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传》中叙事手法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左传》中叙事手法的运用
《左传》叙事,不仅交待事件的起因和结局,还详细叙写事件过程;不仅记事,而且写人;写人言谈心理、动作、情态、性格特征、非“客观”纪实,而是吸收传闻、加上文学想象夸张,不仅具有历史的深度,而且富于艺术感染力。
1《左传》叙事艺术是建立在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
如“郑伯克段于鄢”[1]这一历史事件,《春秋》原文仅在隐公元年下写了“夏四月,郑风克段于鄢”。
九个字,极简略记下了发生的地点、结局。
人们对事件性质、经过无从了解,郑庄公和段究竟是什么关系也无从猜测,难怪王安石当年斥骂它“断烂朝报”。
而《左传》在无损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以500多字九十倍于《春秋》的精妙叙写,交待事件起因在于庄公母亲武姜对庄公寤生的怀恨和对幼子公叔段的偏爱。
并在矛盾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庄公阴险狡诈、善用权谋的个性特征。
他对母亲和弟弟的让步,封给共京地、对共叔段“都城过百雉”等装作不闻不问,目的是诱使公叔段、武姜肆无忌惮、以合理的理由加以消灭。
对武姜“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到后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的虚伪,均体现它叙事中的严密和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它的叙述,很多以史料为根据,历史脉络跳动非常清楚,同时又突破历史材料的拘泥,大力剪裁联缀。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干枯的史料,而是血肉丰满的艺术珍品,此即是《左传》及史传文学拥有众多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2叙事完整翔实、真实生动描写社会情态和生活细节
《左传》叙史实翔实,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如“晋楚城濮之战”中,从战前准备入手,晋接到魏国的求援请求,分析形式,决定攻曹、卫以解宋围。
楚子玉率师与晋军接触,锐意求战,晋文公退避三舍,以骄其兵(照应重耳流亡楚国对楚王的许诺,又为激烈的战斗伏笔)。
再写战场情况,双方布阵,进攻方法,战争结果,楚子玉结局,战争对整个政局的影响等。
寥寥数千字,将一场波及多国,规模浩大的战争交待得纤毫悉备。
《左传》并非纯记史实,而是通过对社会情态和生活细节绘声绘色的描写,来叙写重大历史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历史图画。
如对鲁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的叙述。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齐师败绩。
’逐之,三周化不注。
”
鞌之战起于齐侵鲁,卫国、齐国也发生冲突,鲁卫向晋求援,晋派郤克领兵与齐战。
齐顷公骄横轻敌, 郤克前一年出使齐曾遭“妇人笑于房”的耻辱、立意报复,齐顷公君臣趾高气扬;高固投人,自称“馀勇可贾”,顷公“不介马而驰,”狂妄宣称“灭此朝食”, 克咬牙报一笑之耻, 虽负伤但在解张郑缓支持激励下,奋勇作战,大败齐军。
兵戈相击中插入行动的人物对话,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写“韩厥梦子舆谓已曰:‘且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石窷”。
叙事似乎更为琐细,重点写了晋司马韩厥追赶齐顷公的情节。
他车上两边的人都被射死了,战斗进入白热化。
文中进行了生动的细节描写,綦母张丢车寄乘韩厥车,韩让他立于身后,让他帮助安置右边尸体;逢丑父借他们弯腰之机和齐侯换位置,乘韩误认之机让齐侯下车取泉水,因此得以乘副车逃走……这于整个战役表面无关轻重,史料价值不大,然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通过这些细节的细腻描写,既使叙述的战争清楚明白,又血肉丰满,形成史实和文学的有机统一。
3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情节紧张动人
《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一部份,以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戏剧性冲突,紧张的情节扣人心弦。
抓住故事的重要环节或具体典型意义的一部分着重渲染,叙述淋漓尽致,描绘浓墨重彩。
如僖公二十三、四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到归国、时间长、故事情节复杂,作者并不面面俱到,而是选择布局,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富于戏剧性,漫画色彩甚浓。
寺人披告密和竖头须请见的穿插,使情节陡然紧张,真实反映流亡公子重耳的成长过程。
“殽之战”,其引人入胜在于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情节,把战争故事化,使叙事既布满刀光剑影,又有感情的流动。
战争酝酿阶段,晋卜偃声称晋文公柩中有声,预示秦国有军事行动,给晋国的军事动员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接着写杞子密报,请师袭郑;又跳出个蹇叔哭师。
把秦国的战争准备具体行动表现出来,战争初期,王师满观师,弦高义救祖国,灵动犒师,皇武子辞杞子,均形象交待了秦军失败的诸多原因。
战争第二阶段,“秦师败于殽”文赢请三帅,朱轸唾于朝,阳处父追秦帅,秦穆公引咎自责,就像一个个电影镜头,为全文增添了生动的故事情节,把战争的曲折经过的复杂情况展现给读者。
叙事的戏剧性对春秋时代上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情世态的描写也不乏其例。
如:“左师见夫人之步马者,问之,对曰:‘君夫人氏也’。
左师曰‘谁为君夫人?余故弗知’!圉人归以告夫人。
夫人使馈之锦与马、先之以玉。
曰:‘君之妾弃使某献。
’左师改命曰‘君夫人’,而后再拜稽首受之。
”[2]此写宋君夫人的牧马者在一次遛马时被向戌看见,向戌装作不知,在牧马人面前旁敲侧击地表达了没有得到宋君夫人报答的不满。
机灵的宋君夫人就用卑辞厚礼来笼络他。
富有戏剧性变化。
4战争描写的神来之笔
《左传》不仅在史学上有杰出贡献,而且在文学上也具有高度的成就。
擅长战争的描写。
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等在《春秋》经文中,一般只记载了十几个字《左传》则综合了有关战役的史料,从外围形式到内在因素,加以剪裁,多层面多角度反映了战争的完整面貌及影响,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并未停留在战场的拼杀,而在于写出了战争的性质和主要原因。
如“秦晋殽之战”,写战场厮杀,仅写“秦师败于殽”一笔带过,从战争酝酿写起,蹇叔分析秦军千里袭郑战略上的错误,“劳师袭远,师劳力竭”、“远主备之”[3],王师满观师,秦军骄纵无礼,军心涣散;商人弦高暗通消息,暗示秦军袭郑不得民心,作者不言而秦军必败的趋势已定。
这样,作者所写的战争就不再是单纯的军事突出,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加以全面描写。
有利于提示战争的性质和表现作者的倾向。
《左传》善于在紧张的气氛中,抓住对战争发展有关键作用的事件从容描写,使文章缓急有节,战争的复杂过程得发曲折细致表现出来。
如“晋楚邲之战”出色的描写,“赵旃求卿未得,且怒于失楚之致师者,请挑战……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生动描写了晋兵混乱状态,晋军最高统帅竟“不知所为”“晋军以广队不能进……”晋军溃逃时车子不能前进,楚兵教他们拔掉上的横木,晋军的狼狈,楚兵的闲暇都跃然纸上。
粗线条的勾勒战争,定公八年“阳州之役”,“正月,公侯
齐……其兄会乃呼言:猛于殿。
”[4]简短数十字,郎写出鲁军围困阳州的情形。
阳州人开门袭敌,颜高于手无弓,伧促间夺过别人的弱弓,被籍丘子鉏打翻地,便他躺在地上还射死了子鉏,可谓英烈。
颜息沾沾自喜,冉猛、冉会的可笑举动,鲁国的军事行动如同儿戏,给事件罩上了喜剧色彩。
《左传》对战争多角度的描写,为后代小说中战争的描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展示了富有个性特征的历史人物形象
《左传》以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叙事中塑造了一群富有个性特征的典型形象,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
5.1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
庄公十年载齐鲁长勺之战,战前鲁曹刿不顾乡人反对,求见庄公,表现了他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见庄公不谈军事专询民情,体现他政治上重视民心向背的远见卓识;战场中从容镇定,三鼓而战,大败齐军,战后冷静精辟的分析,体现他军事家的才干风度。
其鲜明的个性形象正是在与乡人、庄公、齐师的矛盾中有层次地展现出他的爱国思想、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5.2善于抓住历史人物在关键场合中的言语动作情态、简略勾画,表现其个性心理
“秦晋殽之战”中,晋军大胜,俘秦三帅,晋襄公听信母亲文赢,放走三帅。
晋军统帅先轸闻之,暴怒之下,忘形对晋襄公“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志,亡无日矣!”并“不顾而唾”。
着墨不多,却把先轸极度愤怒的心情,忠于国事的品质和不顾君臣之礼的暴烈性格生动表现出来。
5.3善于在历史演变中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开始是一个无雄才图远略的公子,政治幼稚,流亡到齐,“齐恒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就乐于忘忧,无意复国。
后日渐成熟,借秦穆公力量返回晋国,自立为国君,能不计前怨,宽怒仇人,重视人民利益,从谏如流、图霸中原。
《左传》正是在历史的演变中真实刻画了重耳的成长过程。
楚灵王奇迹般地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鲁襄公二十六年,秦楚联兵袭郑,城麋一战,穿封俘郑大夫皇颉,楚灵王此时作为一个王子,无理取闹,与穿争功,穿封怒,拔剑追杀王子,这时的楚灵王活脱是一个无赖,但六年后,他杀楚郏郏自立为主,为满足“汰侈”之欲,努力进取,会诸候于申、吴,与郑联姻,作章华宫,灭陈。
此时,楚灵王已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春秋霸主了。
《左传》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是在生活中变化发展的形象,在矛盾冲突中成长、成熟,他们具有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特征,无论真善美,还是假丑恶,都不是“鬼神”,而是生活中的“这个”,是一群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
6叙事行人辞令之美
《左传》叙事语言“艳而富”、“丰润”。
简练中表现出富艳,丰润。
刘知儿谓之“盖文虽缺略,理甚昭著,此明之体也”。
《左传》语言优美,特别是记载人物对话的辞令,无不委曲生动,各呈异彩,“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是晋国和齐国绝交的宣言,全文700多字,历数秦国不断破坏邦交的罪恶,有负晋国睦邻政策,不得不与绝交,表面上理直气壮,义正辞严。
事实上不少歪曲事实,强辞夺理。
如“穆公即世,康灵即位……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本是晋有负于秦,文中却反诬秦搞颠覆活动,实在是强盗逻辑,但文章却颇富文采,对后世影响很大。
春秋时代,一些弱小国、战败国家“行人”,常在外交场合凭三寸不烂之舌凭借辞令折服强国。
其言辞常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烛之武退秦师”即是典型的一例。
《左传》“词约义丰”的手法用于叙事,以简炼的文字,形象提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言止而意不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堪称化工之笔。
综上所述,《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尽完整的历史著作,有极大的创造性,其叙事艺术,不仅是文辞上为后代文学著作树立了榜样,他还以精细的笔墨揭露鞭挞黑暗现实,广泛反映社会生活,是建立在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无愧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
参考文献:
[1]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
[2]沈玉成.左传译文[M].中华书局.
[3]朱润.左传选[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4]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5]浦卫忠.春秋三传综合研究[M].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