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名词解释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名词解释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名词解释

3.健康

4.心理冲突

5.挫折

6.心理防御机制

7.应激

8.心理辅导

9.狭义的学校心理学

10.适应性辅导

11.发展性辅导

12.个别心理辅导

13.小组辅导

14.重复

15.重读

16.摘要

17.情感反应

18.指导

19.解释

20.自我开放

21.影响性摘要

22.心理评估

23.心理评估的客观性原则

24.心理评估的整体性原则

25.心理评估的动态性原则

26.心理评估的综合性原则

27.心理评估的指导性原则

28.观察法

29.谈话法

30.问卷法

31.心理测验

32.阻抗

33.系统脱敏法

34.厌恶法

35.代币法

36.生物反馈法

37.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38.移情的理解

39.选择性概括

40.过度引申

41.认知重建法

42.角色扮演法

43.两难问题法

44.行为强化法

45.强化不相容反应

46.榜样引导法

47.代替法

48.渐进注意法

49.思维定势

53.自主训练法

54.呼吸调节法

55.个性心理

56.自律性

57.角色互换

58.对抗

59.学习策略

60.学习评价

61.学习疲劳

62.神经症

63.人格障碍

64.心身疾病

65.抑郁症

66.恐怖症

67.强迫症

68.焦虑症

70.学校恐怖症

1.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为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2.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3.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4.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5.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6.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7.应激:又称“紧张状态”,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8.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

9.狭义的学校心理学: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10.适应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11.发展性辅导:主要是指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12.个别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所开展的辅导活动。

13.小组辅导:又称团体辅导,是辅导人员面对一组学生所开展的辅导活动。

14.重复: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的内容再向其作全部或部分的复述。

15.重读: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内容中认为重要的字或词以强调性语气进行重复。

16.摘要:是指辅导人员把来访者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

17.情感反应: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出的情绪情感的理解与反应。

18.指导:就是辅导人员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或如何说。

19.解释:就是为来访者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某种看法,或者说,是辅导人员依据某一理论架构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困扰做出合理化的说明,并进一步改变其思维、观念与行为。

20.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或自我揭示,是指辅导人员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来访者共同分担或分享。

21.影响性摘要:是指辅导人员将自己所谈的主题、观点、意见等信息,经整理组织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给来访者。

22.心理评估:指评估者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技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心理问题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定的过程。

23.心理评估的客观性原则:指在心理评估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据被评论者的客观心理事实和科学的方法,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防止主观臆断,更不允许猜测虚构。

24.心理评估的整体性原则:指在心理评估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观点对被评估的心理现象及影响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整合研究,同时对

被评估的心理现象进行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分析。

25.心理评估的动态性原则:指辅导员要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力求做到动态的考察,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和外部影响的脉络,防止僵化的评估模式对评估工作的干扰。

26.心理评估的综合性原则:指在心理评估中除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外,还要根据需要结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取得最佳的评价结果。

27.心理评估的指导性原则:是指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做出评估后,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8.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访者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及日常生活等进行观察的方法。

29.谈话法:是辅导员根据心理评估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直接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30.问卷法: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估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31.心理测验:是通过测量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32.阻抗:又称“抗拒作用”,指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辅导重心偏移。也可以看作是阻抗那些使自我过分痛苦或引起焦虑的欲望、情绪或记忆进入意识的力量。

33.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主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绪,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

34.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即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与来访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35.代币法:又称奖励强化法、代币管制法。它是一种通过强化(即奖励)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即当来访者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立刻给与奖励,是该种行为得以强化。

36.生物反馈法:是借助现代电子仪器将来访者体内生理机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是来访者能根据这些反馈信号,有意识地学习调控自己的内脏功能和身体功能,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

37.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就是要把每个来访者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既接纳他的长处,也宽容他的短处,这样就创造出了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来访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

38.移情的理解:也称共情,是指辅导员放下个人的参照标准,试着将自己融入来访者的感觉世界中,设身处地从来访者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并把自己的体验再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更深入的进行自我探讨、自我了解、产生被接纳、被理解的感受。

39.选择性概括:仅依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并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这是人们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的一种形式。

40.过度引申:或称过度泛化,是指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做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也就是说从一个琐细事件出发引申作出结论,是人们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的一种形式。

41.认知重建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的一类辅导方法的统称。

42.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43.两难问题法:教师利用假定的、设计的或真是的两难问题,让学生进行判断,激起内心加之冲突,触动原有的心理认知结构,产生不满足感,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心理水平。

44.行为强化法: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做的一种方法。

45.强化不相容反应:是把不强化那个不合社会要求的反应同强化别一个与顺应不良行为显然对抗的合乎社会要求的反应相结合,借以消除顺应不良反应的方法。

46.榜样引导法: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

47.代替法:指在处理重要而复杂的学习内容时,先用已经熟悉和做惯了的方法或对象来消除杂念,待精神逐渐集中后,再回过头来做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48.渐进注意法:就是从5分钟入手,训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注意力训练的方法之一。

49.思维定势:是指由于过去的思维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0.不良认知:是指因认知错误所产生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和信念、思想。

51.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与认识活动不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表现形式和独特的生理基础。

52.情感:是情绪的概括化、稳定化的表现,较情绪稳定和深刻,往往都与社会需要密切联系。情感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53.自主训练法:是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舒尔兹发现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调节情绪,又能消除心理紧张、心理压力,减轻烦恼。

54.呼吸调节法:是处理情绪波动的有效方法,通过深呼吸,可以是波动的情绪及时稳定下来。比如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采用缓慢地呼吸和吸气练习,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吸练习,提高情绪的兴奋性。

55.个性心理: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除了相貌不同之外,

主要是个性的不同。

56.自律性: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自我约束,是在儿童对自律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制下的纪律。

57.角色互换: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也就是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58.对抗:是学生遭受挫折引起的强烈的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抗状态。

59.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

60.学习评价: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变化进行评估的过程。

61.学习疲劳:是指由于长时间从事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兴趣下降、动机减弱、身心不适等现象。

62.神经症:是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程度的心理障碍,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有某些身体功能的丧失,有明显的心理异常表现。

63.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或变态人格,指自童年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异常,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障碍,感知和智力并无异常。

64.心身疾病:由于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组织或器官等生理方面的疾病。

65.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66.恐怖症:是指病人具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物体、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表现,难以自控。

67.强迫症:是指病人主管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不是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识努力加以抵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及严重的内心冲突,伴随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抗而呈现出的继发现象。

68.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感、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

69.疑病症:是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上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态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的固有成见。

70.学校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表象为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如果强迫他去上学,就会使其焦虑加重,或发生饮食和睡眠障碍,或出现心神不定、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此时若同意其不去上学,则症状马上得以缓解。

填空

1.心理,也称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2.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3.个性心理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两部分构成。

4.卫生指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两方面。

5.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

6.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

7.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的,只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一条原则,即客观性。

8.认知能力是保持个体具有健康的心理结构的基础。

9.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健全的积极意志品质,表现为具有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优良品质。

10.体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技能的状态。

11.在民主型的家庭家养态度与方式环境下成长的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也是较全面的、正常的。

12.内向型(内向型、外向型)类型的家庭成员在面临外部压力时,往往互相依赖,互相参与,且易缺乏与他人的分化,亿采取投射的防御机制。在严重的应急情况下,这种家庭的成员易产生神经症或防御性神经症。

13.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14.狭义的学校心理学辅导,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心理辅导人员根据前来求助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等形式,在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

15.学校心理学辅导从其目标和内容上,可分为两种类型,适应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

16.发展性辅导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加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7.适应性辅导主要解决学生与环境的协调问题,而发展性辅导则致力于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侧重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8.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而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

19.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其个性的过程,一方面它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各种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注重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各种适应性问题适时的改变。

20.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有意识地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1.在心理辅导的开始阶段中掌握来访者的资料,主要在于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及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22.在心理辅导的开始阶段对资料进行分析、鉴别与诊断时,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需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入手,即一般原因分析和深层原因分析。

23.心理指导与帮助阶段的任务有制定辅导方案、确定辅导方案和实施指导与帮助。

24.心理辅导的巩固阶段与结束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25.心理辅导的巩固阶段应做好的工作有:①辅导人员应向来访者指出其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说明已基本达到的既定的辅导目标;②辅导人员须与来访者一同就其心理问题和辅导过程做一个回顾总结;③指导来访者巩固已有的进步,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逐步稳定,内化为来访者的信念、行为方式和能力,使之能有效地适应环境。

26.心理辅导的指导分为一般性指导和特异性指导,前者是针对来访者的具体问题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内容,而后者是依据某一理论派别进行的专门指导。合理运用此技术,一方面要求辅导人员熟悉心理辅导的理论流派及其方法技术,另一方面要求知道这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辅导关系基础上。

27.在心理辅导中,辅导人员有必要做自我开放的原因是:①是来访者感到辅导员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②增加来访者的自我开放;辅导人员的自我开放的内容也可以分为两类:①辅导人员对来访者的体验与感受;②辅导人员的个人经验。

28.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和测验法。

29.心理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表现在对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对学生的发展性问题,对学生心理障碍问题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0.观察法用在心理评估中的步骤是:①确定明晰的观察目的和现象;②选择使用适当的观察类型和方法。

31.常用的心理观察方法主要有:①实况详录法;②时间取样法;③事件取样法;④轶事记录法;⑤频率计数图示法;⑥清单法。

32.在心理评估中用标准化的谈话时,主要的步骤:①制定谈话的计划;②准备谈话需要的工具;③与受访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④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效果;⑤有效记录谈话内容。

33.在谈话中,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用的技巧:①开门见山地自我介绍;②建立起职业或工作的信任感。

34.问卷指导语的设计要遵循的原则:①题目与被调查的目的相符;②指导语要诚挚、热情诚恳;③题目不要给来访者不良的心理刺激。

35.对问卷的评价主要包括对问卷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36.问卷的实施主要包括评估对象的选择和问卷的收集两个方面。

37.按测验的应用可把心理测验分为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

38.实施心理测验前应做好以下准备:①选择适宜的测试环境;②准备好测验的材料。

39.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即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并且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其中自我遵守“现实原则”。

40.精神分析法辅导的基本目标是:①是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②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41.精神分析的辅导过程一般是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二、三期。

42.精神分析法的具体方法有自由联想、释梦、移情、阻抗、阐释。

43.移情的特征有:①反应的强烈性与不相适宜性;②反应的持久性。移情可分阳性移情和阴性移情。

44.行为转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理论,其主要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并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

45.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是: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一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

46.暴露法开始即让来访者进入最使其恐惧的情境中,或者让他长时间的想象恐怖环境,以加深来访者的焦虑程度,但当其发现自己最担心的灾难并没有发生时,焦虑反应就会相应消退。本法适合于对有焦虑与恐怖倾向的来访者辅导。

47.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48.个人中心法认为辅导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的发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其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

49.个人中心法辅导的基本目标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与信任的气氛,在这个氛围中,来访者能够利用辅导关系进行自我探索,能以更开放、更自信与更积极的愿望进行辅导,具体目标在于使来访者做到:①对经验开放,抛掉自己的假面具,面对真实的现实,不加歪曲地对待自己的自我世界;②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③能够形成自身内在的评价标准;④自愿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发展过程,辅导员望能贯穿于辅导过程之中。

50.个人中心法认为建立融洽的辅导关系的三种最重要的态度是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共情(移情的理解)。

51.移情包括两个主要的步骤:①精确地感受来访者的世界,能从来访者的方向去了解事物;②能够以口语的形式与来访者分享你对他的了解。

52.认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贝克等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确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贝克把人们在认知过程的认知歪曲归纳为五种形式,即:①注意推断;②选择性概括;③过度引申;④夸大或缩小;⑤走极端的思维。

53.认知重建法的中心在于改变或修正扭曲的认知,而不是重点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

54.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技术中,提问的方式有质疑式和夸张式。

55.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性、心理过程的方法,在排演时,可以使角色扮演,也可以是反角色扮演。

56.运用价值观辨析法的原则是:①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价值陈述;②教师必须无批评地和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观点;③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57.常用的价值观辨析法有:①小组讨论法,适于中、高年级学生;②两难问题法,适用于各年级学生;③脑力激荡法,适用于各年级学生。

58.常用的榜样引导法有:①参观访问;②媒体教学,适用于各年级学生。

59.行为强化法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所谓强化是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手段一般有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在教育众多采用正强化。

60.行为强化中,集中常用的强化方法是奖励、惩罚、强化不相容反应。

61.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问题主要包括发展性问题和适应性问题。

62.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是:①有意记忆逐渐增强;②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63.小学生思维发发展的特点:①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②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64.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①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日益增强。

65.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认知方式,是思维活动中常见的错误,常见于对人的评价中。

66.对中小学生而言,认知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二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认知能力是先天素质、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等互相作用的产物。

6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决定着认知能力的整体发展水平,是构成认知能力的核心。

68.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需要:①质疑的习惯;②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习惯;③一问多思的习惯,多思指思维要有广度和深度;④善于进行求异思维的习惯。

69.求异思维就是要思维与众不同,与习惯不同,即要求思维具有独创性。它要求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人能摆脱别人的影响,不拘于传统与惯例,即思维要具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70.适应性认知卫生问题主要是不良认知,这主要是指因为认知错误所产生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和信念、思想。

71.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情绪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易受具体事务、具体情境的支配。

72.情感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小学生的高级情感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在教育的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73.初中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具体表现为:①复杂与简单共存;②强与弱共存;③波动和稳定共存;④微妙的隐蔽性。

74.要想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一方面努力培养起积极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则尽量把消极的情绪状态引导和调节到积极的方面。

75.合理宣泄法,就是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破坏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式,把心理上积存的郁闷统统的打发出来,分为直接宣泄,也即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与间接宣泄,即不把发泄的对象指向引发情绪的人或事物,而通过间接途径使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76.冷漠的心理辅导方法之一是幽隔疗法,就是在尽可能减少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让心理活动轻松而不受约束地自由进行。把一个冷漠的人放在幽隔室里,隔绝与外界的一切接触,可使他把压抑在内心的矛盾释放出来,并进一步地认识自我和理解他人。

77.实际上,冷漠的背后是爱的缺乏,改变冷漠不是要去做惊天动地的功绩,而只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78.对中小学生厌倦这种情绪的辅导方法主要是:①帮助其认识到处在青春期的朋友们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厌倦生活的情绪,这是一个必经阶段;②找一个合适自己的发泄方式;③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④培养自己辩证思维的思维的习惯,学会在任何情境中、任何心境下努力寻找有利因素。

79.小学生美感的发展特点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任意十五的外在性、真实性为美,经教育,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精神生活逐步丰富,他们已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去理解和感受美。

80.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在自我认知中,自我评价具有核心意义,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81.自尊心是自我体验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自尊心强的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高)。

82.自律性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自我约束,是在儿童对自律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制下的纪律。

83.自律性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把外部要求内化为内心需要的过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①非自律阶段;②非自律向自律过渡的阶段;③自律阶段。

84.小学生的群体形成有五个时期,即:①独立期;②水平分化期;③垂直分化期;④部分集团形成期;⑤集团合并期。

85.发展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关键在于让学生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和看待环境。

86.人要正确地看待自己,需要:①接受自己;②以发展为动力;③不要完全以“我”为中心;④不要自卑自怜;⑤不要伤害自己。

87.人要正确地看待他人,需要:①喜欢他人;②容忍他人的观点;③重视他人;④不要总想支配他人;⑤不要依赖他人;⑥借鉴他人的看法。

88.人要正确地看待环境,需要:①热爱生活;②懂得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③体验逆境与失败;④适应环境珍惜现在。

89.固执的本质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就认为自己对;另一个是怕没面子,失去自尊。

90.自尊心过强是则是一种自卑心理的表现。

91.压抑在心理学上专指个别人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转移出去,而是将其抑制在心头,这能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压抑的特点:①内指性;②消沉性;③潜意识性。

92.对于偏执型人格的人来讲,心理相容的侧重点在于兴趣、爱好、职业、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等,而不是要交性格、脾气和本人相似的人。

93.癔症型人格的人,又称歇斯底里型人格或戏剧型人格,这种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男、女)。

94.学习是人在生活过程中获取个体经验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输出与反馈调节的动态过程。

95.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

96.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为五大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

97.常用的复习方法有:①尝试回忆法;②要点法;③比较法;④概括法。

98.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做作业的目的是:①消化、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②检查自己课堂学习的优势;③做作业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99.学习评价具有反馈与动机的功能。

100.学习疲劳是指由于长时间从事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兴趣下降、动机减弱、身心不适等现象。

101.造成学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是:①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抑制;②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

102.复习的任务包括:掺缺补漏、巩固吸收、系统归纳和浓缩记忆。

103.中学生的交往表现在同伴、亲子、师生三方面。

104.作为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交往,它的功能主要有:①信息交流功能;②提高学习、工作效率;③促进人身心健康;④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⑤获取知识的手段;⑥对群体有协调功能。

105.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在最一般的方面总结帮助人们赢得别人、避免被别人拒绝的心理学原则,这些原则是:①平等原则;②尊重原则;③真诚原则;④互助互利原则;⑤信用原则;⑥宽容原则。

106.要坚持“尊重的原则”,需要中小学生做到:①自尊;②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③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107.克服羞怯,提干社交技巧,首先要找一个不羞怯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其次要使自己成为某领域的专家。

108.从众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做事之前先想到别人会如何想、如何做,然后再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去做。它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①缺乏主见,随大流;②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不敢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

109.一般认为青春期的发育是以性成熟为核心,所以青春期的开始以第二性征的出现为标志,青春期的结束以性器官的完全成熟为界的。110.一般男孩要比女孩晚两年进入青春期。

11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①身体外形的改变;②内脏机能的健全;③性生理发育的成熟。

112.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是以性意识的变化为代表的。主要经历了:①性疏远期;②向往年长者的时期;③接近异性期;④尝试恋爱期四个阶段。

113.衡量机能发育的主要指标有脉搏、心率、血压及肺活量。

114.两性在爱好和兴趣上的差异充分反映在学习生活中。总的来说,男(男、女)孩的数学成绩好得多,而女(男、女)孩的语言文学成绩好得多。

115.性冲动的表现是当看见所喜欢的异性时,表现出呼吸加快,心跳过速,并有想亲近的念头,并想象与异性互相拥抱、亲昵。

116.神经症既然由心理因素引起,也需要通过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等预防神经症的产生。具体来说: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②对自己的期望不宜过高;③学会自我调节情绪;④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

117.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障碍,感知和智力并无异常。

118.引起各种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常常是人们不良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主管体验和心理应激反应。

119.精神病的表现是精神功能受损程度已达自知力严重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对现实的恰当接触。

120.强迫症的主要表现在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强迫动作。

121.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有一系列的生理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焦虑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

122.焦虑症与焦虑情绪紧密相关,因此,在治疗焦虑症时必须以这种焦虑情绪为突破口,其宗旨是“放松、放松、放松”。

123.认真分析产生口吃的原因,可知口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原因有遗传、模仿、情绪紧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