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经验谈我推荐的学习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推荐的学习方法——兼推销我的笔记
一、考研心理准备
(一)为什么选择考研
每个走上考研之路的学子在作出选择前必然会问自己:我花这么多的时间、吃这么大
的苦、还面临着考不上的危险,而且即使考上研究生,研究生文凭也在不断贬值,值
得吗?
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了。

休谟说过,价值判断都是建立在另外一个价值判断之上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我自己是这么理解的)。

所以说,究竟应当考研还是不考研,这不是一个可以进行科学论证的问题,而是由你的价值观来决定的。

说到价值观就太悬乎了,但是现在流行的经济学方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资源都是
稀缺的,一方面是研究生文凭、硕士学位、优秀的同学和博学的老师,另一方面是自
己将近一年的努力付出、可能考不上的危险、两年不赚钱的机会收入损失。

你究竟选
择哪一个呢?你应该把你宝贵的资源配置到最稀缺的地方上。

如果你觉得文凭重要,
那就用时间换文凭;如果你觉得这两年赚点钱孝敬父母最重要,那就努力工作。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可以计算清楚的问题。

还有,别忘了经济学中的理性是一种判断过程的理性,只要你在作出判断前收集了充
分的信息,作出了自己认为是理性的判断,那你就是理性人了,而不是一种结果上的
理性(比如说,北大法学院每年1000多人考,招70个,我认为只要仔细思考过自己
具备的素质并持续努力的同学,无论最终是否考上,都是理性的,即使没考上也不必
为结果而自责,并不是只有70个考上的同学才是理性的)。

(二)为什么选择名校
有些同学不愿意冒风险,选择了一些边缘性学校。

我个人的理解是,请选择名校。

为什么呢?且听本人分解:
首先,名校的各种资源,如学术资源、校友关系等等都会给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名校读研可以让你接触大量优秀的同学、接触先进的理念,从总体上提升自己。

其次,就考研来说,名校一般要比烂校更公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名校招生的
名额一般比烂校多。

这样,即使有几个名额被有关系的人占了,你还可以争剩下的几
个嘛。

而烂校就招那么几个人,一旦被黑两个,那你不就惨了!第二,名校老师一般
更公平。

这是因为,名校老师收入一般都很高,不会缺钱的。

有些人去拿钱想买名额,也许那点钱在名校老师眼里不值一提,或者根本就不值得为那点钱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

而如果是烂校,说不准那老师就笑纳了。

而且,名校的老师往往自己也很有资源,除非家里背景过硬,各位考生的家庭状况在老师的眼里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如果说
某人的老爸是地方上一位颇有实权的官僚,在当地很有关系,那么这个同学考研要考
地方大学的话,一般的老师是不敢或不愿得罪他老爸的,录了吧。

但如果他来考北大,北大的老师根本不会在乎他老爸是谁的。

当然,考名校也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但如果没有风险,考研这个游戏又有什么意思呢?即使你考上读研,又会有什么收获呢?
(三)为什么选择北大
法学类名校不少——北大、人大、清华、社科院法学所、中国政法、西南政法、华东
政法,以及其他不少重点大学的法学院,为什么考北大呢?我总结了4点理由:
1、北大之梦
这主要是理想主义的同学的奋斗目标,我在高中时也一样。

北大是近代中国转型的发
源地之一,北大里的思想一直在决定着中国的下一步。

考上北大,作为文人,你会有
一种成为太学生的感觉(周旺生老师语)。

考上北大,意味着你会与中国近现代史上
大量的名人成为校友或有传承关系,胡适、鲁迅、周作人、李大钊、陈独秀、钱穆、
费孝通、马寅初、梁漱溟、熊十力、季羡林,以至于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是在北大工
作过的。

在北大读过书,也许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亮点(但我自己不希望,呵呵,
我希望还有更亮的)。

我想即使当你很老的时候,也会自豪地对你的小孙子说:孙子,你爷爷(奶奶)想当年可牛着呢,是北大出来的!
从现实角度考虑,北京的大学本来就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如果你不在
北京读研要来北京找工作,得多花多少成本?北大作为综合性大学,在政府机关、国
有企事业单位、外企、高科技企业都有大量的校友——虽然有校友关系不代表人家一
定帮你,但总比八竿子打不着好吧。

具体到北大法学院,北大法学院在中国法学界的实力,以及法学院毕业生在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律师业的实力,我就不多说了。

2、公平
北大是我知道的考研最公平的大学之一,原因在上面考名校的理由里我也分析了。

这里不多说了。

只想补充一点,有些人拿甘德怀事件说北大黑,我想说,甘德怀事件
也只有北大里能发生!为什么?因为北大确确实实是密封判卷的!即使苏力不想要他,
也只能在复试中把他刷了。

而且,北大的卷子都是老师自己去判的。

不向某些名声很
大外强中干的学校,博士生就去判卷,而且不密封卷子,让谁上谁就上。

3、考试的有效性
为什么说考试是有效的呢?我觉得,考试的有效性就是能检查出你的基础知识扎实程
度和努力程度了,也就是说,要把各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压到最低。

大家知道,北大
近几年一直搞“十项全能”。

这样搞的大家复习很累。

但是,这样,考试时就立即看
出你的真实水平了!因为一个复习很全面的同学,在最后冲刺阶段,即使运气背,对
某一学科划的重点没考到,但他科科都背的概括很小,其他的科目总有能押到的。

这样,在考试时就会基本反映出他的真实水平了。

举我个人的例子吧,我考研时,综合
A卷8道简答题押到了7道,这样,即使B卷里的经济法和民事诉讼法押的不好,我
的总体水平也就反映出来了。

如果一个人平时不看书,考试前就靠给自己押题的话,
他押中一科或几科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全押上。

这样,各种偶然性因素互相抵消了,剩下的就靠大家的实力了。

考专业卷也一样,偶然性太强,那么多学科热点,你怎么能全复习到?就算复习到了,老师就一定欣赏你的论述吗?所以说,还是考综合卷更能反映出大家的基础知识和努
力程度。

当然,考综合卷的不足之处就是可能把偏才遗漏了——但说实话,我这么多
年也没发现几个这样的偏才人士,几个有偏才的也考上来了。

制度设计出来,能保证
适用于大多数人就可以,没有对任何人都公平合理的制度。

4、为司法考试做准备
这点理由看起来有些搞笑了,但确实是这样。

北大考10门综合卷,范围包括了全部的司法考试的重要内容,考的又不深。

所以考完北大的同学再准备司法考试,还是很轻
松的。

尤其是对考上的同学,从4月到9月,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司法考试,可以在一
年之内同时完成考研和司法考试。

(四)考上北大的条件
有些人总觉得北大太神圣了,而自己天赋一般,怕不够格。

我可以负责地说,只要你
具备中等的智力并付出近一年的努力,你就很有希望走进北大!至少我就是这样。

另外,考上北大还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信心和能反复看书。

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一个人如果总觉得自己考不上了,那他一定考不上。

要不断地
给自己各种心理暗示,没事做做白日梦也可以,想象自己明年就能来北大读书的美好
日子。

还有,要学会反复地看教材,不间断地整理笔记。

有时觉得教材都很熟了,不想再看了,总想找些新资料复习,是很危险的。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教材和笔记就像你的
老朋友一样,与其不断结识新的点头之交,不如多与原来的刎颈之交把酒言欢。

二、法学考研专业课如何复习
学习主要就是材料加方法。

先说说材料吧,也就是参考书。

(一)材料
宪法学:张千帆老师或周叶中主编的宪法学均可,魏定仁版过老,不推荐;还要看看
王磊老师的《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

行政法学:姜明安老师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3版),北大高教社07年
刑法学:杨春洗、杨敦先、郭自力中国刑法论(第3版);陈兴良老师的规范刑法学
也可以(两书的若干理论,如犯罪构成理论有不同,记准一个就行)
刑事诉讼法学: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好像也不好买,如果买不到,就用陈光中
的刑事诉讼法,也是大红皮的,它是陈瑞华老师上课用书
国际法学:白桂梅北大社06年版,或者人大社远程教育,王铁崖版国际法也过老,不推荐
法理学:周旺生北大社06年版
民法学:魏振瀛北大高教社06年第2版
民事诉讼法:潘剑锋民事诉讼原理
经济法学:张守文经济法学北大社06年版;甘培忠企业公司法北大社06年第4版(不过不建议立即购买,因为很快会出第5版,包括新合伙企业法和新破产法的内容)
国际经济法:陈安或者余劲松吴志攀第2版;最好有邵景春的北大远程教育国际经济法,不过已经绝版了,比较难找到。

以上是基础用书,如果学有余力,可适当参考北大老师出的其他教材或人大社、中政
社的教材作补充。

但一定要以上述教材为主。

总之,吃透一个,再拿别的作补充。

对于初试的综合卷,看太多的论文和专著太大必要,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推荐
以下几本专著:
周旺生老师的《法理探索》
张千帆老师的《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
陈瑞华老师的《刑事审判原理论》(第2版)
如果还想再看,就看这两个吧,看完后你的水平就和一个民法学研究生差不多了:梅仲协《民法要义》或芮沐《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
大家还可以通过中国期刊网、北大法律信息网等网络查找北大老师最近几年的论文,有选择的看一看。

但最关键的仍是掌握教材基本知识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thread-8925-1-3.html
(二)方法
1、如何有效地利用历年试题
历年试题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让你知道考试的范围,也就是哪些考哪些不靠,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

大家可以看看近5年的综合卷,就会发现一些学科的考试范围了。

例如,民法只考,或者说重点考民法总则、物权法和债权法,商法、知识产权、婚姻继承法是不考的;经济法主要是经济法总论(尤其是规范论)、税法、反垄断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金融法;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法总论、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以及行政许可法等几个成文法。

(2)知道考试的题型,督促自己平时就按照历年试题的形式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从近5年综合卷可以发现,对于行政法、刑法、民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很可能考案例分析题,因此应有意识地加强对这几科的案例分析训练(推荐法律出版社张能宝的案例分析——综合课的案例分析其实主要不是考察学理,而就是大家对法条的熟悉程度和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

对于各科的简答题,大家平时看书时就要有意识地给自己设问,试着用考试语言总结出来,并尽量整理成笔记。

我的笔记就是这么整理出来的。

历年试题网上有很多,主要是考研论坛上吧,我自己也整理了。

好笑的是,我在网上看到一份历年试题,从内容到格式,甚至每科的排列顺序都与我自己做的一样,而署名却是“某某整理,版权所有”!真好笑!拿了我的试题也就算了,我本来也不打算
卖那个,还敢写上自己版权所有!如果大家想要历年试题,可以直接向我要。

我整理的还是很全的。

对于历年试题的参考答案,北大官方并没有公布参考答案,市面上有一些。

我看过一部分,说实话,真是七拼八凑,或者说是骗人的。

大家可以自己没事时一天做2-3道题。

我现在也在做历年试题的参考答案,并做一定的评述,分析考试特点,随我的笔记一起出售。

我敢保证,我做的历年试题参考答案,应该是市场上有的或者网上卖的中,最负责最有水平的一份——简答题是我自己做的,这个我能应付,我会查各种教材、专著和论文来组织答案;刑法和民法的案例分析题,我已经找了本校民商法专业的同学和刑法专业的同学来做,他们的水平也是非常强的——不是我不能做,还是对大家更负责些比较好,那两个同学对民法和刑法的理解总比我强吧。

2、把书看多少遍比较合适,以及看书的速度问题
我一直主张看书的遍数一定多,至少得6、7遍吧。

没有6、7遍,很多东西其实记不清的。

第一遍看书时,要尽量快。

每科也就是2-3天就要过一遍,即使没记清也不要紧(因为就算现在你记清了,过两个月也全忘了)。

第一遍应该在1个月内结束。

通过第一遍,了解一下在以后的时间里你需要面对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快速过一遍既可以让你的记忆产生连续性,对课程体系有大体的了解,还可以给你自信。

否则第一遍如果花了你好几个月,你要么会非常郁闷,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么最后几科非常浮躁,根本看不下去。

第二遍就要慢慢地把基础教科书过一遍了。

边看书边做笔记。

我的笔记是在电脑上做的,你如果不习惯记在本子上也可以。

看完书一定要把书上你认为最精华的部分整理出来。

这其实就是把书由厚读薄的过程。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复习考研时,在第一遍复习后,感觉什么都没记住,但发现一个规律:每本书那么厚,但能出题的地方有限:一是每门课只考2道题,老师必然会把考点设置在重要的地方;二是北大爱考简答题,而书上能出简答题的地方不就那么多吗?于是我采用“地毯式搜索”的办法,把书上能出简答题的地方都找出来,整理成笔记。

当一本500页厚的书被我整理成40页的笔记时,我终于恢复了自信:虽然我不能把500页书全背下来,但能把40页笔记全背下来——而这40页笔记,可以说能够覆盖500页书绝大部分考点。

从第三遍开始,你既要不断看原来的笔记(它们是精华啊),又要不断翻书,并适当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比如看看其他大学的教材、司法考试指定用书、北大老师的论文等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笔记上的内容。

这也就是把书由薄看厚的过程。

再拿我个人举例,当我认真研读历年试题时,发现很多题在指定的书上根本找不到答案。

老师的用心很明显——大家不能局限于那些教科书,必须大量阅读!于是,尽量减少知识
上的空白,在指定教材之外大量阅读,也成了我的重要任务。

当每科笔记都整理得差
不多的时候,我还专门对比国内其他院校重要教材、司法考试用书、北大一些老师的
专著和论文,对比较贫乏的专业课笔记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行了加工润色。

这样,笔
记的作用才最终发挥出来!最后,我的笔记的主干是基本教材上的内容,还把大量参
考用书上的资料补充进来。

这样下来,每门笔记都融合了好几本书的精华,可以说是
非常全了。

大约在11月左右,你总应该翻了3-4遍书了吧(看你的本事了)。

那时你再开始冲刺式的背书、背笔记。

有笔记的可以把书扔掉只看笔记上的东西了,没有笔记的同学也
要把书的重点内容好好看看。

有的同学什么都舍不得扔,仍看得很慢,这样不行的。

冲刺阶段,大家必须强化重点,也就是有意识地给自己押题。

对我个人而言,我就是
背笔记的(因为我觉得我的笔记把书上的考点基本都覆盖了——这是实话,不是广告,呵呵)。

这样一直到考试。

最后冲刺时,我用一句老话,叫“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来鼓励自己,就是说,走
一百里路的人,其实走到九十里时才到一半,因为走后面十里路的困难程度与走前面
九十里一样。

我在最后的两三个月里不断鼓励自己说,虽然我之前复习的不是很好,
但只要这段时间抓紧复习,完全可以扭转局势。

总之,一定要抓住考研最后的几个月,不能松懈下来,它能起的作用是前十个月的几倍。

学文的人应该越到最后越学习刻苦。

我一个同学平时学的很刻苦,但考前觉得应该放
松自己,结果考前三天没学习,最后考得很不好。

我在考前20天把书看了3遍,形成了比较好的短期记忆效果。

(当然,考后基本又忘了)。

3、需要把书背到什么程度
应该说,大家学习教材,应当把知识分为基本的几类:精确记忆的;熟知的;一般了
解的;不看的。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其实需要大家背的一字不差的内容非常少,每
科比例都不会超过百分之五。

更多的是需要大家多看几遍书,把书里的大意记熟,考
试时能够把要点答上来就可以的。

有些同学保留高中时那种学习方法,总想把书原封
不动地背下来,这样太累了。

4、学习时间的安排
勤奋的标准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天生体能好或者对学习兴趣浓,学12小时啥事也没有。

有的同学每天可能只学习3个小时就坐不住了。

我想,大家还是做最好的自
己吧。

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每天学习时间、各科比例分配的大体计划。


我个人建议,最低标准应该是每天5小时吧。

这5小时,就好像免责事由一样,只要
你坚持做到每天5小时,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你都可以说,我已经尽力了。

具体的安排,我觉得:专业课应该至少占三分之二的时间,英语应占四分之一的时间吧。

其余的给政治。

专业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不多说了。

但我建议大家复习专业课时,最好是集中几天学习一科,复习完一科再转入下一科的复习。

不要在一天的时间里复习好几科。

我觉得那样复习效果不好,我同学好像也没谁是那样复习的。

如果大家制定了复习计划,我建议计划宜粗不宜细,一定要给自己偷懒或休息留下弹性时间。

太死的计划也无法应付各种没有预想到的事情,人的理性毕竟有限,计划不如变化快。

英语占四分之一的时间。

我觉得,相对于变化莫测的专业课而言,英语可以更真实的显示你的投入。

英语好的人考试成绩就是高,不好的人就是低,不像专业课或政治那样,偶然性还是很大的。

因此,英语确确实实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家只要多投入,就一定有相应的回报。

而且,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英语的拉分能力也不断加大。

政治现在不用看。

我个人的理解是,等暑假出了新大纲后,大家利用暑假买本什么2000题、1800题之类的好好做做,侧重基础知识,并揣摩历年真题的参考答案,好好研究研究答案的语言风格(答题语言对文科学习很重要,有时候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组织起来,分值会相差很大的——专业课是这样,政治也是一样)。

之后可以再把政治扔一边,到考试前再看看基础知识,并多买几本模拟题,结合各家预测的重点记记最新的政策,就应该差不多了。

4、做到教材、法条和案例三结合
很多同学买了书之后,天天看书背书。

我觉得,我们学法学的人,除了书本外,法条和案例分析一定要抓住。

我们一定要熟悉重要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熟悉法条的作用主要是:(1)可以和教材的论述互相印证,加深记忆。

例如,几个诉讼法教材上的很多论述其实看法条会加深理解、更加明确。

(2)可以补充教材已经落后的部分。

大家知道,很多教材已经出了好多年了,新法都已经有了,但老师的教材并没有更新。

这就需要你自己结合最新法条,修改教材中落后的论述了。

例如,有同学问我金融法怎么复习,我一般回答是,与其看几个版本的金融法教材,不如直接认真读《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和《外汇管理条例》呢。

大家放心,我们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法条注释型的,体现老师个性化的理论不多,有时直接看法条感觉更清爽。

(3)法条也是训练案例分析能力的前提。

做案例时你要是能直接答上几条中国的现行法,老师立即就会觉得你基础确实不错的。

案例分析对于学法的人来说,也应该是个基本功吧。

但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很打怵案例分析。

但学法的人不分析案例怎么行呢?对于民法、刑法、行政
法,我推荐法律出版社张能宝的《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国际经济法大家可以看看知
识产权出版社的一本《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或类似资料,对于法理、宪法(比如考
过的河南种子案),需要大家适当看看几位老师的论文以及一些热点动态。

我也准备
为买笔记的同学做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和前沿问题导读。

当然,还是基础知识最重要。

北大是考过一些前沿问题,但这不是考试的重点,大家
不要觉得自己一定要在这方面拉开档次——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

拿我个人来说,05年考的商业判断规则、税收优先权(这个是基础知识)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这三个题目,我完全不会,但我考完试却觉得凡是我回答出的题,我就有信心。

最后我确实考
上了。

5、适当关注热点,学有余力可适当地看专著和论文
这个不多说了,前面也有些论述。

6、有没有必要去北大听课,有没有必要找本科生笔记、讲义
我个人不建议到北大听课。

这样做太耗时间太耗钱,不如用听课的精力反复去看教材呢。

课堂笔记基本上就是老师教材的简化版,就含金量而论,不如直接看教材。

而且
本科笔记以手写居多,且经复印多次,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些笔记甚至看不出是哪位
老师哪年讲的。

但是,如果确实是最新的课堂笔记,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网上有很多人在卖本科笔记和老师的讲义。

大家如果一定要买,我希望你一定要仔细
询问是哪位老师在什么时间讲的,字迹是否清晰,并尽可能找人核对该老师是否在那
个时间讲过课。

据我所知,很多人卖的所谓“最新讲义”都是好几年前的陈年烂账了,甚至有些骗子卖根本不存在的讲义(说实话,北大老师上课多是口头授课,很少有使
用讲义的,有的人号称手里有各种讲义,我严重怀疑其真实性,总觉得是他自己做的)。

7、如何看待各种辅导班,各种“押题”资料有必要买吗?
每年暑假,北大英华公司会举办一个法学基础培训班,请北大的老师来讲课。

一般20多天左右。

虽然名义是法学基础培训,但老师是按考研学生的标准给大家快速梳理本
学科的知识。

我个人觉得,英华的辅导班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大家可以认识一些同道
中人,另外也可以帮大家快速梳理一遍知识,给大家以心理安慰。

想指望英华辅导班
透题是不可能的。

至于其他的各种名目的辅导班,一般是请在校的硕士生或博士生去讲,我觉得意义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