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
摘要:
教师的批评教育语言是教师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恰当应用这类语言,是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的体现,教师的批评语言是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媒介;利用语言艺术,让学生思想发生变化,唤起警觉,最终使学生提高觉悟、提高素养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
关键词:批评语言艺术方法
批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的目的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唤起他们的觉醒,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素质,变的更有教养,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少犯错误。
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
教师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溶、感情相通。
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注意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使学生在批评中成长起来,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批评要讲究方法,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说,批评也是对少年儿童的一种挫折教育。
教师对学生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要以满腔的爱对待犯错的学生,既做慈母,还要做严父,而且要比慈母爱得深远,比严父严的科学,千万不能感情用事,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学生大喊大叫,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学生,更不能以权压人,强词夺理,讽刺、挖苦、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批评看作是他们成长不可缺少的良药,科学地运用批评这一手段去教育学生。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批评艺术的巧妙运用可以使领导变得事半功倍。
一、批评要掌握事实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批评是一种严肃的事情,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不能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地指责学生。
批评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还要认真细致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了解当时学生的态度,周围学生反映等。
这样对学生的批评不能正确无误,恰如其分,才不会因批评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一个学生偶尔迟到,他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老师不加分析的批评他,很可能会伤害他的心灵,使他抬不起头。
也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枉过正的效果。
二、批评要有的放矢
批评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批评教育。
批评的方式与批评的有效性有密切的关系。
批评方式的正确选择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调节学生的逆反和报复的心理,并能导致学生由消极变为积极而接受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认可程度与接受程度。
不同性格、情感、意志与自我控制力的学生,对于批评的适应有明显的不同选择,所以批评学生,要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
如果性格活泼、反应敏捷的学生给予直接式的批评;对性格内向、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的学生进行对比式批评;对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
较强学生采取触动式批评;对脾气暴躁、行为易被语言所激的学生采取商讨式批评。
三、批评要设身处地
心理互换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换心理位置,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的意思。
对犯错误的同学实施批评时,首先要求自己从教育者的位置上走下来,站到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这样批评的内容和方法就有了针对性,符合少年的心理特点,而不是“成人化”、“老一套”。
其次不能仅从“好心”出发,如果有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而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这样很容易拉大师生的心理距离,形成情绪对立,导致批评失效。
教师更多的站在后进生的位置上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同这些同学一起来查原因,想办法,这样,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近了,不但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而且在感情上与学生更亲近了,同时更容易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口,即治标又治本。
四、批评要把握时机
当学生发生不良行为后,是及时给予批评,还是延时最佳?j教养心理学表明: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好恶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的认知系统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近因感知效应。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把握好“时”,充分发挥其近因感知效应,在问题发生后立即进行批评,不这样做有两大坏处:一是如果不及时,等问题发展到严重程度影响扩大了,会造更大的损失;另一个是时过境迁,学生的记忆不那么深切,甚至会认为是班主任和他算老账,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
但有时批评学生时要缓一缓,进行冷却处理,例如一男生无理欺负女生,班主任应冷静分析,寻找恰当的时机耐心地帮助他。
五、批评要刚柔相济
朱元璋称帝后要册封百官,但当他看完花名册却发现功臣有数,亲朋不少。
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
不封,面子上过不去;一时很为难。
军事刘伯温看出皇上的难处,又不敢直谏,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有怕皇帝受不了,落下罪名。
但想到国家大事,不能视而不见。
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画一幅人头像,人头上画着束束乱发,每束发上都顶着一顶乌纱帽,献给了朱元璋。
皇帝接过细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军师画中有话,乃苦口良药,正可谓,人不可无师,无师则愚;国不可无贤,无贤则衰。
”原来刘伯温画的意思是官(冠)多法(发)乱。
刘伯温此举,不但没有伤害皇帝,不犯龙颜,还道出了谏言:官多法必乱,法乱国必倾,国倾君必亡。
画中有话,柔中有刚。
刘伯温的这种批评也可谓是刚柔相济的经典批评,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六、批评要迂回启发
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批评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
这样可以避免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
如此批评没有剑拔弩张之势,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批评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这时班主任就要变换角度,调整方位,使被批评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当年担任育才学校校长。
有一天,陶行知校长在校园看到一名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一名同学,当即斥止了他,并要这名男生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名男生已经等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了。
陶行知把他带进校长室,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这名男生惊疑地接过糖。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师长,我应该奖你。
”这名男生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这名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的那个男生,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打他,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事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这名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我错了,你……你打我两下吧!我不该打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让这名男生走了。
我想,陶行知校长用四块糖肯定了这名男生的四个优点,没有用严厉训斥的语言,纠正了这名男生的一个错误,这名男生所接受的陶行知校长的“批评”,会终生难忘。
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孩子们来说,批评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孩子们在学校和家里常常会犯错,有时只是因为违背了教师或家长的意愿,就会遭到各方指责。
长此以往,一些孩子的性格因此变得孤僻,而有些孩子则变得非常急躁。
怎样批评教育孩子,批评教育是否符合事实,批评教育的方式是否科学,批评教育是把孩子推向对立面,还是激励孩子积极向上,这都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我见过一位班主任处理两个学生打架的事情:一个班两个学生在学校打了起来,搞得浑身都是灰。
科任教师把他俩带到班主任面前,这两个学生低着头,等待老师的批评。
这位班主任对他俩说:“看你们身上尽是灰,你俩互相拍身上的灰,看谁拍得最干净。
”于是,这两个学生你帮我拍身上的灰,我帮你拍身上的灰,拍着拍着两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班主任问他们俩:“你们还打架吗?”两学生同时说:“我们不会再打架了。
”班主任说:“好!你们去玩吧。
”这两名学生高兴地跑开了。
这位班主任的“批评”方法值得赞赏。
批评不一定都要板着面孔严肃训斥,用巧妙的方法来化解矛盾,修复创伤,温暖心灵,鼓励改错,效果会更好。
七、批评要善始善终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是把批评看作贬义的,所以听到批评时,心里总是不舒服,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有时也会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
可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又免不了要经常进行批评。
有什么方法能消除这种由批评带来的副作用,使之产生积极作用呢?除了前面叙述的几点,还要努力做好后面的几项善后工作:
1、追踪:了解批评效果的途径
2、沟通:化解逆反情绪的良药
3、群体感应:强化批评效果的磁场
4、对改进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所谓善后工作,就是在公开场合批评了学生之后,要和学生个别交换意见,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请他谈谈挨了批评之后的想法,和他一起找
出所以存在这些缺点、错误的原因,分析这些缺点错误的性质以及可能会导致的后果等等,并一起寻求改正的做法,途径。
进行这种个别谈话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以理服人,在人格上要以礼相待。
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心理感受到你确实是在关心他的进步,是在为他着想。
如果通过交谈发现你的批评与事实不符,使被批者蒙受了不白之冤,你就应该立即向学生当面道歉,为他“平反”。
作为一个好老师,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忽视了这种批评的善后工作。
事实证明,做不做这种善后工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批评有法,但无定法。
批评是一服苦口的良药。
有一点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恪守的,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到老师的用意的。
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参考文献:
曹三及. 中学教师批评教育口语调查研究[D]. 2007,(07)
何立国. 视觉心理表象的眼动机制[D]. 2006,(05)
黄静批评的艺术 ISBN:10位[7501761787]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1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
《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