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的演进趋势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风险管理的演进趋势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一)
摘要:本文循着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结合当今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在综合分析现有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特点和银行经营目标后,认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方向。最后,本文研究了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银行风险管理价值创造未来趋势
目前,美国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在这次危机中许多著名金融机构先后陷入危机,促使学界和金融界开始对目前流行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刻反思,为什么大型金融机构会先后陷入危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本文拟透过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研究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关系,分析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试图对上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做出回答。
一、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1990年,哈里·马科威茨(HARRYMMARKOWITZ)、威廉·夏普(WILLLAMF·SHARPE)和默顿·米勒(MERTONH·M1LLER)三位经济学家因在金融特别是证券投资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三位获奖者创立的理论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以此为起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并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应用和检验。
一般认为,风险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后随着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股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2D07年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管理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早期的风险管理思想起源于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纯粹预期假设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预期平均年收益是预期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在考虑了流动性因素后,因为长期债券的流动性比短期债券的流动性差,为了吸引人们购买长期债券,长期债券必须提供流动性升水以补偿债券持有人流动性降低的风险。在此基础上,马克勒(FrederickMacaulay)(1938)提出了债券久期的概念。债券久期分析可以认为是最早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二)资产组合理论
1954年,马克维茨教授在美国的《金融》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资产组合选择》的文章,马克维茨引入资产收益率的期望来度量预期收益,引入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来度量资产风险,并将某种资产的风险区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推导出最优投资组合的计算方法。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分散投资的思想,即如何在期望报酬和风险不同的资产中实现最优投资,这一思想奠定了现代投资理论和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
(三)CAPM模型
1964年,美国学者夏普在《金融季刊》上发表了《资本资产定价:一个风险条件下市场均衡理论》,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的CAPM模型,该模型以证券组合理论为基础,在分析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时,提出了对不同资产风险进行定价的理论和方法。CAPM模型表明,某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只与该资产的系统风险有关,投资者承担非系统风险不会获得额外的回报。由于CAPM模型中假设和实证中存在一些缺陷,ROSS(1976)提出了APT套利定价理论,对传统的CAPM模型进行了修正。
(四)MM理论
1956年,米勒和莫迪格莱尼在美国计量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表了著名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创立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对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系列假设下,公司的投资决策和资本预算可以分离,公司
价值取决于公司的投资组合,而与资本结构和股息政策无关。该理论假设公司股东自己能无成本地在市场上进行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因此,公司无需根据进行风险管理,公司进行风险管理不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五)期权定价理论
罗伯特·默顿、迈伦·斯科尔斯和费希尔·布莱克在1973年提出了期权定价的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模型。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模型奠定了金融衍生品定价理论的方法基础,是评估和管理金融衍生品风险的重要理论和手段。
(六)风险价值理论
1995年,国际清算银行(BIS)银行风险衡量基准在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风险衡量要求,风险价值(VaR)应运而生。VaR用来衡量在特定时间长度内,在给定的置信区间下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J,P,Morgan的RiskMetrics模型和CreditMetrics 模型是VaR衡量金融风险的典型应用。
由于VaR存在统计模型假设不合理、风险价值测量误差等缺陷,在VaR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极端损失(ML)理论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等新的风险测量理论。
二、金融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
(一)商业银行经营目标
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应当是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如果银行经营业绩差,那么银行股东会更换低效无能的管理层或者其他投资者会趁机并购该银行,取得对该银行的控制权。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即充分利用业务增长机会,增加目前和未来现金流量,并使银行的风险状况保持稳定。
(二)新古典主义金融理论的风险管理观点
风险就是偏离预期结果的未来不确定性。对于银行而言,风险来自于任何交易和商业决策所造成的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导致银行收入和现金流的波动,进而影响银行的价值。
新古典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即资本市场是完美和完全的(PerfectandComplete)。在新古典主义的世界中,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是一致的,信息的传递是高效透明的,个人投资者的风险管理相对完善,个体投资者运用资产组合理论和cAPM模型进行资产配置和多元化分散投资,以很低的成本防范某个投资的非系统风险,有效管理自身投资的风险。一个银行往往拥有多个股东,由于每个股东只承担该银行风险的很小部分且股东可通过资产组合管理来分散其在银行投资的特殊风险,因此,银行不必在意现金流的波动性,不必越俎代庖,代表股东进行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也就是说,新古典世界里银行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无关,银行风险管理活动变成了纯粹的财务交易,对银行价值无任何影响,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是毫无意义的。
(三)新制度金融理论的风险管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