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大题

免疫学大题
免疫学大题

Lecture 1

2.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功能?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淋巴循环网络组成。免疫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前往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有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恶变的肿瘤细胞

自身稳定:集体对自身应答的耐受和调节

·免疫应答的功能:

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调控、免疫记忆。

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分别包括哪些细胞?

(1) 固有免疫系统

NK细胞、髓样祖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DC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2) 适应性免疫系统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C可以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TC可以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效应TC分为杀伤性TC、辅助TC(Th)、调节TC(Treg cell)。

4.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分别包括哪些?二者在功能上有何异同?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鸟类的腔上囊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系统。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是成熟T/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Lecture 2

2.简述抵御病原微生物或其它异侵入机体的屏障作用?

有三种屏障:机械、化学、微生物。

·机械:上皮细胞通过紧密连接相互结合,空气或液体的纵向流动,肺部纤毛的运动以及眼泪和粘液等。

·化学:皮肤的脂肪酸抵抗病原入侵、胃部的低PH和胃蛋白酶,以及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细菌。

·微生物:正常菌落竞争营养和上皮组织上的附着位点,能分泌抗菌物质。

3.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应答包括几个阶段?简述吞噬细胞内杀伤与消化机制。

包括三个阶段:识别、吞噬、消化。

杀伤机制:

·有氧呼吸爆发:吞噬细胞在异物之后出现有氧代谢活跃,短时间内耗量显著增加。

·无氧代谢杀伤:吞噬体内细菌代谢产生的乳酸使PH下降到4以下,杀死微生物。

·NO依赖途径杀伤机制

4.PRRs分哪些种类? 有何特点?

模式识别受体(PRRs)分为两种:

·直接型受体:能够接到捕捉、摄取、提呈抗原,包括:MBL受体、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清杂受体。

·信号型受体:能够活化促炎症反应的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

Lecture 3

2.简述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各有何特点?

·经典途径:

C1qrs与病原体结合,引起构象变化——C1qrs裂解C4,之后裂解C4与C2复合物——产生C4b2a,即C3转化酶——催化C3裂解——C3b催化C3转化酶成为C5转化酶。

特点:每一个C1q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的Ig的Fc段结合才能被激活;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MBL途径:

抗原的甘露糖残基激活MBL生成MASP,MASP与经典途径中的活化的C1qrs功能相同。

特点:MBL替代C1qrs分子作用,且识别的是甘露糖残基。

·旁路途径:

不经C1、C4、C2途径,而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活化生成C3、C5转化酶。

特点: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有放大机制;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与之前两条途径不同。

3.补体有哪些生物学效应

介导细胞溶解、调理作用、参与炎症反应。

Lecture 4

3.在局部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是怎样到达炎症部位的?TNFα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是什

么?过高水平的TNFα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通过4个阶段:

滚动黏着:E‐selectin ‐> P‐selectin ‐>adhesion

紧密结合:表达整合素家族,低亲和力结合 ‐> 细胞因子作用下,进一步活化 ‐> 整合素构象改变,高亲和力结合

溢出:向高趋化因子移动(炎症部位)

迁移:

·TNFα的作用:同时参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间的重要连接纽带。有以下功能:

①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

②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趋化因子,招募白细胞至炎症部位;

③ 激活炎症细胞杀灭病原体。

④ 参与组织修复

⑤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L‐1和IL‐6。

·可能导致休克。

4.试述NK细胞和I 型IFN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NK细胞受微环境中的IFNα/β、IL‐2刺激被活化,可以聚集于感染灶,杀伤被感染的细胞。也能分泌IFNα/β,干扰病毒复制、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I 型IFN对病毒颗粒没有直接杀伤作用,而是使靶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

有三个功能:1. 在未感染的细胞内诱导出组织病毒复制的状态;2. 诱导机体大多数类型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提高他们对NK细胞的抵抗力(另诱导病毒感染细胞合成MHCI,使其对CD8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更敏感); 3. 激活NK细胞。

5.简述NKT、B‐1、γδ‐TC 的主要特点。

γδ‐TC:迅速产生细胞因子,无MHTc限制性

B1细胞:只表达sIgM,不表达sIgD,在受到刺激后48h就能合成并分泌IgM,在应答过程中不产生Ig转换,也没有免疫记忆。

NKT细胞:识别CDl提呈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

Lecture 5

3.简述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

Ig单体有两条相同重链(H)和两条相同轻链(L)由二硫键组成四肽链结构

轻链由一个C区和一个V区组成,重链由三到四个C区和一个V区组成。

重链有:α、μ、δ、ε和γ五类,由他们参与组成的抗体分子分别被命名为IgA、IgM、IgD、IgE和IgG;轻链有λ和κ两种。

4.何谓Fab段和Fc段?二者的功能是什么?

木瓜蛋白酶能够将IgG分子裂解为分子量基本相等的3个片段。其中两个片段完全相同,称为Fab段。另一个片段称为Fc段。

Fab能结合抗原:阻断抗原、发现抗原

Fc能与细胞表面的抗体受体相结合:活化细胞,ABC效应、激活补体

Lecture 6

2.比较抗体分子和TCR在分子结构和抗原识别两方面的异同。

TCR为异二聚体,与抗体一样有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一样存在抗原特异性。两个单体也是由二硫键连接。但与AB不同的是,TCR两条链分子量接近,而AB的重链和轻链分子量相差较大;TCR是锚定在细胞表面,而抗体则是由BCR分泌出来的。

抗原识别:可变区都有抗原特异性,但是AB是以表面互补形式识别抗原。但是TCR不能直接识别抗原,只能识别由MHC‐抗原肽 复合物提呈的抗原,在结合时与肽段、MHC分子都有结合,识别的是MHCI类的螺旋保守序列,抗原肽的多态性序列,而不是表面互补方式结合。

3.CD4TC、CD8TC、γδ‐TC在抗原识别中的特点

CD4TC识别MHCII类分子

CD8TC识别MHCI类分子

γδ‐TC:识别无MHC限制性、多台以完整形式被识别、能直接识别的抗原有应激抗原、磷酸化抗原以及热休克蛋白的同源分子

Lecture 7

4.试述immunoglobulin repertoire多样性产生的四种主要过程

Combinatorial diversity:重组 多基因片段不同的取用和重组;

Junctional diversity:连接 VDJ基因片段重组时连接的多样性;

Source of diversity:来源 轻、重链不同的配对;

Somatic hypermutation:体细胞体细胞的高突变。

前三种发生与骨髓B淋巴细胞发育的早期,体细胞高频突变发生在二级淋巴器官BC功能性Ig基因形成之后。

Lecture 8

5.简述Ig二次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 somatic hypermutation(体细胞高频突变):指进入到二级淋巴器官的活化BC,H chain 和L chain的V区基因可发生高频率的点突变,改变了Ab与Ag的affinity 。

2) 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 (类别转换重组):Ig类别转换(class switch) 或称同种型转换(isotype switch)是指一个BC克隆在分化过程中VH基因(VDJ)保持不变,而按一定规律与不同的CH基因片段分别发生重排。即最初的 重链C区被另外同种型重链区置换,改变了抗体的效应活性,但抗原特异性不变。

3) Gene conversion(基因转化):同源的V区假基因(无活性的V基因片段)与一个有活性的、重排的V区基因交换短的核苷序列,产生了额外的Ab特异性。

Lecture 9

3.两种抗原提呈途径有何不同?有何免疫生物学意义?

APC所表达的I类和II类MHC分子是抗原多肽的载体,分别提呈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 ·两者不同:

I的抗原肽长度大于13aa;抗原肽产生在胞质中;其APC可以是任何有核细胞;抗原‐MHC 复合物在内质网组装;最终提呈给CD8‐TC。

II的抗原肽长度大于9‐10aa;抗原肽产生在内吞小泡中;其APC只能是DC、BC、巨噬;抗原‐MHC复合物在内体组装;最终提呈给CD4‐TC。

另,两者分子伴侣不同。

·意义:

MHCI类分子的内源提呈抗原肽途径,保证了细胞能够提呈能体现自身细胞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抗原肽,使得T细胞能识别这些细胞。

MHCII类分子的外源提呈抗原肽途径,使得细胞能提呈来自细胞外的抗原,将胞外致病信号传递给TC。

两者一同保证了TC能接受到各种抗原肽,保证了免疫系统的完整性。

(此题个人瞎写,仅供参考)

Lecture 10

2.简述MHC的结构、特点?

特点:多基因性、多态性、共显性。

MHCI类:由两条多肽链组成:α1、β2非共价连接。只有α跨膜,切由MHC基因编码。4个结构域中3个由α组成,1个由β2微球蛋白组成。

MHCII类:由两条多肽链组成:α1、β1非共价连接。两条链都是跨膜结构,都由MHC 基因编码。

他们远离膜的两个结构域共同折叠成肽结合位点。

Lecture 12

4.简述BC的中枢免疫耐受机制.

B细胞在种树耐受过程中可能有多种命运。(中枢耐受名词解释)

·Receptor editing(受体编辑):

未成熟BC的IgM‐BCR与骨髓细胞膜型自身抗原结合,IgM发生较强的交联,可通过内源性轻链基因重拍的过程而改变其BCR的特性,避免对自身抗原的识别而产生免疫耐受,该过程称为“受体编辑”。

·Clonal deletion(克隆清除):

未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如果可识别自身多价抗原,mIgM‐BCR发生较强的交联,可产生体内抑制信号,细胞凋亡被清除。

·Anergy(克隆失能):

未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如果可识别可溶性自身抗原,mIgM‐BCR发生较弱的交联,则mIgM表达下降,mIgD表达正常,该BC克隆虽进入外周,但对抗原刺激不产生应答。

·Immunological ignorance (免疫忽略):

尚未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如果可识别可溶性自身抗原,但BCR未发生交联,因此不能产生体内抑制信号,mIgM继续表达,该BC克隆进入外周具有表达正常的mIgM和mIgD,且与相应的自身组织抗原共存,不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Lecture 13

2.何谓TC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其免疫生物学意义何在?

(同名词解释)

·Positive selection 阳性选择。发育中的双阳性胸腺细胞表达的TCR在胸腺皮髓质交界处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与之结合且具有低亲和力的T细胞克隆被选择,进一步分化为单阳性的T细胞,如果高亲和力或不能结合被克隆清除。

·Negative selection 阴性选择。经历阳性选择的单阳性细胞在胸腺的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还须经历的选择:凡是能识别自身抗原-MHC复合物、且具有高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

发生凋亡遭克隆清除,即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

·意义:

‐阳性:赋予成熟的T细胞具有识别、结合MHC的能力,使T细胞在识别抗原时显示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阴性: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又称中枢耐受,使机体免疫系统不致于与自身组织和自身抗原起反应的一个保护性机制。自身耐受性。

Lecture 14

2.简述Conventional DC成熟的2个阶段;两种不同功能的DC的特点和在TC应答中的作

用。

·成熟两个阶段:摄取抗原,向淋巴结迁移;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粘附分子,活化TC ·DC分为cDC和pDC:

‐cDC:表面有大量的识别病原分子的受体,吞噬后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B7;起到活化TC的作用

‐pDC:表达TLR‐7和TLR‐9检测病毒感染;在病毒感染中大量分泌I型干扰素。

3.简述TC应答TC归巢及参与的粘附分子;TC活化的3个信号及在TC分化中的作用, TC

亚群及功能。

1)归巢和粘附分子

TC表面的L‐选择素介导滚动——趋化因子激活整合素——整合素LFA‐1与ICAM‐1紧密结合,介导细胞粘附——TC迁移至淋巴结

2)3个信号

第一:抗原肽‐MHC复合物与TCR结合——活化TC

第二:ABC表面共刺激分子——促进T细胞存活和分化,表达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 第三:APC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因子促进TC向不同方向分化,发挥不同功能。 3)TC亚群及功能

亚群:

‐ CD8+ TC:CTL细胞毒杀伤性TC,杀伤表面呈递有抗原肽的靶细胞

‐ CD4+ TC:分为四种:

·Th‐1 活化巨噬细胞,促进更有效破坏细胞内病原菌

·Th‐2 辅助BC亚型转换

·Th‐17 介导上皮或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招募中性粒细胞

·Treg 抑制TC活性,防止自身免疫病。

4.简述巨噬细胞和BC在TC应答中的作用。

吞噬细胞吞噬微生物并降解后,产生能由MHCII类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外源)

BC有效提呈结合在表面Ig的抗原,将其内化,以抗原肽‐MHCII复合物提呈,诱导TC 分化。

Lecture 15

4.Dendritic cells (cDC) migrate through tissues,providing a surveillance mechanism for

infection by pathogens. (a) Describe how dendritic cells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 in peripheral tissues and initiate an immune response to it in the lymph nodes or

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 (b) What mechanisms prevent dendritic cells from initiating immune response to self antigens?

a) DC如何识别外周组织的感染并在淋巴结或刺激淋巴组织起始正对该抗原的免疫应

答?

b) 什么机制组织DC细胞活化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

a) 未成熟DC细胞表达大量Toll样受体,当在外周感染部位遇到抗原时,识别PAMPs,并吞噬抗原分子。在Toll样受体介导的通路诱导下,DC表达一系列趋化因子受体,并在其引导下到达次级淋巴器官。此时,DC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MHC,活化na?ve TC

b) T细胞在胸腺发育时,经历阴性选择,能识别自身肽复合物的被清除,因此,自身抗原不能活化TC。另一方面,荷载自身肽:MHC的DC不能正常表达共刺激分子,不能活化TC

5.CD4 T cell acquire several distinct phenotypes, which have been called separate lineages.

(a) Describe the known CD4 subsets and correlate their immunological functions with

their specific effector mechanisms. (b) What properties of these subsets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notion that they represent distinct lineages of cells? (c) Discuss how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nd CD4 T‐cell subsets are relat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tolerance.

(放弃)

Lecture 16

5.BC对TD、TI‐1、TI‐2抗原应答有何异同?

BC和Th细胞必须识别同一TD抗原的不同表位,然后BC触发ThC产生效应分子活化BC

TI‐1 antigen直接与BC作用,作用于成熟与未成熟B‐cell,有无丝裂原活性

TI‐2 antigen直接与BC作用,仅作用于成熟的B1‐cell,一般无丝裂原活性

6.Describe the process responsible for the phenomenon of affinity maturation of the

antibody response. Where does affinity maturation mainly take place?

描述抗体亲和力成熟现象的相关过程,亲和力成熟发生在什么地方?

被活化的BC迁移到淋巴结形成生发中心,进行V区体细胞高频突变,突变后表达亲和力低的BCR的BC由于不能发生交联最终凋亡,只有表达高亲和力的BCR的BC通过与细胞相互作用,在相应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亚型转换,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亲和力成熟主要发生在生发中心。

Lecture 17

2.体液免疫应答有那些效应?

中和作用:抗体包被病原菌防止其在侵染细胞,或与毒素结合,中和毒素

调理作用:抗体结合抗原菌表面,促进被吞噬细胞的吞噬

激活补体: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此外,还能产生记忆BC,当同种病原在此入侵时能迅速应答。

3.简述抗体经FcR发挥的效应

1)免疫调理作用:吞噬细胞表面FcR可以被结合的病原菌活化,使DC更易吞噬

2)ADCC杀伤靶细胞效应:NK细胞表面的FcR能结合包被靶细胞的抗体,促进ADCC,

杀死靶细胞

3)抗寄生虫感染: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高亲和力的

GcR结合IgE,发挥抗寄生虫作用。

4)胎盘转运:载体蛋白通过结合抗体Fc,运输特定亚型抗体穿过上皮细胞。

4.How do antibodies interact with the complement system to rid the body of pathogens?

抗体如何与补体系统相互作用来清除病原体?

抗原抗体结合后,抗体构象改变,暴露补体结合位点,通过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补体进一步发挥调理作用、溶细胞作用、调节炎症反应等,最终清除病原体。

https://www.360docs.net/doc/de7811775.html,munication is critical in any large empire. (a) How is the body alerted to an invasion

by microbes, and (b) how does it ensure that its responses reach the site of infection?

a 机体如何感受到微生物入侵?

b 如何保证其应答到达感染部位?

a:

机体首先通过固有免疫系统防御,免疫细胞主要通过PRRs识别PAMP发挥作用。巨石细胞识别病原体后,分泌促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招募更多免疫细胞到达验证部位。同时APC能够在外周组织摄取抗原,在次级淋巴器官活化BT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进行免疫应答。

b:

在炎症部位的内皮细胞表面表达了P‐选择素和L‐选择素,导致单核细胞核中性粒细胞的滚动和粘附。其后细胞因子和整合素帮助淋巴细胞出血管壁,进入感染组织,加上趋化因子的浓度梯度变化,使得免疫细胞能够准确到达验证部位。

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人类中能引起强而迅速得,针对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得抗原就是(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人类HLA-I类抗原β链编码基因得染色体定位就是( ) A、第15号染色体短臂 B、第6号染色体长臂 C、第9号染色体长臂 D、第2号染色体短臂 E、第6号染色体短臂 3、TNF得编码基因位于( ) A、HLA-I区; B、HLA-B区 C、HLA-II区 D、HLA-III区 E、HLA-DR区 4、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 ) A、异种抗原 B、改变得自身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隐蔽抗原 E、异嗜性抗原 5、HLA-I 类抗原得主要功能就是( ) A、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B、向Tc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D、向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E、向γδ+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6、APC细胞与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II类分子限制得就是( ) A、病毒感染细胞与TH细胞; B、病毒感染细胞与Tc细胞; C、单核-巨嗜细胞与TH细胞; D、肿瘤细胞与TH细胞; E、肿瘤细胞与Tc细胞 7、与TH细胞表面CD4 分子结合得部位就是( ) A、MHC-I类分子得β链; B、MHC-II类分子α1β1区 C、MHC-II类分子α2β2区; D、MHC-I类分子α链α1、α2区; E、MHC-I类分子α3区; 8、人HLA-DO基因位于( ) A、第6号染色体; B、第17号染色体; C、第2号染色体; D、第15号染色体; E、第22号染色体; 9、HLA抗原多态性得原因就是( ) A、HLA基因重组 B、HLA基因得突变; C、HLA得基因转换; D、HLA基因呈共显性 E.以上均对 10、乳糜泻病人与下列哪种HLA抗原呈关联( ) A、HLA-B17 B、HLA-B8 C、HLA-DR2 D、HLA-DR3 E、HLA-B35 11、肿瘤细胞表面( ) A、HLA-1类抗原显著减少; 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 C、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 D、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 E、HLA- I与II类抗原表达均降低; 12、多次接纳同一血液供体输血得病人发生得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哪种抗体有关( ) A、ABO血型抗体; B、抗Ig抗体; C、Rh血型抗体; D、抗白细胞与血小板HLA抗体; E、抗核抗体; 13、单元型指得就是( ) A、控制一个HLA特异性得基因,如HLA-A或HLA-DP B、同一家族中细胞表面所有得同种异型特异性得一半 C、同一家族中在一个孩子而不就是其它孩子身上发现得基因 D、由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决定得一组抗原表现型得特异性 E、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一串基因 14、下列哪一个HLA功能区在人类中具有相同得抗原性( ) A、胞浆区; B、HLA穿膜区; C、肽结合区 D、Ig样区; E、以上均不就是 15、HLA基因复合体中等位基因数最多得就是( )

(整理)免疫大题范围.

2012年《医学免疫学》简答和论述题重点 说明:本重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纯自己手工整理总结,并不代表期末考试范围,仅作为复习参考。<115(含115)以后为16章以后的内容,非重点> 1、如何理解免疫功能的“双刃剑”特点。 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答: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前者包括骨髓、胸腺和法氏囊;后者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 关淋巴组织。 (2)免疫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 (3)免疫分子主要包括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 3、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答: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和免疫监视; 异常表现: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病、自身免疫病和形成肿瘤。 4、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有哪些?(重点) 答:①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等;②宿主方面因素:包括遗传因 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等;③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5、简述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的关系。(正考考题) 答: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共同表位引起交叉反应。 6、试述B细胞决定基和T细胞决定基与半抗原、TI抗原和TD抗

原有何关系? 答:(1)半抗原只具有B细胞决定基成分; (2)TI抗原含有多个重复的B细胞决定基成分; (3)TD抗原既含有B细胞决定基成分又含有T细胞决定基成分。 7、何谓异嗜性抗原?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答: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意义:(1)与疾病的发生有关。(2)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8、试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重点) 9、论述TD-Ag与TI-Ag的区别。(重点) 10、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可将抗原分成哪几类,并举例说 明。 答:(1)异嗜性抗原(2)异种抗原(3)同种异型抗原(4)自身抗原(5)独特型抗原。举例:略。 1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答:组成:骨髓和胸腺。 功能:(1)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是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 (2)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12、简述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 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医学免疫学试卷-B(含答案~精品)

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试卷B 适用专业及层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此试卷共4页,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填写在试卷上者试卷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总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异嗜性抗原 3.细胞因子 4. 调理作用 5. 佐剂 6. 免疫 7. ADCC 8. 补体 9. 单克隆抗体 10. 超敏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20分。请将最佳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的题号下)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超敏反应 B.移植排斥反应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免疫缺陷病 2.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5 转化酶是: A.C3b4b B.C4b2b C.C 3bBb D.C3bnBb E.C4bnBb 3. 抗原表位: A.是抗原上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B.是抗体上与相应抗原结合的部位 C.是补体上与相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部位 D.通常与抗原的凹陷部位相结合 E.是B或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gG)多肽的可变区为: A.N端轻链的1/4与重链的1/2 B.N端轻链的1/3与重链的1/4 C.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 D.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2 E.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3 5.胃蛋白酶水解IgG的产物是: A.1个Fab和2个Fc B.1个Fc C.2个Fab D.2个Fab和1个Fc E.1 个F(ab′)2 和pFc′ 6. 连接SIgA二聚体的结构是: A.二硫键 B.共价键 C.分泌片 D.J链 E.铰链区 7.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临床免疫学题库(仅限借鉴)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与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关: A.单核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2.下列哪项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关系最大: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补体 E.干扰素 3.有关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IgG可以通过胎盘 B.母体IgM可进入胎儿血液中 C.IgE与变态反应有关 D.新生儿脐血中IgD含量极微 E.SIgA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子 4.下列哪项不属于特异性免疫成分: A.T细胞 B.B细胞 C.细胞因子 D.免疫球蛋白 E.补体系统 5.T细胞免疫功能测定不包括: A.T细胞亚群 B.T细胞功能 C.四唑氮蓝还原试验 D.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E.外周血象和淋巴细胞计数 6.关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下列哪项有误: A.细胞免疫缺陷患者比体液体免疫缺陷者的感染更为严重 B.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已知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和宫内感染两大因素 C.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以细胞免疫缺陷病发生率最高 D.体液缺陷病包括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和选择性Ig缺陷症 E.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包括补体缺陷和吞噬细胞缺陷 7.免疫功能的检测与评估应除外: A.血沉检测 B.补体检测 C.T细胞功能检测 D. B细胞功能检测 E.吞噬细胞功能检测 8.小儿免疫功能检测中的过筛实验项目应除外: A.NBT还原试验 B.B细胞功能检测 C.血清C3含量测定 D.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E.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9.关于免疫缺陷病的论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由于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份缺陷所致 B.抗感染能力低下 C.免疫监测功能异常 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E.可通过主动免疫来纠正 10.女,10个月,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疑为婴幼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以下检查中哪一项最有助于诊断: 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C.B细胞计数 D.T细胞亚群 E.血清IgG.IgM.IgA含量测定 1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 A.胸腺缺如 B.肝脾肿大 C.消瘦 D.反复感染 E.淋巴结肿大 12.患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时最易感染下列哪类病原体: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原虫 E.以上均易感 13.联合免疫缺陷病时对下列哪些病菌易感: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细菌、病毒、真菌、原虫 E.以上都不是 14.提示患原发性免疫缺陷的主要临床特征: A.腹泻 B.先天畸形 C.体格发育迟缓 D.反复和慢性感染 E.皮疹 15.关于选择性IgA缺陷症的描述中哪项不对: A.常伴自身免疫性疾病 B.常伴过敏性疾病 C.常伴有IgG亚类的缺陷 D.常有家族倾向 E.很少存活至壮年或老年 16.细胞免疫缺陷是指: A.B细胞功能缺陷 B.T细胞功能缺陷 C.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D.粒细胞功能缺陷 E.单个核细胞的功能缺陷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T 细胞识别。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ADCC);介导I II III型超敏反应。(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与吞噬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效应;(2)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3)IgA: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和乳汁中,在黏膜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4)IgD: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5)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具有很强的亲细胞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4.简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第一是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

医学免疫学试卷-B(含答案~)

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试卷B 适用专业及层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此试卷共4页,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填写在试卷上者试卷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总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异嗜性抗原 2.MHC 3.细胞因子 4.调理作用 5.佐剂 6. 免疫 7. ADCC 8. 补体 9. 单克隆抗体10. 超敏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20分。请将最佳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的题号下)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超敏反应B ?移植排斥反应C ?自身免疫病D ?肿瘤E ?免疫缺陷病 2.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5转化酶是: A. C3b4b B . C4b2b C . C 3bBb D . C3bnBb E . C4bnBb 3. 抗原表位: A. 是抗原上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B. 是抗体上与相应抗原结合的部位 C. 是补体上与相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部位 D. 通常与抗原的凹陷部位相结合 E. 是B或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gG)多肽的可变区为: A. N端轻链的1/4与重链的1/2 B. N端轻链的1/3与重链的1/4 C. 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 D. 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2 E. 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3 5. 胃蛋白酶水解IgG的产物是: A. 1 个Fab 和2 个Fc B . 1 个Fc C . 2 个Fab D. 2 个Fab 和1 个Fc E . 1 个F(ab' )2 和pFc' 6. 连接SIgA二聚体的结构是: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题库3-2-10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题 库3-2-10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25岁。多关节肿痛1年来诊,包括双腕、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膝关节,伴晨僵2小时,查体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双腕关节肿。此患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A.A.强直性脊柱炎 B.银屑病性关节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类风湿关节炎 E.反应性关节炎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25岁。多关节肿痛1年来诊,包括双腕、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膝关节,伴晨僵2小时,查体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双腕关节肿。进一步检查提示RF3001Uml,抗CCP抗体阳性,ESR50mmh,为明确患者病情,还应该做何种检查()。 A.A.双手、双腕X线检查 B.补体检测 C.肝功能检测 D.肾功能检测 E.免疫球蛋白检测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17岁。因高热、口腔溃疡、多关节痛10天来诊,伴劳累后胸闷气短,查体见面部蝶形红斑,手指指端红色痛性结节,浅表淋巴结轻度增大,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抗核抗体1:1000阳性,抗dsDNA阳性。对该患者应首先进行的药物治疗是()。 A.A.免疫抑制剂 B.生物制剂 C.糖皮质激素 D.非甾体类抗炎药 E.丙种球蛋白 (天津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de7811775.html,)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17岁。因高热、口腔溃疡、多关节痛10天来诊,伴劳累后胸闷气短,查体见面部蝶形红斑,手指指端红色痛性结节,浅表淋巴结轻度增大,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抗核抗体1:1000阳性,抗dsDNA阳性。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3次尿蛋白定量结果1.0g天,首先应采取下列哪种治疗措施()。 A.A.加用丙种球蛋白 B.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C.血浆置换 D.加用生物制剂 E.加用免疫抑制剂

医学免疫学 大题

免疫应答 概念: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主要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进而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类型:免疫应答根据其效应机理,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两种类型。 意义:免疫应答的重要生物学意义是及时清除体内抗原性异物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 三类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T及B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 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T及B细胞不活化。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T及B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联系。 联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原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且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浆细胞瘤产生,其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免疫功能。因此,免疫球蛋白可看做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则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 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5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 同种异型抗原(A ) A.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B. 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分布相同 C. 是定义同种类型蛋白的抗原 D. 不能诱导同一种属动物间的免疫应答 E.在免疫球蛋白中,只限于IgG 2. 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3. 哪两类Ig的H链有4个CH功能区:(B ) A. IgA 和IgG B . IgE 和IgM C. IgD 和IgG D . IgA 和IgM E. IgD 和IgE 4 在旁路激活途径中C3 转化酶是(A) 5 半抗原:(D ) A 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特异结合 B 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 D 本身没有免疫原性 E 本身没有抗原 6. ①外源性抗原的递呈,②胸腺内阳性选择,③ NK细胞杀伤过程,④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上述哪些过程与MHC限制性有关(A)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E.①+④ 7. 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D C. C14325-9 8.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B ) 区区区 区区 9 下列哪种作用特点是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E ) A 网络性 B 重叠性 C 多效性 D 高效性 E 特异性 10 .人类的MHC定位的染色体是D A. 第9对染色体B .第17对染色体C.第2对染色体D.第6对染色体 E 第22 对染色体 11 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C ) A. 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 同种异体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超抗原 12 IgG 可被胃蛋水解酶切成为B 段+FC段 (ab' )2 段+PFC 段 段+PFC段 段+Fc段 (ab' )2 段+Fc 段 13.免疫对机体(C ) A.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造成损伤 B.有利C?有利也有害 D. 有害 E.无利也无害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医学免疫学期末试卷

医学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 1.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C英国 D 美国E印度 2.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肿瘤 B 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 D 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疾病 3.半抗原是指 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D. 无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E.以上均不是 4.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是Th2产生的: A. IL-2 B.IFN-γ C. TNF-α D. IL-4 E.IL-1 5.在阴性选择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有效结合的双阳性细胞 B. 与MHC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细胞 C. 与MHC有效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E. 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 6.与HLA-B27阳性呈强相关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强直性脊柱炎 D. 肾小球性肾炎咳血综合症 E. 乳糜泻 7.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 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 E.抗原识别受体 8.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 G B Ig M C Ig E D Ig D E IgA 9.免疫是指 A.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D.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10. NK细胞活化性受体胞内段带有A. ITAM B. ITIM C. DD D. DED E. AICD 11.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 破伤风抗毒素 B. 人免疫球蛋白 C.人胎盘免疫球蛋白 D. 白喉类毒素 E. 白喉抗毒素 12. 发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D. Arthus反应 E. 类风湿性关节炎 13.关于Ⅳ型超敏反应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B. 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 C. 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 D. 能通过血清 Ig被动转移 E.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1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移植排斥反应B. 反复感染C. 肿瘤D. 超敏反应E.自身免疫病 15..I型超敏反应中,下列哪一个是肥大细胞新合成的介质? A. 组胺 B. 白三烯 C. ECF D. 激肽原酶 E. FceRI 16.初乳中含量最多的Ig 是: AIgG B.IgM C.SIgA D.IgE E.IgD 17. 产生IL-1的主要细胞是: A.活化的T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血管内皮细胞 D.纤维母细胞 E.B细胞 18. 超抗原 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B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疾病无关D 有严格的MHC 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 细胞克隆 19. DC别于其他APC的最大特点是 A、能提呈抗原 B、成熟时有树突状或伪足样突起 C、能刺激已活化的T细胞 D、能刺激记忆性T细胞 E、能刺激初始型T细胞20. IgM的特性包括 A是分子量最大的Ig B无铰链区C 主要在血液中发挥抗感染作用 D是最早合成的Ig E能穿过胎盘 二、多项选择题(10×1分=10分) 1. . B 细胞辅助受体包括 1

临床免疫学检验试题

临床免疫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每题1分) 1、下列疾病中临床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免疫学检验:() A. SLE B. 哮喘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肿瘤 E. 以上都是 2、目前临床检测M蛋白的最有效免疫学检测方法是:() A.ELISA法 B.免疫固定电泳 C.补体结合试验 D.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E.以上都可以 3、下列与血清M蛋白增加的疾病是:() A.多发性骨髓瘤 B.重链病 C.轻链病 D.恶性淋巴瘤 E.以上都是 4、下列选择的肿瘤相关抗原标志中针对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的是:() A.AFP B.CEA C.PSA D.NEC E.上述都不是 5、下列疾病中其发病机制属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结核病 B.ABO溶血 C.肾小球肾炎 D.花粉症 E.以上都是 二、填空(每空格1分) 1、临床选择肿瘤标志物监测的两项主要原则是,相关性的指标()应用,针对出现的阳性指标可以()观察。

2、目前临床免疫学检测的主要自身抗体有(),()和()等。 3、机体的免疫学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和()。 三、名词解释(第1题2分,第二题3分) 1、肿瘤标志物 2、M蛋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E 2. B 3. E 4. C 5. D 二、填空题:1、联合,动态/跟踪2、抗细胞核抗体,抗细胞浆成分抗体,类风湿因子或抗组织细胞抗体二、名词解释:1、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所产生或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它们的出现与肿瘤的存在和发 展有密切的关系。 2、M蛋白是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由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而产生的,它们 的结构或分子特性等与相应的免疫球蛋白相似,但不具有抗体活性功能。 1. 沉淀反应第一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 2.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的实验有:肥达氏试验、外斐试验、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3.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已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临床是主要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抗体; 4.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指标; 5. 待测孔最后显示的颜色深浅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呈正相关的是: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间接法测抗体; 6. 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7. 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的方法有:ELISA(夹心法)、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 8. 外斐试验原理:变形杆菌属中的某些特殊菌株如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可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病串者血清作凝集反应,以辅助诊

免疫学问答题整理

部分一 一、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免疫球蛋白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2条长链为重链,2条短链为轻链,4条肽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在一起。免疫球蛋白分子肽链的N端,在L链1/2和H链1/4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各不相同,称为可变区;肽链C端其余部分的氨基酸,在种类和顺序上差别不大,称为恒定区。 二、简述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类型和生物学活性。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可分为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V区的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结合抗原,从而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C区在在V区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与靶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ADCC效应介导超敏反应和穿越胎盘等作用。 三、试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免疫球蛋白(Ig)包括IgG、IgM、IgA、IgD、IgE五大类,其特点分别为: 1、IgG为标准的单体分子,电泳速度最慢,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具有吞噬调理、中和毒素、中和病毒、介导ADC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等作用,,可通过胎盘。IgG合成速度快、分解慢、半衰期长,在血中含量最高。 2、IgM为五聚体,是Ig中分子量最大的,分子结构呈环形,含一个J链。IgM凝集抗原能力比IgG大得多,激活补体的能力为IgG1000倍以上,与补体结合有吞噬调理作用。其血中含量低、半衰期短、出现早、消失快、组织穿透力弱。 3、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IgA以无炎症形式清除大量的抗原。分泌型IgA(SIgA)为双聚体,每一SIgA分子含一个J链和一个分泌片。SIgA性能稳定,在局部浓度大,能抑制病原体和有害抗原粘附在粘膜上,具有调理吞噬和溶解作用,构成了粘膜第一线防御机制;母乳中的分泌型IgA提供了婴儿出生后4-6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 4、IgD分子结构与IgG非常相似,其性能不稳定,血清中含量很低,可作为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 1. 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阑尾 B.淋巴结 C.骨髓 D.脾 E.扁桃体 2. 人类 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胸腺 B.淋巴结 C.骨髓 D.法氏囊(腔上囊) E.脾脏 3. 人类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法氏囊(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脏 4. 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胸腺和淋巴结 B.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和脾 D. 胸腺和骨髓 E. 脾和胸腺 5. 人类 B 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 A. 脾脏 B. 骨髓 C. 法氏囊 D. 胸腺 E. 卵黄囊 6. 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 A. C D16B. C D2C. C D3D. C D21E. CD34

7. T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 B.胸腺 C.脾脏 D.法氏囊 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8.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 D. 胸腺 E. 脾 9. 与脾脏不相关的是: A.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 B.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C. 过滤作用 D. 存在M 细胞 E.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 0."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 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C.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 1. "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 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 2.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和骨髓 C. 腔上囊和胸腺 D. 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淋巴结和骨髓 1 3.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 骨髓、淋巴结、脾脏B.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医学免疫学试卷A

2013~2014年第二学期医学免疫学试卷(A) 2012口腔、临五(二临)、妇幼、全科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0分) 1.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2.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淋巴结、脾脏和粘膜免疫系统 B.胸腺、骨髓和脾脏 C.淋巴结、胸腺和脾脏 D.胸腺、粘膜免疫系统和淋巴结 E.淋巴结、骨髓和脾脏 3.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抗原C.独特型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合成抗原 4.感染A族溶血性链球菌后,可能导致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此现象反映了抗原分子的 A.特异性 B.交叉反应性 C.分子大 D.异物性 E.化学结构复杂 5.用胃蛋白酶处理IgG后,能分解成: +++(ab’)2+(ab’)2+pFc 6.人Ig分为五类的依据是: A.轻链抗原性 B.重链抗原性 C.二硫键位置 D.分子量大小 E.单体数 7.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与CL区与VH区与VL区与VL区与VL区 8.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 一般来说,同一种抗原经过下列哪种途径进入机体后,免疫原性最强: A.皮下注射 B.皮内注射 C.肌肉注射 D.腹腔注射 E.静脉注射 11.人类mIgD的主要主要分布细胞是: 细胞B.成熟B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树突状细胞E.肥大细胞 12.分泌型IgA抵抗蛋白酶水解,与下列哪种结构有关: A.α链氨基酸 B.二硫键链D.分泌片E.双体结构 1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 14.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 因子具免疫黏附作用又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关于旁路激活途径正确的叙述是 A.需要抗原抗体的识别和反应 B.膜攻击单位与经典途径不同 C.首先活化的补体成分是C5 D.形成的C3转化酶与经典途径相同 E.形成的C5转化酶与经典途径不同 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 A.抗原抗体复合物 B.脂多糖 C.聚合IgA D.甘露醇 E.抗体 18.诱导B细胞发生IgE类别转换的细胞因子是 脂类抗原的提呈主要依靠以下哪个分子: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严重感染 2、关于补体下列错误的是() A、补体通常处于非活性状态 B、补体性质不稳定 C、补体是具有酶原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D、补体系统由多种成分组成 E、补体的激活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级联反应 3、首先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1r C、C1s D、C4 E、C2 4、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A、C1~C9 B、C5b6789 C、C4b2b D、C4b2b3b E、C4bBb 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肝脏 C、胸腺 D、淋巴结 E、散在淋巴组织 6、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A、APC B、嗜碱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与B细胞 E、DC 7、Th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2分子 B、CD3分子 C、CD4分子 D、CD5分子 E、CD8分子 8、表达低亲和性IgG Fc (CD16+)受体,具有ADCC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9、半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而没有抗原性 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大分子物质 B、表位 C、自身物质 D、同种异体物质 E、异种物质 11、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12、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13、传递TCR识别抗原信号的是() A、CD2 B、CD3 C、Igα/Igβ D、mIg E、MHC-Ⅰ/MHC-Ⅱ类分子 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Thl、Th2 B、Th1、Tc C、Th1、Ts D、Th2、Tc E、Th2、Ts 15、产生CD4+T细胞活化的第2信号分子是() A、CD8与MHC-Ⅰ类分子 B、CD2与IgG C、CD4与MHC-Ⅱ类分子 D、CD28与B7 E、TCR与CD3 16、FasL可表达于() A、活化中性粒细胞表面 B、活化巨噬细胞表面 C、活化T细胞表面

大理大学医学免疫学本科试卷参考答案汇总

《医学免疫学》本科试卷(第1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BBD, 6-10:BCEDE, 11-15:DEBCB, 16-20:BECBB 二、填空题 1. 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 抗原自身因素、机体因素、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3. 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 4. 特异性结合抗原、调理作用、中和作用、通过胎盘、ADCC、介导超敏反应等。 5. 美洲商陆、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A。 三、是非题 1-5:√√√×√; 6-10:√×××× 四、名词解释 1.人工主动免疫:抗原性物质(疫苗、类毒素等)免疫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预防感染的措施。

2.超敏反应:过敏原再次刺激机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3.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摄取抗原物质、加工处理,并以抗原肽信息递呈给T细胞识别的一类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为专职APC。 4.抗原决定基: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下,不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不引起正免疫应答的现象。 五、问答题 1、试述佐剂的概念及其作用机制。 (1)概念: (2)作用机制: 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降解和消除;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抗原处理及递呈; 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2、试述体液免疫应答的的一般规律。

3、以TD抗原为例,简述CD8+T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内源性抗原(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被APC处理,以抗原肽-MHC-I复合物递呈给CD8+T识别。(3分) 2)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双信号(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协同刺激信号)(3分) 3)效应性T(CTL)发挥功能: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FasL途径(3分) 4)记忆性T细胞形成:(1分) 《医学免疫学》本科试卷(第2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ADDE,6-10:ECEDA,11-15:BCDCA,16-20:EDB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