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
1.1道德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回答: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马克思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定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
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独特的多层次性、广泛的社会性、更大的稳定性
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形象社会生产的发展;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
道德对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一种道德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对社会生产起促进作用;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对社会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
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的产生: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社会主义道德概念: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体系
道德的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1.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概念: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有别于道德的其他类型,主要表现: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职业性;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具体性;在调节范围上具有有限性;在功能上具有适用性
职业道德产生的基本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时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职业活动的出现时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产生的;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的产生: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经济基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历史前提
教师职业的发展:
奴隶社会西周时期,各级学校日趋完善,从总体上分,有国学、乡学两大类;奴隶社会官学的教师产生了专门化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家和墨家两大学派创立的。
封建社会汉代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类;我国封建社会官学教师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政府的官员。
近代学校 1794年,法国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维护和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促进人类自我完善:影响人的灵魂;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需要;是培养和各学生的需要、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克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创新观念、高扬公正精神
引导教师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自己,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2.3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责任、作风、技能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可将教师追求的远大目标和平凡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确立和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育的意义和地位要有深刻理解;对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有正确的把握;对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有热情之情和献身精神
教师职业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
教师职业作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平等待人,团结互助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要教师的要求:钻研业务知识;掌握教育规律;具备管理能力;用于实践创新
2.4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示范性(已经成为教师职业的永恒性、本质性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周期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的、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的
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内容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是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学规律的过场、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育艺术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言谈反映了教师的品德修养,又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师的举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外现,是可以被学生直接观察到的“教师道德”;教师的喜怒哀乐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这种感染性也具有教育性
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调节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教师通过学生影响社会;教师通过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教师的个人品质影响家庭、亲友、邻里
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
3.1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与作用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要考虑三个因素:要依据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要依据一般的教育原则;要依据“以为人本”的原则。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居于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定向、指导和评判作用
3.2 教师人道主义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含义: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个体的独立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根植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就性质而言,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有利于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服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包含以下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把教育人道主义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的客观依据: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讲,要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含义: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自己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3.3 教书育人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三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教书育人是指学生教育通过教师教书这种主要劳动方式和途径,达到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的目的
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是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学生的灵魂、润泽学生的生命,并把教育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把育人拓展到课外;把育人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全员育人局面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都应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深入发掘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找准课程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4 全面发展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要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育;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全面教育不仅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指各育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要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立体的教育
在高校教师中,存在着片面专业化倾向的表现:知识狭窄化、能力片面化、情趣单一化
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它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
教师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发展注意到的问题: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教育教学要让学生在知、情、意等方面获得最自由、最充分的发展,并非追求德、智、体、美等方面的面面俱到的发展;要注意用各学科的个性去反映素质教育的共性,不能要求在某学科的某节课后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有变化,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依法执教:教师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热爱感和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地位来看,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
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以敬爱之心从业;以责任之心从业;以认真之心从业
教师执法执教的必要性:依法执教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的特点:关系上的特殊性、人格上的平等性、情感上的相容性、教学上的相长性
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意的崇高感情,深切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热爱学生:是爱人民、爱祖国和人道主义的道德准则在教育工作中的直接贯彻和具体要求,而且它还是教育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是教育规律的要求
师爱的教育意义: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教师要求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教学相长的教育意义: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