孤独哀伤, 无限的忧思 。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 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 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 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 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动和静的关系
•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 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 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 • 【分析思路】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 类; 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 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 “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 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 ③结合诗句内容,分“静景、动景、动静关系及效果” 三个层次组织答案。
4、托物寓理
径溪 (罗隐) 径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蕴含着一种什么哲理?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即通过描写事物来阐述一个道理,宋诗中 较为多见。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 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 柳枝词》)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 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 军行》)
——以乐景衬哀情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
诗人一扫哀景的忧怨感伤,表现了自己 不屈不挠、乐观豁达的胸怀。
——以哀景写乐情 (比较少见)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 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 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1)开头五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美景?写这幅美景有 何作用? (2) 略析这首元曲主要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方式。 (1) 描绘了一幅南方水乡的清秋美景,秋烟朦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之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记叙
表 达 方 式
描写 说明
议论 抒情
一、抒 情方 式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 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 例4: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例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
高考考试重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 命题。
1、虚实结合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 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 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 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 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二)间接抒情
•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例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例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 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 韦庄《题金陵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