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7329(2002)06-0048-04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
X
罗 平(重庆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教研室,重庆 400044)
摘要:环境问题,除了单纯自然灾害以外,多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都与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全球环境变化、人口剧增、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等为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都是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后果。

当今的环境问题源自于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世界是/人)社会)自然0的复合生态系统,环境哲学以整体论世界观,从而建立起了人与自然的/合理的协调0关系,这是环境哲学对现代哲学的一个贡献。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哲学;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1文献标识码:A
1 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人类已走过了数十年的漫长岁月,在这期间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脱离了蒙昧和野蛮的时代,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但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在现代科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引起的人口、生态环境和贫困间的恶性循环;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科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和资源、能源的耗竭;这些对于全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已经造成了人类生存的危机,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了全球问题。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阶段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出现同人类发展中的一些客观过程,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国际化,科技的加速发展有关。

人类出现后,在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人类运用自己智慧和劳动,不断地改造自然,创造自然,创造和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同时,又将经过改造和使用的自然物和各种废弃物还给自然界,使它们又进入自然界参与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其中,某些成分会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产生了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并非始于当今,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但不同历史时期,环境问题的性质、范畴、含义不尽相同。

在大工业形成之前,人类主要是以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相对来说对资源的需求和对自然界的改造力是有限的。

但工业时代开始后,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惊人地大起来,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却进入环境。

环境本身是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的,但是当废弃物产生量越来越大,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影响环境质量,造成环境污染。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工业动力的使用猛增,产品种类和产品数量急剧增大,农业开垦的强度和农药使用的数量也迅速扩大,致使许多国家普遍发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也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短缺和耗竭的严重挑战。

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第24卷 第6期2002年12月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Vol.24 No.6D ¶Ã.2002
X 收稿日期:2002-10-08作者简介:罗 平(1966-),女,重庆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方面的研究。

2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众多的人口给中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艰巨性。

要认识中国的环境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国情着手。

2.1 人口给中国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中国现有人口13亿左右,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给中国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了农业政策,利用科学技术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逐步解决了13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目前,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提出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采取了/以粮食换森林、以粮食换草地0的政策,动员广大群众退耕换林、退耕换草、封山绿化,以改善生态环境,再造一个山川秀丽的大中国。

2.2 工业化进程加快给环境以巨大冲击
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城市的迅速发展,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又一重要标志和伟大革命。

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大量的矿物资源从沉睡多年的地下开采出来,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工业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三废0物质,是人类与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曾遇到的,是难以降解与忍受的。

著名的/八大公害0事件就是全球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集中表现。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阶段,由于工业结构的重型化和技术水平的低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

2.3 城市化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城市化是指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由农村居住变为城市居住的人口分布变动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城市生活用煤、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城市居民拥有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致使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大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4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全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利益。

我们应该超越国界、民族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同舟共济、治理和保护好环境,努力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所涉及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这种发展观较好地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经济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3 哲学基本问题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在当代突出地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从根本上研究人在自然、宇宙中的地位问题、研究人的生存与发展方式问题,是在新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这些重大问题。

同时,也是第一次把此问题当成了世界的共同问题。

但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以来,很多西方哲学都妄图回避、忽视、甚至否认这个问题。

以往的哲学总的来说,是将自然仅仅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的49第6期 罗 平: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
50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第24卷
对象,强调人的作用、社会的作用是它的主导方面。

认识关注自然的目的是为了将自然按人的目的加以改造。

因而,自然只不过是人实现自己目的、动机、需求、欲望的条件,/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作为人类实践的终极尺度0,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

人们的实践活动自觉不自觉地都把人自身的需要作为第一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一种功利关系。

索取、占有自然以达到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这使得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做了很多蠢事、傻事,有些已使人类自食其果,有些苦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环境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地球上的灾害比以往更多、更频繁。

生物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罹患的怪病越来越多,很多疾病与环境污染、与社会生活的紧张等等相关联。

当前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已深切地感到,用一种简单的、直线性的方式来认识和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无法说明这一问题了。

因而,无论是从自然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人的角度,都有必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一个突出的显要的位置上,这也是哲学所必须给予认真回答的问题。

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改造自然环境的工具,但人类并不能成为自然环境的主人,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

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并不表明人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生存。

在工业社会之前,人类历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人为着自身的生存,在依赖自然并不懈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奋斗历史。

人只有深深地/扎根0于自然界之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虽然通过生产实践能动地实现自己的目的,虽然自然被打上人的印迹,但是自然本身并没有失去其自身所固有的本质规律性,仍然保持着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固有本性。

4环境问题的认识论根源及其解决的途径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并不仅仅涉及环境本身,它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关系,关系到政治、经济、法律、国际关系、人们的观念等诸多方面,特别是人类自身发展的特点。

环境问题同样引起了哲学的反思,本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在哲学的视野之内,但是环境危机的出现则又引起了哲学的深层次的反思。

当人们经过长期的思索之后,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社会、经济、环境与发展的问题,环境与发展成为了当代的主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尖锐化,随着不同的环境理论的提出,哲学家们必然也会将自己的视角伸向这本就是哲学研究的领域,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早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西方早有自然哲学的传统,而中国古代的先哲早就探索天、人、地、神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把天人合一的境界作为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古老的问题,又是融入了新的内容的问题。

因此环境与哲学有不解之缘。

贝塔朗非曾指出:/任何范围广泛的理论都意味着是一种世界观,,,任何改变为我们对世界看法的科学的重大发展都是自然哲学。

0环境问题不仅涉及经济、科技、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而且,广泛影响我们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人们已经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要用环境意识来说明和看待问题,在当代如果不能站住环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几乎不能解决所面临的任何重大问题。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环境大国,是国际环境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力量。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还面临相当大是压力和困难。

但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用于环境方面的投资力度。

1998到2002年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达到5800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29%,是1950年至1997年这方面投入总和的1.8倍。

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呈现良好的前景。

5结语
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

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对于自己活动的结果,不仅要看到现实的,当前的结果,还必须看到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

这中思维方
式就要求人类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人类只有将自己的目光放得远一点,以一个更长的时间作为参考的坐标,我们才能将有些问题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时间将可以说明一切。

为了人类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关爱好今天的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

环境哲学有助于我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类在地球上诗意般的生存。

参考文献:
[1]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M 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林娅.环境哲学概论1M 2.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涛.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J 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4):124-126.
[4] 余谋昌.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诠释1J 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1-5.
[5] 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1J 2.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
A Deep Thinking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rom Philosophy View
LUO P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ongqin g Universi ty,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 :Except for pure natural disaster,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ould turn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At present,the ma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 ms confronting human beings have a bearing on economical process.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shortage of natural resourc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o on are the d-i rect and indirec t consequence of economical process.The human .s vie w of values and world outlook lead to the antinomy between man and nature;it also leads to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world is a c omplex eco -syste m of 0man-society-nature 0,the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a view c onsidering the world as a whole and building up harmonization of man and nature is a contribution to modern philosoph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blems;environmental philosoph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上接第38页)
Study on System of Synthetic Assessment of Inhabitation Areas
LONG Teng-rui,Z HANG Zhi
(Facul 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 mental Engineering,Chongqi ng Universi ty,Chongqing 400045,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idence industry in China is analyzed.The characteristic of environment assessment about inhabitation areas is studied more syste matically.It puts for ward environment quality synthetic assessment system of inhabitation areas.It includes natural environment factor,environment facili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It is concerned more about health,safety,c omfort and convenience for residents.
Keywords :inhabitation areas;environment quality;synthetic assessment 51第6期 罗 平: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