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
庄子的思想
庄子继承老子“道” 的思想,宣传天道与自然 无为。 他认为得道的方法为 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 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 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 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 活,以达到天地万物为一 的精神境界。
逍遥游的庄子
“齐物”——“逍遥”——“无所恃”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 “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 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 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
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
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 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 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49
守 株 待 兔
8、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 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 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 ) A、荀子 C、墨子 B、孟子 D、韩非子
课堂探究:
文化典籍: 《论语》 《六经》:《诗》、《书》、 《礼》、《易》、《春秋》(五 经)、《乐》(佚失)
为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做出重大贡 献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 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仁”、“礼” 政治思想 ②德治(民本思想) ③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 ①创办私学;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1、“百家争鸣”的形成 原因、含义、表现与意义。 2、儒、道、法、墨家主 要代表和主要思想主张。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 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 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 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 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 相互吸收的形式。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含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
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核心内容: 尊尊 体现的是等级制和君主制的原则, 亲亲 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原则 目的:恢复周礼 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观
基本主张
核心思想:
什么是仁呢?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 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含义:爱人,爱心、仁爱。 “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 是一种美德。
道德观:仁 义 礼 智
政治观: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思想主张 民生观: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 评价:
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类比、归纳推理
——墨辩学派
(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B
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 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 拥护 B,墨子主张选贤与能, 深得天下支持 C,封建经济的发展,小 生产者的壮大 D,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 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
墨 子
——墨子
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54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墨 子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特点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55
贡献:认识论、逻辑学
4、认识论、逻辑学:
⑴认识论:
①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②判别知识的标准:三表法 ⑵逻辑学: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保守性)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德治)
缘由:“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必须以 “仁”和“礼”作为自身的准则,要求 统治者实行“德治”。 “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论语 为政》
教育思想:
①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学在官 府”的局面 ②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范围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 事求是) ③教育内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结合韩非思想 分析为什么说法 家思想是战国时 期最“有用”的 思想?
51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 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52
(四)墨家学派
1、代表
墨翟(创始人)
2、主张
53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 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 稼树艺,秋则废民获 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 者,不可胜数。
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
老 子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
①道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道德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台 风 来 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老子的思想
①道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
2、庄子的思想
庄 子
齐物论:
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
崇尚自然无为
追求精神自由
如何理解庄子的“齐物”思想?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 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注:天下没有比秋毫之末更大的东西 了,生和死、寿命长与短没有绝对界 限,活了800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 区别。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③政治观点:
“无为而治”,幻想“小国寡民”的社会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 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以德报怨、大智若愚的思想……
39
民 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 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 () A主张君主治理国家不要有所作为 B提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C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D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④加强中央集权
⑤燔诗书、明法令,加强思想 控制
韩非子
思想主张:
法术势三者合为一 加强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④改革观:“不期修古,不
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评价:P7
知识点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表现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
墨子
儒家第一号人物个人档案
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鲁国(今山东曲阜 ) 籍贯: 成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头衔: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 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一、百家争鸣形成原因
社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铁犁牛耕)井田 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会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宗法制 大 崩溃 变 阶级关系: 诸侯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 革 思想文化: 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
生产力发展 政治变化 经济变化 不同见解 百家争鸣
主要思想
政治:“仁义”和“王道”;礼法并用;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评价: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孔子、孟子、荀子主要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
(文化变化)
一定时期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 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 容开放的特点。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专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
2
主要线索
春秋
兴起
战国
形成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汉武帝
正统
ຫໍສະໝຸດ Baidu
魏晋南北
危机
宋明
新阶段--理学
(新儒学)
明清
批判继承
(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
课标要求
“仁”与“礼”的关系:
“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 “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 行“仁”的品德。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礼”和 “德”?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 主的统治。(阶级性)
(2)具有进步性: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 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文化贡献
①其弟子编纂《论语》;
②本人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 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 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C
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 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 系 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 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 思想不感兴趣
怎样做才算达到“仁”的要求呢?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实质:道德品质,内在修养, 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什么是“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
“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 对孔子“仁”的思想积极作用分析不 正 确的是: A.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有利于重建新的社会制度
孟子 ——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约公元前372年—约公 元前289年),名轲,字 子舆,汉族,战国时期 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人,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雄辩家。《孟子》。儒 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亚圣”
荀子(约公元前313- 前238),名况,赵国猗氏 (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 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 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 尊称“荀卿”。曾三次出 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 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 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 发展,是儒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等朴素唯物思想
四、法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1、法家特点: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主要代表人物:
魏国李悝、秦国商鞅、韩国韩非子
李悝
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 ②创平籴法 ③按军功授田宅 ④以严酷刑法确立集权政治秩序 ⑤《法经》,古代第一部完整法典
商鞅
①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 ②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买 卖 ③重农抑商
孔子曰:“仁者,爱人, 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 利”,“爱无差等。”造 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学派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