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养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
学院西方语言学院
学号 **********
李光训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
很早就听同学说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很好的体育课,这学期终于有幸选上了贾老师的课。在父母的影响下,对于养生知识我都是希望多多益善,而“传统”二字更是激发了我的好奇。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这些点点滴滴养生知识也对我的日常校园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课堂上,我接触了很多从未听说过的活动,比如正念呼吸、正念行走、深度放松和躯体扫描等,还学习了一套导引保健功。
第一次做正念呼吸的时候,还不能够完全的静下心来,各种各样的念头总是会无故的冒出来,将我的注意力从呼吸上转走,超过五分钟以后,遍感觉身体越来越沉,睡意不断袭来。后来听了老师的讲解,才知道是身体在告诉我它需要休息了,于是我改善作息,每天尽可能早睡早起,渐渐的,再做正念呼吸等活动的时候不觉得困了。关于不断冒出的奇怪的念头,一开始我都是希望强制压下去,却发现越压制越回不来。听了老师的建议后,当有其他念头冒出来时,我就顺着它飘一会,然后在慢慢的回到呼吸上,通过练习,杂乱的念头便越来越少了。对于我,学习正念呼吸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到了期中的时候,课业任务繁重了起来,考试也接踵而来。经常的,晚上睡前会有各种负面情绪涌入脑海,想着复习、作业、考研,难以入眠,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率。对于这样的情况,以前的我总是束手无策,而现在,我会用正念呼吸的方法,躺着放松自己,放空念头,专注呼吸,很快的便能入睡了。在白天,正念呼吸的方式则是将我带入身心合一的状态好方法,在身心合一的状态下,外界的干扰消失了或者影响变得极其微小,杂乱的念头很少再冒出来,看书的效率也一下子提升了,甚至身体的疲劳度也下降了很多。这种感受很奇妙,就仿佛看到一个相识很久的朋友换了新造型一样。后来我试着将这种心情带入日常生活中,做一件做了很多遍已经熟烂于心的事,但是当我以一种从未接触过这件事的心情去认真细致完成它,却又能发现些许新的东西,比如提高效率的小窍门等。
不知不觉,一学期的课就要结束了。在这么有限的时间内,我并不能真正地学习到传统体育养生的深刻意义与方法。看起来,我似乎学会的只是正念呼吸、躯体扫描等几个很基本的动作,但是,通过这些基本的动作,我却学到了对待学
习与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如何在烦躁的时候静心定心,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地和外界进行交流,活在当下。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了传统饮食保健知识。
经过选修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黄帝内经养生的总原则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其四大方面则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以及形与神俱。
就拿饮食来说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更是健康长寿的保障。
食养是“精、气、神”的物质基础;食养可“预防疾病”。
《内经》中强调:“饮食要遵循规律、有节制、五味应该调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饮食要遵循规律。古训曰:“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内经》强调“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就是指粮食,大豆、小豆、小米、米、面这五种东西,是养生最重要的食物,尤其在春天,更应注重粮食,因为春季是生发的季节,而此时的粮食多为第二年的种子(在这里我们强调要吃新粮),而种子都是具有生发之机的,可帮助人体养生气、养长气,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生而旺的规律。
可见目前所流行的所谓‘蔬果减肥法’‘肉食减肥法’‘蜂蜜减肥法’等都是有损于健康的,只有主食与副食全面搭配,才能称之为合理的营养,有益于人体健康。
饮食有节制。就是告诉我们“不多食”,吃饭只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对怎样养育子女,古时有这样一句话:“欲得小儿安,需带三分饥和寒”,由此看来,当今的小皇帝、小太阳们三天打针、两天吃药都是因为家长过分宠爱又缺少养育知识造成的。
无味应调和。五味指酸、苦、甘、辛、咸这五种类型的食物,味不同,在人体当中的作用也不同。《内经》中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奏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五味失调给人带来的危害——过咸会使流行在血脉中的血淤滞,甚至改变颜色(这也就是为何北方人容易得动脉硬化);过苦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过辛会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过酸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过甘会使骨骼疼痛、头发脱落。那么如何做到五味调和呢?一、饮食要浓淡适宜。二、日常饮食应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三、进食时。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是我们在韩国餐具上经常看到的“身土不二”的含义,在什么地方生活就要遵循当地的饮食规律,不可一味追求“所谓的补养”,如让火气大的北方人像广东人一样天天和煲汤,最后定会落得口舌生疮。在进食时应少吃非本地产食物,多食当地特产。
这只是研习黄帝内经养生的一部分,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的方面。
《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界环境不可分割。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的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身调节,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因此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即要顺四时、
适环境、调阴阳,以增强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能力。另有《灵枢·本神》篇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说明人体要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顺应四时的变化,根据四时变化规律以避害趋利,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论》同时提出了四时养生的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详细论述了四时养生的方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顺应四时来调整起居活动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情志养生思想
情志养生历来是养生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中包含了丰富的情志养生思想。《内经》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的精神活动状态。但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则导致疾病发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该篇还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情志变化能够使气机发生变化,表现为气机紊乱,升降失调。故《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同时还认识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因此,七情虽各有脏腑所属,然总统于心,七情中任何情志失调都可伤心,而心伤则导致其他脏腑功能的失调。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认为保持良好心境,没有过多过重的欲望才能调节安定人的性情,使人们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若不能很好地调养精神,顺调意志,违反正常的生活规律,任性放纵,过分激动,则导致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引起许多内伤疾病。故《灵枢·本神》提出情志养生的原则“智老之养生也,和喜怒而安居处”。
运动养生思想
运动养生是采用运动的方式达到养生防病目的的理论与方法。《黄帝内经》中记载通过散步、导引、按跷、吐纳、冥想等运动方法,达到养生防病目的。充分体现了运动养生的内容,同时运动养生也是《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变化是宇宙万物遵循的一条丛本规律。《黄帝内经》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始终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并且将这种运动规律的表现形式概括为“升降出入”。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