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鲍照诗歌的俊逸风格
作者:戴琪芳指导老师:叶当前
内容摘要:晋宋之际的诗人鲍照继承了《诗经》、楚辞的创作艺术,同时也借鉴当时南北朝民歌的艺术之长。这使得他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风神俊逸的艺术风格。鲍照的诗歌正处于南北朝诗歌转运之际,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也在诗歌的体式和风格上都有新的突破。他的寒士身份也使他的诗歌区别于当时其他诗歌风采,具有一种险俗的格调和艳丽的色彩。在诗的意象塑造和语言、风格上,都充溢着俊逸之美。他的诗歌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李白、杜甫及边塞诗狂放俊逸的先例,他诗歌中流露出的俊逸神韵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很大,他的诗歌构成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篇华美的乐章。
关键字:风格;俊逸;原因;影响
鲍照,字明远,出身寒微,少时多才,因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得重用,担任国侍郎职位,后又做过永嘉令、临海王子顼参军等职,后子顼因谋反赐死,他也死于乱军之中。文学史都将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他身世坎坷,一身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他的诗作大多散佚,现存诗歌约二百首,其中乐府诗八十余篇。他的诗歌摆脱了当时空谈玄理的桎梏并且另辟蹊径,表现出一种阳刚俊逸的风采。他的诗歌创造对于元嘉时期的铺陈辞采到永明抒情诗风的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其独标一世的个性和卓然不群的创作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诗风。尤其是其乐府诗创作,在南北朝时期甚至整个乐府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他的诗歌在后世得到普遍的认同和赞赏,并称其诗歌“独步千秋,衣被百世”。鲍照的诗歌表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而这样区别于当下的诗歌风格、创作道路是与乐府文化传统精神和南北朝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与鲍照本人的才情性格密切相关。他的诗歌兼具雅俗并以俗为主,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顺承了《诗经》“缘事而发”的精神。这与当时文坛只追求声辞丽藻的文风大相径庭,这也为他诗歌创造形成多样风格创造了条件。我们需要不断开拓视野,从多方面对鲍照诗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一、诗学批评史上鲍照俊逸诗风的确立
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乐府诗的创作对当时诗风的转变和后世文人创作影响很大。后世文人对其诗歌的评价主要有以下观点:萧涤非先生在其《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曾论述道:“当南朝绮罗香泽之气充斥弥漫之秋,其能上追两汉,不染时风者,吾得一人焉,曰鲍照。鲍氏乐府之在南朝,犹如黑夜孤星,中流砥柱,其源乃从汉魏乐府中来,而与整个南朝乐府不类。”[1](P.260)随着文学的发展,鲍照诗歌的价值和地位越来越受到文人的重视和推崇。章培恒在《中国文学史》中也写道:“但他(鲍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2](p89)而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也是自古以来评论家们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说法。我们不难看出鲍照的诗歌具有很复杂多样的艺术风格。文人在观其文章时首先感觉是“奇”,正如敖器之说的:“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3](p56)《八代诗菁华录笺注》说道:“明远独俊逸,又时出奇警,所以独步千秋,衣被后世。”[4](p537)以上的评价是说明其诗歌“奇”的特色。除“奇”之外,在当时元嘉诗坛讲究铺陈辞采的背景下,鲍照诗歌或多或少也显示出了这种“丽”文风。如虞炎奉命作《鲍照集序》,其中对鲍照的作品风格有如此评价“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5](p303)稍后的沈约在《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鲍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6](p114)梁代钟嵘的《诗品》把鲍照的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道“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俶诡,含茂先之靡嫚。”[7](p47)由此可见人们对其诗歌“奇丽”风格是比较赞同的。另外,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在当时也以“险俗”或“险急”评价其诗歌风格。钟嵘的《诗品》云:“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7](p47)在梁代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如此评价鲍照的诗歌风格:“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8](p906)综观这些评论,可以看出,每位评论家的侧重点都有差异,这当然无法达成统一的认识,这也是因为鲍照诗歌的题材和形式十分丰富。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在这里主要谈论的是鲍照诗歌的俊逸风格。杜甫以“俊逸”来形容鲍照的诗歌风格,并且说李白的诗歌与其相似。此后,人们常以“俊逸”来概括他的诗歌艺术风格。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六:“李、杜皆推服明远,称曰‘俊逸’,盖取其有气,以洗茂先、休奕、二陆、三张之靡弱。”又说:“明远虽以俊逸有气为独妙,而字字炼,步步留,以涩为厚,无一步滑。”[9](p67)从这里可以看出后世文人是赞同杜甫的。方东树认为鲍诗俊逸的原因在于:“其有气”、“字句讲究”、“行之以逸气”并能留人、动人。在《昭昧詹言》中方东树还认为鲍照诗歌能够直抒胸臆,
这种“直抒胸臆”就是“俊逸”。今人丁福林在《鲍照研究》中对杜公所称“俊逸”也作了一番阐释,他写道,“杜甫以此称鲍照诗风,……‘俊’,本指人之才智高超,亦兼有风姿俊秀,容颜娇美之意。《诗品》称鲍照诗‘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又称其‘贵尚巧似’,因其善‘形状写物’,又‘尚巧似’,因而能得物之精彩,诗作亦因之而精美。……‘逸’乃超腾出众之意。诗文之所以能超腾出众,首要之点乃在于有气,即激动人心、荡人肠气之艺术感染力。据以上言之所论,则杜甫所称鲍照诗歌创作之‘俊逸’特色,即知其形状写物之辞之形象精美,又指其笔力遒劲且具雄迈豪壮之气势两者而言也。”[4](p296)在这里丁福林驳斥了方东树所说的“俊逸”既是“直抒胸臆”的看法。他认为杜甫所说的“俊逸”的含义包含两个方面即“俊”和“逸”。鲍照诗歌俊逸风格的形成不仅有其遣词造物的精美也有行文运气的飘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鲍照诗歌以其俊逸的神韵独树一帜,为后世文人所称道和模仿。对于俊逸的具体含义也进行了一定的举例分析。但在当时以声辞丽藻为能事的文坛,他的标新立异是与时代和自身的背景密切相关的,接下来具体分析他的诗歌俊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二、鲍照俊逸诗风的成因
鲍照出身寒微,却是一位有抱负的才士。不甘心自己低下的地位,在《南史》本传载:照常谒临川王刘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义士沉没而不闻着,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涿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10](p164)但是在豪门士族的压迫下,他有志难伸,步入仕途,却一直沉沦下僚。不幸的身世机遇,促成了他的文学成就。正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才能使他成为寒士的代表,将满腔的愤懑投入到笔下。也因此使他和同时代的文人相比,出身贫寒而又沉沦下僚的鲍照,对社会下层的生活有更广泛的接触和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诗歌主要关于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游子、思妇、弃妇等。在这些诗歌中诗人将自身情感融入诗中,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士的呼声,表现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如《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从这首诗的前四句就可以强烈的感觉出诗人内心那种激昂慷慨和难以自抑的满腔激情,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却无处可施展才华只能“不能食”、“长叹息”。后诗人又以轻松的语气描绘了罢官去职后的天伦生活,而这种天伦生活的描绘只是一层遮面纱,它的背后实质上是诗人有志难伸的悲凉和无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