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候》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
一 4.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线
的 5.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地
理 意
6.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义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
你能根据植被说 出不同高度所属的热 量带吗?
我国是多山的国 家,高大山地气候的 垂直变化,使我国气 候更加复杂多样。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第二节 气候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分 布图,说出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 特点。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读图分析 的能力。
能够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 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明白人和环境 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情境1
放寒假了,海口的小明去哈尔滨的外婆家。
冻死了!
好冷啊!
哈尔滨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读图思考
总结我国降水 的分布规律。
200mm 400mm
800mm
减 递
1 600mm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点击图中
知道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都是哪里吗?
降水量与蒸发量——→ 干湿地区的划分
降水量 > 蒸发量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湿润 气候干燥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慧眼识图 把干湿地区与对应的年降水量连接起来
大显身手
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在图中找出相应的温度带
寒 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寒温带
中温带
热
带
高原气候区
热带
知影响
一年一熟
指出作物熟制与温度带的位置关系
一年一熟
农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知影响
这些水果生长在哪个温度带?
去外婆家 过年喽~~
济南 武汉
海口
情境1 放暑假了,海口的小明再去哈尔滨的外婆家。
你能解答小明的疑惑吗? 冬季南北温差大
奇怪,怎么 不冷呢?
哈尔滨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济南
去外婆家避暑
武汉
喽,嘻,带着
羽绒服呢。。
海口
读图验证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冬季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季风气Leabharlann Baidu显著
风向 源地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偏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降温减湿
夏季风 偏南风(东南、西南)
太平洋、印度洋 温暖湿润 增温增湿
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长江以南地区山青水秀
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
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 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为什么 景观差异很大?
因为长江以南地区位于 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 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 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 的绿洲”。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暖温带 秦岭 淮河
亚热带
秦岭半湿润 淮河
湿润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南景观
水田
冬季河流不结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景观
旱地
冬季河流结冰
善总结
秦 1.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岭 2.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
淮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秦岭半湿润 淮河
湿润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400 mm~800 mm 800 mm以上 200 mm以下 200 mm~400 mm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秦岭
800mm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秦岭
0℃等温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2°N
探寻原因
地形图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32°N
32°N
地形因素
(夏季影响明显)
总结
冬季偏北风 (加剧) 纬度因素 (主导因素)
地形因素 (影响明显)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会辨析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 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样吗?
夏季
读图第一步:读图名
读图验证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第二步:读图例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 读图验证 外,全国普遍高温。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第三步:根据需求提信息,析规律,探原因。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梳理归纳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干湿地区的划分
气
气候复杂多样
候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
影响我国气候 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因素