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
庄子的思想
庄子继承老子“道” 的思想,宣传天道与自然 无为。 他认为得道的方法为 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 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 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 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 活,以达到天地万物为一 的精神境界。
逍遥游的庄子
“齐物”——“逍遥”——“无所恃”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 “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 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 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
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
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 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 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49
守 株 待 兔
8、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 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 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 ) A、荀子 C、墨子 B、孟子 D、韩非子
课堂探究:
文化典籍: 《论语》 《六经》:《诗》、《书》、 《礼》、《易》、《春秋》(五 经)、《乐》(佚失)
为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做出重大贡 献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 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仁”、“礼” 政治思想 ②德治(民本思想) ③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 ①创办私学;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1、“百家争鸣”的形成 原因、含义、表现与意义。 2、儒、道、法、墨家主 要代表和主要思想主张。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 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 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 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 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 相互吸收的形式。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含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
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核心内容: 尊尊 体现的是等级制和君主制的原则, 亲亲 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原则 目的:恢复周礼 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观
基本主张
核心思想:
什么是仁呢?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 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含义:爱人,爱心、仁爱。 “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 是一种美德。
道德观:仁 义 礼 智
政治观: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思想主张 民生观: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 评价:
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类比、归纳推理
——墨辩学派
(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B
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 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 拥护 B,墨子主张选贤与能, 深得天下支持 C,封建经济的发展,小 生产者的壮大 D,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 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
墨 子
——墨子
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54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墨 子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特点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55
贡献:认识论、逻辑学
4、认识论、逻辑学:
⑴认识论:
①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②判别知识的标准:三表法 ⑵逻辑学: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保守性)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德治)
缘由:“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必须以 “仁”和“礼”作为自身的准则,要求 统治者实行“德治”。 “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论语 为政》
教育思想:
①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学在官 府”的局面 ②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范围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 事求是) ③教育内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结合韩非思想 分析为什么说法 家思想是战国时 期最“有用”的 思想?
51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 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52
(四)墨家学派
1、代表
墨翟(创始人)
2、主张
53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 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 稼树艺,秋则废民获 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 者,不可胜数。
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
老 子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
①道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道德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台 风 来 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老子的思想
①道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
2、庄子的思想
庄 子
齐物论:
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
崇尚自然无为
追求精神自由
如何理解庄子的“齐物”思想?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 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注:天下没有比秋毫之末更大的东西 了,生和死、寿命长与短没有绝对界 限,活了800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 区别。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③政治观点:
“无为而治”,幻想“小国寡民”的社会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 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以德报怨、大智若愚的思想……
39
民 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 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 () A主张君主治理国家不要有所作为 B提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C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D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④加强中央集权
⑤燔诗书、明法令,加强思想 控制
韩非子
思想主张:
法术势三者合为一 加强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④改革观:“不期修古,不
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评价:P7
知识点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表现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
墨子
儒家第一号人物个人档案
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鲁国(今山东曲阜 ) 籍贯: 成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头衔: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 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一、百家争鸣形成原因
社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铁犁牛耕)井田 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会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宗法制 大 崩溃 变 阶级关系: 诸侯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 革 思想文化: 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
生产力发展 政治变化 经济变化 不同见解 百家争鸣
主要思想
政治:“仁义”和“王道”;礼法并用;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评价: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孔子、孟子、荀子主要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
(文化变化)
一定时期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 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 容开放的特点。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专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
2
主要线索
春秋
兴起
战国
形成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汉武帝
正统
ຫໍສະໝຸດ Baidu
魏晋南北
危机
宋明
新阶段--理学
(新儒学)
明清
批判继承
(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
课标要求
“仁”与“礼”的关系:
“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 “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 行“仁”的品德。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礼”和 “德”?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 主的统治。(阶级性)
(2)具有进步性: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 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文化贡献
①其弟子编纂《论语》;
②本人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 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 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C
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 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 系 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 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 思想不感兴趣
怎样做才算达到“仁”的要求呢?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实质:道德品质,内在修养, 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什么是“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
“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 对孔子“仁”的思想积极作用分析不 正 确的是: A.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有利于重建新的社会制度
孟子 ——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约公元前372年—约公 元前289年),名轲,字 子舆,汉族,战国时期 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人,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雄辩家。《孟子》。儒 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亚圣”
荀子(约公元前313- 前238),名况,赵国猗氏 (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 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 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 尊称“荀卿”。曾三次出 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 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 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 发展,是儒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等朴素唯物思想
四、法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1、法家特点: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主要代表人物:
魏国李悝、秦国商鞅、韩国韩非子
李悝
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 ②创平籴法 ③按军功授田宅 ④以严酷刑法确立集权政治秩序 ⑤《法经》,古代第一部完整法典
商鞅
①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 ②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买 卖 ③重农抑商
孔子曰:“仁者,爱人, 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 利”,“爱无差等。”造 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学派 儒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