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定位;原因
至2005年,在国内许多高校,青年教师已占到教师总数的50%以上①,
他们活跃在教学、科研的岗位上,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职业成长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高校青年教师总是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发生关系,根据角色的要求调控自己的一言一行。

②因此,合理的角色定位就显得更为重要。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纵观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现实情况,虽然整体处于向上发展的积极态势,但因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定位尚存在一些亟待引起重视并需及时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冲突频繁
美国学者威尔逊(B.R.Wilson)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

③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
典型情境。

而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的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其职业素质和年龄层次的特殊性,在角色无法协调的时候,更是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角色冲突的困扰。

当高校青年教师个体身兼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时,大多缺乏充分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等,无法同时满足各方面所提出的不同期望和要求,于是产生同一角色集里两个或多个角色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如职业角色与家庭成员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大学生之间朋友角色与教育者角色之间的冲突等等,这种角色冲突会使高校青年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稳定。

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角色关系紧张。

首先是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关系紧张,根据笔者课堂观察和访谈结果发现,许多青年教师只关注自己的业务,除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外,与学生沟通很少。

其次与同事的交往相对封闭,不喜欢与其他教师打交道,很少参加所在院系组织的各项集体性活动,还有些青年教
师敏感于同事间在职称评定、外出进修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对其他同事心存芥蒂和防备心理。

高校青年教师与上级领导的关系总体上也趋于平淡化,他们往往尊重但不亲近领导。

这是由于高校特殊的人文环境造成的,有的青年教师多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人文精神的影响,认为过分亲近领导未免有阿谀奉承之嫌;而有的青年教师则沉浸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注重上下级关系,再加上领导有时方式方法不当,也很容易导致高校青年教师出现抵触情绪与不合作行为。

(二)角色差距明显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由于各自的价值观、个人经历和成长背景不同,以及在认知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局限,因此很难对理想化的角色期望进行准确全面地把握和认识,导致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角色与认知角色不一致,进而造成以其认知角色为基础的实际行为表现与理想化的角色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其无法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

理想中的教师安贫乐道,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而现实中的高校青年教师却不得不面临生活的琐碎与繁杂。

理想角色要求他们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们的个人行为要受到严格的制约。

然而在人们从思想到行为日益开放的今天,随着包容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崇尚个性自由发展的高校青年教师对固有的角色规定提出异议。

他们认为教师也拥有自己的行为自由和私人空间,其他人可以潇洒自如地生活,而教师却总得一本正经;有些行为表现在其他角色身上被社会视为当然,而表现在教师身上则会被认为不合身份。

(三)角色技能薄弱
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技能主要包括认知技能与活动技能两大类。

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对如何扮演好高校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往往缺乏充分的准备,因此,他们的认知技能与活动技能通常比较薄弱,很难适应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期望与要求。

1.认知技能偏弱。

认知技能是指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所要扮演的某个角色进行认识的能力,它是高校青年教师成功扮演各种角色的前提条件。

现实中高校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不甚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科专业知识过深、过剩、过专,基础学科知识过窄、过陈、科学人文素养不高,即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第二,重学科课程知识而轻教育理论知识。

许多高校青年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同教育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地学习。

2.活动技能较差。

活动技能是指教师角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表达的技能。

自我表达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工具,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青年教师上课时大多任凭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支配自己的语言,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未能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

还有一些青年教师课堂语言少有感情色彩变化,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一味单向灌输,不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很少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

二、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角色定势的制约
社会中人们的头脑里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即角色定势,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是青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行为典范。

这种定势使高校青年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约束自己的言行。

事实上,高校青年教师也是平凡的人,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

因此,他们对教师角色活动有不同的意识取向,呈现出教育教学上风格各异的模式、策略和方法等。

然而,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定势又迫使其必须控制自己而以规范化的形象出现,这种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往往导致高校青年教师产生莫名的困惑、沮丧等不良情绪。

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自己的职业性格,通过与大学生和同事等进行交流,加深对高校教师群体特征的认识,并按照社会的期望改变自己个性中不适应的成分。

要努力打破传统观念中对教师“典范”模式的极力追求,消除社会角色定势中不合理的规定。

高校青年教师不妨在不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释放自己的真实个性,事实上,这种真实情感的表露反而容易形成对学生的感召,为学生所接纳。

(二)教育评价存在偏差
教育评价对教育实践起着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唯有科学正确的评价制度方能保证其发挥积极作用。

其中,针对教师的教育评价,将使教师根据学校所反馈的评价意见,对自己的角色认知和角色行为进行调整。

目前高校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大多是以奖惩为目的的“奖惩性评价”,而不是以教师职业成长和发展为目
的的“发展性评价”。

④在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职称评定、申
报基金等规定中,都过多地强化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等级等指标,不重视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再加上人事制度较僵化,干得好与不好似乎没多大实质性差别,这大大挫伤了那些在工作上敬业、责任心强的高校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因此,有必要改进高校教育评价系统,在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功能的基础上,以优化评价系统的结构为重点,建立合理、公正、全面的教师评价机制。

学校内部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奖惩性评价为辅。

还要改进管理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渗透。

强调对青年教师进行单独性评价,既可以根据教龄的长短进行分段评价,也可把青年教师的全部活动分割成若干单项加以评价。

(三)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低
现今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经过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后便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从一个校门又走进另一个校门,缺乏独立生活的社会经验,理想主义色彩
较浓厚,自我调适能力较差,挫折耐受能力较低,缺少坚韧的意志力。

因此,在面对现实工作压力时,很多人往往感到失落和困惑,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
习得无助感和自卑心理。


阿尔伯特•班杜拉(A.Bandura)在自我效能理论中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iency)就是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去组织、实施和完成某
种行为活动的预期。

⑥L.罗斯经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往往更能接受挑战,使用难度较大的教学方式;而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教育改革动机不强烈、工作不努力且普遍感觉紧张和压抑。

⑦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学会积极评价自己,
有意识地进行自信心训练。

学校应有组织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效能感,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注释:
①④郑延才.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青年教师的发展性评价.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C〕.2005,223.
②郑延才.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心理分析.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C〕.2005,219.
③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16.
⑤⑥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65.
⑦赵传兵,李仲冬.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6,(2)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