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登记工作介绍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肿瘤登记工作目的
• 监测某地区肿瘤新发和死亡病例数 • 比较某地区肿瘤发病率和全国发病率 • 有助于癌症控制策略的建立和提高癌症 治疗水平 • 监控和评价肿瘤诊治质量,治疗结果和 癌症控制项目的执行情况
5
肿瘤登记工作目的
• 有助于开展健康教育 • 为基础临床研究提供背景数据 • 有助于肿瘤发病原因的研究和改善癌症 服务质量 • 为国家和本地区癌症监控、制订防治策 略提供资料
病 案 室
病 助理 科等 辅
死 因 统监 测 系
民 政 统殡 葬 系
公 安 处局 人 口
城 镇 医 保
17
17
农村地区资料收集途径
肿瘤登记处
主要来源
补充来源
医 院
村 医
城 保镇 险医 疗
新 作型 医农 疗村 合
死 因 监 测
民 政 统殡 葬 系
公 安 处局 人 口
18
18
三、具体工作要求
19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34
• 区疾控中心定期将从死因监测系统获得 的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资料与肿瘤发病报 告资料进行核对,并确认肿瘤病例的生 存状况。如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但无肿 瘤发病报告卡的,应及时反馈就诊医院 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通过查阅病例或访问死者家属获取相关 资料,补报肿瘤卡。
35
• (四)、报告卡编码 • 收集到的肿瘤登记报告卡,采用国际疾 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肿瘤部分和 国际肿瘤分类第3版(ICD-O-3)由区疾 控中心肿瘤登记处对肿瘤分类进行编码 ,采用CanReg4软件对肿瘤登记报告卡进 行录入。
24
报告流程及时限
• (一).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 (1)、医疗单位门诊各科室在发现新诊断的 肿瘤病例时,负责诊治的医师应立即填写《居 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 (2)、住院部各科室是肿瘤新病例资料的重 要来源。科室诊治医师在检查入院患者病史时 应注意在门诊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已经 报告,对未报告者应立即补报。对住院后才确 诊的肿瘤病例应及时填写报告卡,并在患者病 历上加盖“新病例已报”印章。
21
21
报告范围
• 所有在本区居住的常住人口(本区居住6个月以上 ),符合下述条件的,均需填写“居民肿瘤病例 报告卡”。 • 1、在门诊、住院诊治时,经本院临床诊断及通 过生化、病理、CT、B超、内窥镜、手术、尸检 等检查手段确诊的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 性肿瘤患者。 • 2、既往已确诊或在外地诊断后首次来本医疗机 构复诊和治疗的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 肿瘤病例。
登记处
Enhanced Enhanced Health Health and 区/市医疗机构 and Health Care Health Care
Improved Improved Health Information 乡镇卫生院/卫生所 Health Information
展肿瘤登记工作。城市
类推。
肿瘤登记工作介绍
金安区疾控中心
1
主要内容
• 概况 • 登记技术与方法 • 具体工作要求 •实施机构职责
2
一、概况
3
肿瘤登记的基本任务
• 肿瘤登记的基本任务是系统收集、阐述 覆盖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死亡病例 及患者生存状况的资料。了解本地区恶 性肿瘤的发病、死亡、生存现状,以便 于更好地做好恶性肿瘤的预防控制。
8
二、登记技术与方法
9
具体工作内容
• 资料收集
发病资料、死亡资料、人口资料、
• • • • • • •
报告卡审核 编码 剔重 死亡补充发病 资料保存 随访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报表、报告
10
10
编号
ICD -10编码
安徽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门诊号 姓名 实足年龄 岁 住院号 性别: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民族 月 日 电话号码 村(居委) 身份证号
29
• 村卫生室(服务站):每个村(站)的乡村 (社区)医生负责收集所在村(居委会) 的新发或死亡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报告 卡和新发肿瘤发病登记册或死亡登记册, 于本月的30号以前将报告卡上报当地乡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社 区)医生提供该村(居委会)居民中直接 去区外就诊的那部分肿瘤病例线索,并负责 核实上级单位认为需要核实的病例,补充 和更正报告卡上的某些项目,如姓名、住 址、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等。按照疾控中 心的要求开展肿瘤病例的随访及漏报调查 工作。
27
(二)建立村(居委会)-镇(乡、街)-区三 级登记报告网络以开展肿瘤报病工作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 一名业务院长(分管副主任)分管并协 调单位内的肿瘤报告工作,指定相应的 职能部门(如公共卫生或防保科)负责 执行,并有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28
• 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新农合报销或日常诊疗 等工作过程中,发现的肿瘤病例,经核实患者 的基本情况后,填写登记在《金安区肿瘤发病 登记册》或《金安区肿瘤死亡登记册》中,并 填写“报告卡”,核实区疾控中心反馈的肿瘤 病人信息,登记在《金安区肿瘤发病登记册》 或《金安区肿瘤死亡登记册》中,并填写“报 告卡”,每月定期收集所辖村卫生室(服务站 )“报告卡”并登记在本院《金安区肿瘤发病 登记册》或《金安区肿瘤死亡登记册》中,进 行质量审核并查重后,并于次月5日前报送至区 疾控中心。定期与当地死因监测部门联系获取 死亡病例信息,与肿瘤报告资料进行核对,对 只有死亡卡而没有病例报告卡(即发病漏报)的 病例应逐例调查,获得确切的肿瘤诊断日期, 补充填写肿瘤发病卡。按照区疾控中心的要求 开展肿瘤病例的随访及漏报调查工作。
36
• 5. 报告卡的存放 • 报告卡经编码、剔重并完成年度统计后 ,应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以备核查。
37
肿瘤病例的随访
• 要求全部登记点都要做到被动随访,即通过与 肿瘤死亡报告资料进行查对,了解肿瘤病例的 生存情况。各登记点还应主动随访,即通过基 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或派专人进行访视,了解 肿瘤病例的生存情况。时间间隔可根据病人的 生存状况确定,但至少每年一次(见附件6), 要求随访率>80%。通过访视可了解病人的生 存状况、居住地址和户口地址变迁等状况,还 可收集病人进一步诊断、治疗、转移、复发等 情况,并可为病人提供生活起居指导、定期医 学监护提醒等基本卫生服务,随访要有记录, 并及时报肿瘤登记处。
• 报告单位:区直及以上各医疗卫生单位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村卫生室(服务站)、各民营医院等 。 • 报告人: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均 为责任报告人。
20
20
报告内容
• 按照“安徽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以下简 称“报告卡”),填报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肿瘤 诊治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 • 1、肿瘤患者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 • 2、肿瘤患者疾病信息:如诊断、病理类型、 诊断依据等。 • 3、肿瘤患者死亡信息:如死亡日期、死亡原 因等。 • 4、填报人员信息。
31
登记资料的整理
• (一). 报告卡验收 • 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管理人员对收到的“报 告卡”须进行错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 报告卡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 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收到各报告单位上报的肿瘤报 告卡后,应剔除非恶性肿瘤和非本地区常住户口的 病例,检查卡面书写情况,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 或内容可疑,应及时与报告人核对。
Health村卫生室 Health Data Standards Data Standards
14
14
建立网络:人员培训
• 卫生防治网专业人员是开展登记报告工作的基本力量,
他们的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肿瘤登记报告资料 的质量。每年至少培训一次。

涉及的内容有登记报告的基本技术方法、国际疾病分类
及肿瘤学分类,以及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常见肿瘤的 诊治进展等。

培训与工作总结、工作安排相结合。
15
15
收集资料:三全原则
• 全部恶性肿瘤(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良 性肿瘤 • • 覆盖范围内的全部人群 全部医疗机构均应报告
16
16
城市地区资料收集途径
肿瘤登记处
主报告渠道
补充报告渠道
临 床 医 生
(请详细填写) 临床
X线、CT、 超声、内镜、 手术尸检(无 病理) 生化、免疫 细胞学、血片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 报告单位 报告医师
年 月 日 诊断单位
年 月 日 死亡原因
3
尸检(有病理)8
死亡地点:医院 疗养院 晚期肿瘤病房 家庭病房 家中 不详
4 5
不详 死亡补发病
9 01126• (5)、各科门诊和病房应设专人负责每日报 告卡的收集、整理和核查,将卡片及时交院内 分管报病工作的职能科室,登记在《医院恶性 肿瘤病例登记册》。 • (6)、院内明确职能科室,设专人负责收集 全院报告卡、登记册,对本院上报的肿瘤卡进 行补充、完善、整理和剔重,并在次月5号前 集中报送到区疾控中心肿瘤登记处,注意双方 做好卡片交接登记工作。
ICD-O编码 更正诊断报告栏 (原报告诊断有误时填写) 原 诊 断 原诊断日期 年 月
婚姻:未婚 已婚 同居 离婚 丧偶 不详 职业(工种) 户口地址 工作单位 县(市、区)
乡(镇、街道)
诊断依据:在□内打√ 1 2 病理(继发)6 病理(原发)7
现住地址
诊断 病理学类型 (如是继发肿瘤请尽可能注明原发部位)
22
• 3、肿瘤患者死亡信息:如死亡日期、死 亡原因等。 • 4、填报人员信息。 • 肿瘤分类编码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 修订本》(ICD-10),并同时使用ICD-O3进行编码。编码由区疾控中心人员统一 填写。
23
填写要求
。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 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 章。
25
• (3)、病案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肿瘤病例资 料保存和防止或减少肿瘤病例漏报的部门。医 院负责肿瘤报告的部门和病案室的工作人员通 过定期查阅病史和病例索引以发现在门诊和病 室漏报的病例,并及时帮助或督促补报。 • (4)、医院内的病理、检验、放射、超声波 、放射性核素等诊断部门的检查记录和放射科 的医疗记录是提供肿瘤新病例线索的重要依据 ,特别是病理记录为恶性肿瘤病例的诊断提供 最可靠的根据。医院内负责肿瘤报告的部门要 和上述部门定期联系,核对记录,防止肿瘤病 例特别是门诊病例的漏报。
30
• •
(三)区疾控中心 每月将从新农合、医保收集到的肿瘤 病人信息反馈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乡镇卫生院(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病例进行核实 、补充并填写报告卡。对医疗机构每月 报送的肿瘤报告资料进行逐例、逐项地 审核、查重、编码。发现缺项、漏项、 逻辑错误等及时与填报单位核对。

32
• (二)报告卡订正 • 医疗机构发现报告病例诊断需变更或填 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重新 填写“报告卡”,注明原报告病名,并 在患者病历上加盖“更正病例已报”印 章。
33
• (三)查重、补漏 • 各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定期对报告病例资 料进行查重。同时开展院内自查,每半年对覆 盖范围内的肿瘤信息进行核对查重,对诊断日 期在6 个月内的可疑重复卡应及时处理,剔除 报告卡的方法有2 种,一种是手工直接核对法 ,另一种是利用计算机将可能的重复卡选出, 然后人工核对后剔除。重复卡的定义是姓名、 性别、地址、诊断和出生年月日相同或年龄相 近。如果遇到出生日期、性别、地址和诊断相 同,姓名音同字不同,或姓名不同的病例,应 予以核实,要求重复率低于2%。
死亡统计制度
• 作用
– 死亡补充发病 – 核对肿瘤登记资料
• 资料来源
– 国家疾病监测点----DSP – 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系统 – 地方疾病监测工作:CDC死因统计
12
12
确定方案 :覆盖的范围
• • 人群:
全境
医疗机构:
所有医疗卫生机构
13
13
建立网络: 三级机构
农村地区肿瘤登记 处依靠:村-镇-县(市) 三级登记报告网络以开
6
登记类型
• 人群肿瘤登记:搜集、储存、整理、统 计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全人口中肿瘤发 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机制 • 医院肿瘤登记:收集记录病人的诊断、治 疗及转归的资料,从而反映出医院的医 疗诊治和管理水平 • 单病种登记(乳腺癌,儿童肿瘤,介入治疗 的肿瘤)
7
7
肿瘤登记工作的基本条件
• • • • • • 领导重视支持 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和法规 健全有效的基层医疗保健网 本地区死亡统计资料 可靠的人口学资料 软件和硬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