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精神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忠报国——钱学森精神

得知钱老去世的消息,我心里很难过。总觉得他还应该再活几年———我们有这个愿望,

是因为我们都对钱老非常崇敬。总觉得他可以长生不老,其实是种美好的期盼,这种期盼也是对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美好憧憬。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钱老的一生,对我们国家,尤其是对我们国家的航天科技,作出了无与伦比、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他去世了,我们都情真意切地缅怀他。

钱老的爱国情结:

说实在的,在钱老去世之前,我对他知之甚少,也就知道他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家,是个传奇人物。当知道钱老将永远的离开我们的时候,我心里第一感觉就是,以后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怎么办?后继有人吗?再后来就慢慢去网上查关于钱老的资料,了解到很多关于钱老的趣闻轶事。首先一个就是钱老的爱国精神,搞航天的人都知道钱老费尽周折才从美国返回的故事。回国时,他什么都没带,就带着脑子里的知识。1948年,祖国解放事业在望,钱学森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开始准备归国。美国人说:“他太有价值了,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产党中国。”经加州理工学院朋友们的抗议和多方努力,钱学森接到美国政府通知,说他可以回国了。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登上了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钱学森心情很好,他说:“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我已经被美国政府刻意地延误了我回祖国的时间,个中原因,建议你们去问美国当局。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钱老的心,总是随着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

钱老的教育思想: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98岁的钱学森大师刚刚远去,但是他留下的这个问题却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绕不开的一个难题。

在引发社会共识的同时,也有网友在仔细研读后遗憾地发现,在这封近千字的公开信中,除了新闻媒体报道和大家已知的内容外,真正属于这11位教授的内容就只有表态了:“只有直面这个疑问,才能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之种种问题寻求真正的解决之道”“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道题。”可以说,网友所发现的这个细节,也正是当前中国教育难以突破的一个怪圈,即大家都能看到问题摆在那里,但是谁也不会动手去解决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家长学生,从一介网民到教育部门,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心中也未必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说,有的人不敢说,有的人不想说罢了。或者,有的隔靴搔痒,有的

激扬慷慨。实际上,近年来围绕“钱学森之问”也有过各种版本的解读和答案,但是由于缺乏教育部门和高校机构的直接参与,总是显得有些意犹未尽。

正如专家们指出的,纪念钱老不能忽视他的教育思想,破解“钱学森之问”,同样也要从教育思想入手。实际上,无论在哪个时代,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规律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杰出人才具备的品质也基本相同,比如具有能够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迷信经典和权威,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对于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不能光依赖大学教育,应该从中学乃至小学阶段就有意识地进行。但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提问的兴趣和欲望在中小学阶段便已经被大大地削弱,取而代之的是记、背标准答案的教育导向,而这些,恰恰是钱老生前最为担心的,“对知识没有兴趣”,继而丧失“独特的、创新的”能力。

正如教育部发言人所说,“教育的问题是多少年来形成的,马上要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需要一步一步来。”

1、学龄提前,学制缩短,人人皆可早成才。钱老设想:到21世纪中叶,全中国的青年都可以18岁读完达到硕士水平的大学,成为社会有用的通才。这种学制的设计,以早出人才为旨归,适应了信息时代世界竞争形势的需要。

2、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培养理工文艺结合的“全才”。钱老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所有通过人类实践认知的学问。按照目前知识体系的认识,可以暂分为11大部门,相应地,教育要培养的人才应当:(1).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2).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3).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这样的人是全才。在钱老看来,“21世纪的全才并不否定专家,只是他,这位全才,大约只需一个星期的学习和锻炼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不同的专业。这是全与专的辩证统一。这样的大成智慧硕士,可以进入任何一项工作。以后如工作需要,改行也毫无困难。当然,他也可以再深造为博士,那主要是搞科学技术研究,开拓知识领域。”同时,在纵向结构上,人类知识体系又可以区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技术三个层次(文艺理论的层次的划分略有不同)。三个层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科学技术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是双向的、统一的。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谁也离不开谁。而“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学技术中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哲学不能反对、也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统一结合,品德情感与智慧能力并重,培养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

钱老一贯坚持把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应用技术统一起来的考虑专业教学的内容。他提出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优势互补的长处。而大成智慧人才培养的关键,还在于学生的品德与精神。因此要靠伟大的科学精神和崇高品德的教育与熏陶,要靠自觉地追求真理的兴趣与激情,要靠人在与计算机优势互补中对知识的有效集成与积累,要靠在社会实践中长期的锻炼,才可能培养出真正高端的智慧人才。钱老高度重视了哲学的意义:“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

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

有一年,近代力学系的学生毕业考试,钱学森出了一题“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到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出解”。时至中午无人答出,“还晕倒了几个学生”,他说:“先吃饭吧,回头接着考。”饭后学生们重返考场,时至傍晚,全班只有几个学生及格。一场考试表明学生数学基础不牢,钱老当时决定,全班推迟毕业,再学半年,主攻数学,打好数学基础。如今这个班里的很多学生成了院士,忆及当年,都觉得那半年获益匪浅。

“钱老反复强调,杰出人才的产生离不开宽松的学术氛围,办大学要有一种很宽松的学术氛围啊!”钱老的秘书涂元季说,钱老当初在加州理工学院时,学术氛围非常民主,他挑战过一些学术权威。他晚年多次说过,要敢于培养年轻人挑战权威才行啊,学术权威把着位置,他往那儿一坐,旁边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这哪行啊。

钱老语录: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钱老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运用渊博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强盛所做出的居功至伟的伟大奉献,更是感动和激励着活着的所有中国人。在新中国这种亟需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带头人的背景下,钱学森在美国作出了既能够改变自己人生轨迹又能够改变自己祖国命运的决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精忠报国!!!”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伟人的精神是无限的。一代科学伟人钱学森的辞世,无疑是中国的一大损失,但人们也要看到,这毕竟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活着的人们唯有学习、继承和发扬“钱学森精神——精忠报国”,并努力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为奋斗,民族复兴的那一天才会更早地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