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体育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
南子·要略》),因不满儒家礼乐繁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
政。墨子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构建了完整的思想
体系,创立了墨家学派,“其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
春秋·当染》),在战国时期与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世
之显学,儒墨也。”(《韩非·显学篇》)秦汉以后,特别是汉
代儒学独尊后,墨学衰微,整个学派几乎被埋没两千年。相
对于儒学研究的蔚为壮观,墨学研究则显得滞后。墨家是诸
子百家中尚武色彩较为明显的一个学派,对墨子的体育教育
思想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 墨子体育教育思想的内涵
1·1 崇武尚力的体育教育倾向
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体育这一概念,但是因为各诸侯国
征伐不断,军事训练和身体锻炼往往合而为一,统称为
“武”。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之主旨,武勇
也。”[1]生活在“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的时代,
墨子主张非攻却尚武力,明确提出以奖赏射御之士来促进尚
武风气的形成,子墨子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
得而众也。”(《墨子·尚贤》)冯友兰先生曾对墨子尚武给予
了高度评价:“与孔子抗衡之武圣人之称,实则惟墨子足以
当之。”[2]
墨子主张“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墨子·修
身》)我们从墨门弟子来看,无论是墨子嫡传还是再传弟子,
其都不乏勇武之士,如禽滑厘、屈将子、索卢参等,正如西
汉陆贾所说:“墨子之门多勇士。”(《新语·思务》)可看出
墨子崇尚武勇的体育教育倾向在学生身上的反映。
战国是个以强凌弱的时代,墨子深刻认识到,作为社会
的人只有“赖其力”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存和自身的发展,促
进社会发展,并把此看作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今人固与
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
者不生。”(《墨子·非乐》)因此墨子特别推重“力”的价
值,所谓“力者,刑(形)之所以奋也。”(《墨子·经上》)
这里的“力”是就人力而言,墨子所谓的“力”是广义的,
是指人们所从事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就包含了运动可
以使身体器官得到改善、技能得到提高、形体得到健美、力
量得到增强的意思。身体强健是墨子非常重视的,是他选择
学生时的一个重要标准。《墨子·公孟》记载:有一个游历
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强壮健康,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
随自己学习。墨子还提出按能力选拔人才的建议。他认为选
拔射箭手要以射得远与射
得准为标准,与射箭无关的其他条
件不能作为标准。这与孔子主张的“射不主皮”(《论语·八
佾》)显然不同,孔子只是把射御作为礼节仪式中的内容,
与体育无关。
在墨子的思想体系中,力与德是统一的。这与孔子和儒
家不崇尚勇武,把德与力对立起来截然不同。子曰:“骥不
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孔子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胜人,所以
“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吕氏春秋·慎
大》)“孔子是‘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
也。’而墨子则讲军旅之事,而瞧不起俎豆之事之繁文缛节。
《墨子》书中,有讲守备兵法者二十篇。盖此为其团体之衣
食之资,与儒之礼乐同。”[3]冯友兰此语道出了儒墨两家的本
质不同,这也直接导致了孔子和墨子在教育学生时对文武各
有侧重的差异。
1·2 以体育德的体育教育宗旨
墨子的体育教育思想与他的社会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墨
子为了推行他“兼相爱、交相利”的救世救民主张,在体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的“士志于道”精神,非常重视道义的培养,把“厚乎德
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尚贤上》)作为理想人
格的重要标准,把道德教育摆在首要和根本的位置,认为
“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修身》)
“雄”即勇,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勇气而不注重实际锻炼和
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日后必定会怠惰。如果只有强壮的
身体,而没有道义是行不通的,他的行动必然受困惑,只能
停步不前。“今人非道无所行,唯有强股肱,而不明与其类,
其困也,可立而待也。”(《墨子·大取》)
上文谈到墨子尚勇,但墨子提倡的“勇”并不是不受限
制的,勇受制于“志”,反对恶勇和私斗,在《墨子·耕柱》
中有这样一则实例,墨子对骆滑厘说:“我听说你好勇。”骆
滑厘说:“是的,我只要听说某乡有勇士,我必定去把他杀
了。”墨子说:“天下的人都是要帮助他所爱的,除掉他所恶
的。现在你听到某乡有勇士,就要去杀掉他,这不是好勇,
而是恶勇。”可见墨子的勇是受德的约束的,反对以武逞勇,
以武犯禁。
墨子德的内容,概而言之,即仁和义。何谓仁?“体爱
为仁”(《墨子·经上》),也就是墨子提倡的“兼爱”、“互
利。”墨子也讲“义”,认为“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
义》),并解释说“义,利也。”(《墨子·经上》)这里的
“利”即墨子屡言的“天下之利”,亦即“国家百姓人民之
利。”(《墨子·非命上》)墨子在教育学生时注意把这种思想
贯穿在他的教育教学中。在体育教
育上,主要体现在寓德于
体、以体育德方面,即传授学生武艺技能的同时,注重武德
的培养。
墨子首先注重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勇于牺牲的“任
侠”精神。墨子的理想人格是“兼士”,兼士“视人之国若
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兼士”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具有“任侠”精
神,根据《墨子·经上》所记,“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
即损己利人。《墨子·经说上》更进一步阐述了“任侠”精
神的实践方式:“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也就是
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把爱人利人作为应尽的义务,不
顾一切去扶危救困,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墨子“摩顶
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是以身赴义,以天下
为己任的典型,墨子弟子“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
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都是墨家崇尚“侠义”精神
的真实显现,墨家的侠义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武德的重要内
容,同时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梁启超说:“墨学精
神,深入人心,至今不坠,因以形成吾民族特性之一者,盖
有之矣。墨教之根本义,在肯牺牲自己……”[4]道出了墨家
思想的要义。
另外,墨子在体育教育中还注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吃
苦耐劳精神。墨子不但提倡勇的行为,更认为勇敢的表现是
坚强意志内在能动精神的反映。墨子说:“勇,志之所以敢
也。”(《墨子·经上》)墨子强调吃苦耐劳的磨炼,把“以裘
褐为衣,以跂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庄子·天
下》)奉为墨者的基本准则。
1·3 广博的体育教育内容
墨子本人“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对弟子要求很
高,目的是培养道德高尚、知识广博、体魄强健、意志坚
定、能为理想不顾一切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能文能武的有用
之才。为此,他传授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墨子》全书涉及
的学科不下十种,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力学、光学、军
事学等,都是墨子的教育内容,其中涉及到体育教育的内容
也很广泛。
首先,墨子重视射御。墨子本人善射御,把射御作为一
项重要的技能。《墨子·公孟》记载:“二三子有复於子墨子
学射者”,反映了墨家教育重射御的特点。《墨子·尚贤》等
记载了他有关提高射御技术的思想,他说“凡我国能射御之
士,我将赏贵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将罪贱之。”(《墨子·
尚贤》)依能不能射御定贵贱奖罚,足见墨子对射御教育以
及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
另外由于战乱频仍,早期的体育多和军事技能结合在一
起,有的直接从军事防务中演变而来。墨子深通军事,主张
以武力反对侵略,提高武士的社会地位。在其教育思想中,
有
不少关于武备的内容,军事体育占有一定地位。《墨子》
一书中有《城守》十一篇,包含着练兵养兵思想、寓兵于民
思想。除了常规的练兵方法如射箭、骑马、奔跑等外,我们
从《墨子》一书中还能捕捉到一些新兴项目的萌芽,如钩强
之戏,后世又称“扯绳”,唐以前称“牵钩”、“拔桓”。钩强
最初是配合水战的一项技能,《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
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后来在荆
楚一带演变成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后世的拔河运动由
此演变而来。
放风筝这项活动也最早出现在《墨子》一书中,
《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墨
子也制作过类似的木鸟,《韩非子·外储说上》记载:“墨子
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木鸢竹鹊都是原始的风
筝,放风筝这项体育活动由此而来。
1·4 以行为本的体育教育方法
墨子为使弟子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除了教学内容的广
博外,更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行合一的践道者。墨子重视
实践的教育作用,即所谓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也。”
(《墨子·修身》)强调学以致用,述作结合,融知识技能教
育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墨子及其后学都是极富力行
精神的。
墨子是体育锻炼的身体力行者。墨子认为“动偏祭从
者,户枢免瑟。”(《墨子·经说上》)也就是说经常从事活动
的物体是不易遭虫蛀的,运用到养生保健上,即认为人如果
能全面运动就会不生疾病。他以大禹为榜样,“日夜不休,
以自苦为极”(《庄子·天下》),进行身体锻炼和生产劳动。
“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
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传略》)据记
载,墨子八十岁时还在到处奔波,在那个年代,可谓上寿
了。这正是得益于他爱好运动,身体力行。
墨子非常强调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
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墨子·兼爱下》)墨子主张论人论事,应该做到“合其志功而观焉”,“志”即思想
动机,“功”即客观效果。即把人们的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
从这一点出发,他教育学生要勤于从事,吃苦耐劳,靠“强
力从事”来增强体质,修养品行。
2 墨子体育教育思想的特点
2·1 注重实用性
墨子注重实用,主张先质后文,讲究功利实效。墨子认
为任何事物于民有一定的用处,才有存在的价值,否则就没
有价值。荀子批评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荀子·解蔽
篇》),也就是说墨子只讲狭隘的实利与功用,而不知文饰与
形式之功用;只讲物质之功用,而不知精神之功用。故梁启
超称荀子对墨子这一评价“极得墨子之症结”[
4]。相对于儒
家的“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墨子的
思想要实用的多。在体育教育思想方面,墨子重实用的倾向
也很明显。从培养目标的制定,到教育内容的设定以及教育
方法的使用,无不贯彻了这种思想。墨子培养的是道德高
尚、文武兼备、能为理想献身的有用人才,教育内容也是紧
紧围绕他的育人目标而定的,广博而实用,教育方法灵活多
样,易于操作,努力促使教育为培养真正的德行、智力、体
魄皆壮的贤者做贡献。
2·2 富于创造性
墨子批评儒家“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论语·述而》)
的保守态度,主张“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
善之益多也。”(《墨子·耕柱》)即对古代的优秀遗产应继
承,但还要有创造精神,要创造出新的东西,使善的东西更
多。墨子富于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
方法的运用上。墨子在进行体育教育时,教学内容广博得无
与伦比,他对周代以来沿袭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
进行了改革,摒弃了华而不实的礼、乐,重点突出了射、
御,还加上了许多守城战备知识及许多生产生活技能,他的
科学和逻辑学,也是创造精神的结果。另外墨子的教学方法
灵活、主动、富于创造性,如墨子不同意儒家“叩则鸣,不
叩则不鸣”的消极等待态度,主张积极主动地去施教,强调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我国古代没有体育的概念,墨子的体育思想只是一些零
散的观念,这些观念也融合在他的政治社会生活思想当中,
而且墨家在秦汉以后突然绝迹,关于墨家的资料十分匮乏,
但我们仍可以从留存下来的资料中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墨子
没有明确提出学校体育教育的概念,在学校教育中,也没有
刻意把锻炼身体作为重要的内容,但是墨子生活在尚武的战
国,墨子本人又崇尚勇武,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还
是存在的。墨子所授内容中,射、御等军事技艺和生活生产
技能是受到墨子重视的,这些技能的学习是以身体素质为前
提的,虽然主要目的不是健身,但客观上又起到了强身健体
的作用。墨子体育教育思想对后世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有着重
要的作用,与侠文化的形成也有密切关系。直至今天,重新
认识和研究墨子体育教育思想也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