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谨慎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谨慎性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一)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通俗的说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有谨慎态度,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亦即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估计时从高,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按照新准则的说法:企业对交易或则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算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则收益,低估负债或则费用。谨慎性原则实际上是风险意识在财务上的体现,时适当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二)谨慎性原则基本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1.谨慎性原则的概念界定

谨慎性原则又叫做审慎原则, 是指会计人员在面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应当保

持严谨、谨慎、安全的态度, 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 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 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2谨慎性原则的客观理论依据和必然性

谨慎性原则源于会计中的不稳定性并植根于存在风险的经营环境, 有其存在的客观理论依据与必然要求。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市场的供求关系, 消费者的喜好等属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自然环境的变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属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各项管理

制度的修订、企业内部人士的变动、员工素质的高低等属于内在不确定性。

任何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与国家、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经济联系, 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既要面临机遇, 又要经受考验, 从而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这些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估计和判断。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应收帐款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资产的价值确定和减值损失的计提等。

二谨慎性原则应用的现状

1谨慎性原则应用的现状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应用十分广泛。谨慎性原则是为了防止企业高估资产,低估费用。比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核算中加速折旧方法的使用等方法在会计应用中使用十分广泛,都是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为了能够防止企业对资产产生高估以及防止企业对费用、成本产生低估的问题能够起到良好的防范作用。然而,如果企业想进行相反方向的盈余管理(即低估资产和高估费用)就几乎发挥不到任何作用。

很多企业可能表现为“过度谨慎”,以大量的计提资产减值,高估企业的费用的方式达到自身的目的。目前,谨慎性原则在应用的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就是存在“过度谨慎”的情况。所谓“过度谨慎”,是指上市公司在应用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时,对资产进行大幅度的减值的计提,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延迟收入的确认时间,从而减少当期的收入水平;对企业的类似于广告费用等相关费用进行预提,从而加到当期企业的费用,来缩减企业的利润等这类的“过度谨慎”的往往成为了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极大的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2、在金融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分析

金融企业在进行会计实务核算时, 应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 如实地反映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 提高金融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 谨慎性原则在金融企业会计实务中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一)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

1.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

表1归纳了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要求将属于金融工具的资产、负债确认为金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同时要求金融企业尽可能不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 使得会计核算建立在更加稳妥的基础上。此外, 对衍生金融工具隐含的各种合同权利和义务也要确认为资产和负债, 将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化纳入表内核算, 使金融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更加谨慎地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2.金融工具的列报。

金融工具列报包括金融工具列示和金融工具披露。首先, 企业在进行金融工具列报时, 应根据金融工具的特点及相关信息的性质对金融工具进行归类。企业按照金融工具的实质以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 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别确认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其次,金融企业要把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在表内披露, 在附注中披露已确认和未确认金融工具的有关信

息, 如编制财务报表时对金融工具所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等信息。这种改变了以前衍生金融工具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计价方法和名义金额的做法, 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的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二)在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应用

金融企业的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应根据谨慎性原则要求, 定期或者至少于年度终了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融企业除了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外, 最主要是各项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金融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 应计提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 其发生减值时, 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 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

时, 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 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 予以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就应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 无疑是谨慎性原则的充分体现。而其中对于贷款的减值准备, 以前是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来计提呆账准备的, 新会计准则是将该贷款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这样的计提方法也更加符合谨慎性原则要求。

(三)在金融资产转移中的应用

金融资产转移, 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金融资产转移的重点在于对金融资产是否满足或部分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判断, 而账务处理也在此判断基础上展开。《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时候,方能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反之, 则不应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如果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 若企业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 就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反之, 按其继续涉入程度确认该金融资产, 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4] 通过这样的会计处理, 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在终止确认企业金融资产时的谨慎态度。

(四)在租赁业务中的应用

《租赁》准则规定:在融资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4] 新准则应用指南将“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长期应付款”的抵减科目划分为负债类科目, 在租赁期开始日记入借方, 表示负债的减少。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后, 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从而避免了以前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把“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资产类科目高估资产的问题。此外, 《租赁》准则规定:在融资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 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4]新准则应用指南将“未实现融资收益”划分为资产类, 作为“长期应收款”的调整科目, 将融资性质的收益从合同价款中分离出来。但其在租赁期开始日时记入贷

方, 表示资产的减少。只有在按期计算确定融资收入后, 才从该科目转入“租赁收入”科目。《租赁》准则还要求出租人至少应当于每年终了对未担保余值进行复核, 增加不做调整,减少则应重新计算租赁内含报酬率, 将由此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 计入当期损益;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认融资收入。[ 4] 以上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不论是对承租人还是出租人都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五)在或有事项中的应用

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状况,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权利, 也可能是一种现时或潜在的义务。《或有事项》准则规定:或有事项的结果如果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 则形成或有资产, 但或有资产不在表内确认;如果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同时满足负债确认条件, 应在表内确认为预计负债, 且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